大班數學教案《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活動反思:
在上兩個星期我上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在上第一次課時,出現前松后緊的現象,課堂上動手操作的時間有些過長,應該讓4人小組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通過改進,在第二次課上,有了好的成效,讓每3個小組動手做一種長方體,這樣便于多樣化和節省時間。
1.教學時我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長方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現并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選用合適的小棒做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棱的關系,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得出總棱長的計算公式。
2.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棱的認識,在學生已掌握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棱并制作了長方體框架后,我又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如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棱的長度就可以了,這樣12條棱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4組,對總棱長的計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小百科: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六面體,也稱立方體、正方體。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含反思】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大小分類》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序數》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圖形要回家》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6的形成》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智救懶洋洋》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恒》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教案《認識序數》
• 中班優質數學教案《果園保衛戰》
• 幼兒園中班教案《5以內的序數》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數學教案《蜘蛛買鞋》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數學教案《圖形寶寶排隊》含反思
• 小班數學游戲教案《圖形寶寶摘果子》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