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常用范文 > 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集錦16篇

教育隨筆    日期:2016-01-16    作者:傲嬌女王
【www.888bfw.com - 幼兒園教育隨筆】

  1、手機鈴聲又響了
  孩子們正在興高采烈的粘貼菊花,我在巡回指導幼兒,讓孩子注意不要把膠水撒的到處都是。突然桌子上的手機響了,孩子們放下手中的東西,到處看,在搜索聲音的出處。王英小朋友迅速跑到前面,拿起手機遞給我:“老師,你的電話響了。”所有孩子的眼睛都集中在手機上,沒有人再為沒有完成的粘貼畫而動手......我愣愣的拿著手機,為孩子們一張張沒有完成的畫而感到后悔莫及!
  這不禁使我想起幾天前的一件事:孩子們正聚精會神地跟我學唱歌,“滴滴、滴滴......”的聲音傳來,孩子們高聲叫:“老師,你的手機響了,有人給你打電話。”“不是,是老師的手機充滿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手機上。我拔下充電器,繼續叫孩子們學唱歌,可他們的眼睛總不斷地向手機張望,我生氣的一遍一遍的提醒......
  回想以往:在會議室里,會議嚴肅而緊張的進行著,不知誰的手機忘了關,一聲情綿綿真的好想你鉆進了我們的耳朵,,令人尷尬無比......
  這些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響起的手機鈴聲,是那樣的突兀,它打擾了我們正常的教育活動。為了減少手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我約束能力,上課或集體活動時要合理使用手機。

  2、婷婷的畫
  在一次意愿畫活動中,一幅充滿創意的畫在婷婷筆端顯現了出來:一個小姑娘長著一對漂亮的翅膀飛向了天空,在和太陽握手。
  我請婷婷介紹她的畫,她說:“一個小女孩想到天上去玩玩,她就長上了翅膀飛到了天上,她碰到了太陽就過去向太陽問好,她想讓太陽領著她在天上玩玩。”
  我覺得婷婷的想象力很豐富,就表揚了她。
  但婷婷悄悄告訴我:“老師,你可千萬不要告訴我媽媽,她總批評我亂想亂畫,不喜歡我這樣畫,說畫什么就要像什么,這才是會畫畫。”我點了點頭,并與她拉了鉤。
  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春天你讓他們畫柳樹,他們在樹上畫滿了花;教他畫汽車,他就在汽車上畫上翅膀,說是堵車了可以飛過去......在孩子們的眼中,太陽可以變成綠色,大海可以成為紅色,布娃娃可以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小布熊可以成為大力士,一切的不可能在孩子那里都成為可能。世界是如此美麗,生活是這樣的絢麗多彩,兒童的世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預知,但是我們要努力去追尋,成就孩子的夢想。
  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和引導者,積極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一些幼兒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正確判別幼兒行為,理解并支持幼兒的大膽想象。

  3、在一日活動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前些日子,班里有很多孩子都感冒了,一個個鼻涕、咳嗽不停。有一句話在我的耳邊也漸漸多了起來:“老師,我有鼻涕。”無論在活動、課間還是吃飯的時候,有了鼻涕的孩子總會跑到我的面前來對我說這句話。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紙巾在前面,擦完了扔到垃圾筒里去。”剛開始,有的小朋友會跑來問我紙巾在哪里?我會告訴孩子紙巾一直都放在風琴的上面。漸漸的,跑來問我這句話的孩子少了,有了鼻涕自己解決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多數的孩子都能在擦完鼻涕后注意保持地面干凈,把紙巾扔到垃圾筒。
  孩子一開始之所以會跑到我的面前來告訴我他有鼻涕,是因為在家里,他們習慣了這樣的行為,知道在說完這句話后,家長會幫他們拿來紙巾,幫他們擦干凈,幫他們扔到垃圾筒里。孩子的獨立做事的機會就在這一次次“我有鼻涕”之后被忽視了。
  前幾天突然幾個孩子都跑來告訴我:“老師,他擦完鼻涕把紙頭扔在地上了。”告這樣的狀證明在這件事上他們已經明白了什么樣的行為是對的,什么樣的行為是錯的,他們已經能獨立辨別是非。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有必要為孩子提供讓他們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機會,在尋找紙巾盒、尋找垃圾筒的過程中,幼兒的獨立能力得到了發展,同時他們在關注環境、關心他人的同時,學會分辨行為的對錯。
  比起空洞的說教,枯燥的學習,一件孩子親身經歷的小事,會給他帶來更為深刻的印象。孩子的獨立性,正是在這一件件小事中積累起來的。

  4、讓孩子輕松如廁
  “老師,我要上廁所!”
  教育活動剛剛開始不久,嘉智小朋友就喊了起來。我們剛從廁所回來,他又要上廁所。最近幾天他老是這樣,是不是病了?
  “我們剛回來,一會兒再去好嗎?”
  “不行我快憋不住了!”看他那難受的樣子,不像撒謊,我就允許他去了。活動結束后,我問他:“剛才上廁所時你小便了嗎?”“嗯。嘉智回答的聲音很小很小。
  下午離園時我悄悄的詢問了嘉智的媽媽:嘉智最近是不是病了,怎么每次如廁回來有要小便。嘉智媽媽說在家挺好的。這我可納悶了,這里面一定有問題。
  接下來幾天,在帶孩子們上廁所時,我趁孩子們不注意,偷偷跟在男孩子后面進行觀察。幾天下來我終于發現,原來上廁所時嘉智只是跟在小朋友的后面,在廁所里轉一圈馬上出來,根本沒有小便。這一天我終于忍不住了,"嘉智,你怎么不小便?”我壓住心中的火小聲問。“我,我......我想快點站隊得第一名。”嘉智吞吞吐吐的說。哦,原來是這樣。我噓了一口氣,幸好我沒發火。“快小便去,我在外面等你."
  這件事錯的不是孩子,而是我。
  因為每次如廁總有幾個孩子在廁所里玩,為了督促孩子們趕快排隊,每次如廁時我都會選出第一個從廁所里出來的小朋友,給他貼一個小彩貼作為獎勵。嘉智是為了得到小彩貼才這樣做的。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的認識到:孩子如廁時老師不能催促,要關注到每個孩子,為他們創設一個輕松的環境,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和氛圍下輕松如廁。

  5、教師要正面教育,不能說反話
  今天的游戲課,我和孩子們玩皮球,當時我心情不太好,有幾個孩子大聲亂嚷著要大皮球,我就氣沖沖的對他們說:“誰要大的老師就偏給他個小的”,這時有幾個孩子就走到我面前說:“老師我要小皮球”,聽了這話,我心里很高興,并大聲說“凡凡真是個好子,真聽話,老師偏給他個大的”,這時的孩子們都大聲說:“老師我要小皮球”。
  通過這件事過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從正面去教育孩子,直到這件事發生,我才猛然醒悟,發覺自己的做法,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李冉要大皮球時,就應該當面教育她,大皮球很少,你們都要分不著,我們輪流玩好嗎?應當從正面教育,不能說反話,否則自己的愿望與效果,必然相反。

  6、巧借幽默少些教訓
 ≡待孩子的錯誤,教師往往采取的是嚴肅認真的批評教育。但有時巧借幽默的方式,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蘇聯著名詩人米哈伊爾.斯威特諾夫有一天發現兒子舒拉喝了半瓶墨水,他心里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所以一點也不緊張。他還意識到這是教育兒子的最好時機,于是,詩人輕松地問兒子:“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的坐在那里,伸出被墨水染黑了的舌頭,做了個怪相。詩人一點也不惱,拿出一疊吸墨水的紙來對兒子說:“現在沒辦法了,你只有把這些吸墨水的紙嚼碎吞下去吧!”由此,一場虛驚就這樣被詩人的一句幽默的話沖淡。而舒拉原想一次成為家人的中心,結果未能如愿。此后,舒拉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其實,孩子有時故意打破常規做出異常行為來表現自己,是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此時,如果老師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就有可能使孩子變得更加蠻橫無理,不可理喻。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巧妙地借助幽默,用譏喻、輕松的口吻指出他的錯誤,讓他明白自己做的不對。這樣可以消除逆反心理,使孩子在歡笑中受到教育和啟迪。這樣的教育要比單純、呆板、枯燥的說教、灌輸要好得多。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幽默感。不過,幽默不是油腔滑調,而是一種藝術,是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相結合而閃現的光彩奪目的火花。
  我們教師要加強學習,在教育孩子方面多一些春風宜人的幽默,少一些驕陽灸人的教訓。

  7、找個朋友碰一碰
  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音樂游戲,每次一聽到音樂聲,他們會不由自主的拍著手、轉著圈,玩得不亦樂乎。
  在今天的游戲課上,我像往常一樣打開錄音機,歡快的樂曲傳遍了活動室的每個角落。我發現孩子們認真地聽著,還不時的哼唱,有幾個孩子站起來隨著音樂扭了起來。于是,我決定做一個旁觀者,沒有像以前那樣講解游戲規則,只是在一旁靜靜地看著。
  孩子們和著音樂的節拍快樂的跳著,跳著跳著,他們三三兩兩的組合在了一起,碰一碰鼻子、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腦袋、碰一碰小屁股......我看到孩子們玩得這么高興,自己也顧不得做老師的那份矜持,像孩子們一樣跳躍著來到了他們中間,“我碰到老師的手了!”“我碰到老師的腳了”“我碰到老師的屁股了!”......“老師,你和我們都是好朋友了!”
  在這段時間里,孩子們的笑臉是最光彩動人的,他們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自己喜歡的朋友嬉戲,這應該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了!看著他們燦爛的笑臉,我慶幸自己放了把手,他們玩的比我想象的要好,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以及社會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8、“沒收”孩子的東西要謹慎
  戶外活動時,我發現晴晴不和小朋友們一起游戲,站在一邊發呆。我走過去一問才知道,活動課上晴晴沒認真聽講,在玩鉛筆刀,被老師沒收了。“這是我爸爸從北京給我買的生日禮物!”說著說著眼淚又掉下來了。我對晴晴投去了同情的目光。
  我在活動課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可結果卻不同:上課時,龍龍沒有認真聽講,他在玩電子手表。我走到他跟前,他的臉上露出了羞愧與恐慌的表情,我看他害怕,就對他說:“現在是學習的時間,你的電子表老師先替你保管,上課你認真學,下了課老師再還給你好嗎?”龍龍憋著通紅的臉使勁點了點頭。果然這節課他聽得特別認真,還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當然課后他如愿得到了電子表。
  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法,其結果大不相同。孩子在課堂上玩玩具、做攜作,被老師發現的一瞬間,就知道錯了。如果老師此時不進行正面的引導,而采取簡單的、武斷的“沒收”,想想孩子還有心情上課嗎?孩子年齡小,缺乏自我控制力,常常在無意識中犯錯誤,我們教師就要以寬容的心態正確對待孩子。沒收了孩子的東西,表面上看孩子受到了懲罰,但實際上帶給孩子卻是一個糟糕的心情,致使孩子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老師在活動中處理這種“事件”時一定要慎之又慎,表面上給孩子留了面子,而實際上用不同的方式教育了孩子,同時也教育了其他孩子,那么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9、小卡子也想睡覺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連孩子們頭上戴的小卡子也比以前漂亮多了,各式各樣,五顏六色。中午睡覺的時候,有的孩子會趁老師不注意摘下來拿著玩,有的放到嘴里,還有的用小卡子戳鼻子,甚至和鄰近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意識到,這種行為既不安全也不衛生,還會影響孩子們的午休質量。想想,如果用小卡子戳著小朋友的眼睛,或者玩著玩著睡著了......都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該怎么辦哪?
  我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活動了一上午需要休息,我們頭上的小卡子、小皮筋也需要好好休息,老師給它們做了一張小床,小朋友們午睡時把你們的小皮筋、小卡子和發卡送過來也讓它們休息一下,起床后再帶上好不好?要不然它們會很累的。”于是,有小皮筋、孝卡和頭花的幼兒在午睡時都把小皮筋、孝卡和頭花送到它們的小床上,然后自己上床睡覺。
  這樣一來,孩子午睡安靜多了,午睡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老師心里也踏實多了。

  10、生活細節我在意
  吃飯了,我和靖老師給孩子們發了飯和菜。小朋友們很快吃完了飯,我和靖老師還在吃飯。只見一個孩子順手把碗丟在盛菜的桶里,“咣當”的一聲響,我們還在吃飯,并沒有很在意,只是提醒這個孩子要輕輕放好小碗。令我震驚的是,每個孩子吃完了飯都學他的樣子把碗扔進桶里,那“咣、咣”的聲音真刺耳,讓我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我從桶里拿起一個碗放在耳邊聽了聽。
  孩子們好奇地問:“老師,你在干什么?”
  “我在聽小碗說話,它在哭呢!”
  “老師,小碗怎么了?”
  “小碗對我說,剛才小朋友們把它摔疼了,還有一只碗的臉破了,正傷心的哭呢,說以后不幫小朋友們盛湯和菜了。”
  孩子們紛紛議論起來,“那怎么辦呢?我們以后怎么喝湯吃菜啊?”
  “老師,你跟小碗說說,我們以后再也不摔它們了。看到孩子們焦急的目光,我和小碗說起了悄悄話。然后告訴孩子們:小碗答應以后還為我們盛湯和菜,但有個條件,小朋友們以后可不能再摔它們了,要輕拿輕放,孩子們聽了高興的答應了,說以后再也不摔小碗了。
  細節鑄就品質,習慣的養成來源于細節,細節教育會成為影響幼兒一生的教育。我們教師要提醒幼兒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注意細節的好習慣。

  11、教師參與未必都好
  以前,在孩子活動的時候,我總是跟在孩子的身邊,這樣便于指導,有的時候我還參與了孩子的活動。可今天發生的事卻使我改變了看法。
  區角活動的時間到了,我讓孩子們自由結合到自己喜歡的區活動。我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一會兒指導幼兒粘貼,一會又來到操作區、巧手區、編織區......指導幼兒,最后我來到了表演區,夢婷、翰淼、俊清三個小朋友在玩“過家家”的游戲,只見翰淼對夢婷說:“孩子,今天媽媽給你包水餃吃,你高不高興?現在讓爸爸送你去幼兒園,到了幼兒園可要聽老師的話。”“媽媽再見!”俊清帶著夢婷“滴滴”走了。(模仿開車)翰淼又開始忙了起來,她一邊用橡皮泥捏水餃,一邊自言自語:“這水餃紅紅一定喜歡吃。”忽然她發現了我在看她,便不好意思的笑了,隨之手中的活也停下了。我走上前去鼓勵她繼續做,可她怎么也不肯。我只好走開,翰淼看我不看她了,才又繼續包她的水餃。
  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參與未必都好,教師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活動,讓他們無拘無束的來表現自己,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

  12、巧妙應對幼兒挑食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按照慣例給每個小朋友分菜,接著我一聲“小朋友請用”小朋友輕輕的搬凳子去自己的位置。這時候我發現只有寧寧站在一邊動也不動,我好奇的走到她身邊,輕聲問道:“寶貝怎么不去吃飯呢?”她抬頭看了看我欲言又止,依舊嘟著個嘴。我微笑著把她拉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摸了摸她肥嘟嘟的臉蛋,輕輕的問:“乖寧寧,告訴老師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去吃飯呢?”她禁閉的嘴巴動了動,緩緩的吐出了幾個字:“我不要吃冬瓜。”聽見她好不容易蹦出的幾個字,我頓時舒了口氣。
  我緩緩的抱起她,輕輕的走到其他小朋友旁邊,說:“你看!別的小朋友吃冬瓜吃的多開心啊?”她聽了我的話,依舊嘟著嘴搖搖頭。我笑著摸了摸她的頭說:“寧寧,你吃過冬瓜嗎?”她搖了搖頭。我接著說:“你沒吃過怎么知道不好吃呢?”“媽媽不愛吃。”她小聲的回答。她的回答讓我委實的詫異。我疼愛的貼了貼她的小臉說:“寶貝來告訴老師你是不是聰明的乖寶寶?”她自信的點了點頭。我接道:“聰明的乖寶寶啊,他是從來不挑食的,而且他最愛吃冬瓜拉,因為冬瓜吃了會變的聰明又漂亮的哦!就象媽媽一樣!”她聽了我的話后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可是媽媽不愛吃冬瓜的。”我聽了后趕緊接著說:“其實媽媽小時候愛吃冬瓜的,長大了才不愛吃了的,如果媽媽長大了還愛吃冬瓜的話,一定比現在更聰明更漂亮。寧寧想不想比媽媽更聰明更漂亮啊?”她盯著我點了點頭。“那寧寧現在就要開始學著吃冬瓜的哦,長大了也要愛吃冬瓜,那以后寧寧一定是最聰明最漂亮的,好嗎?”她那小眼睛茫然的看著我。我輕輕的拉著她讓她坐在自己身邊,對她說;“聰明的寧寧,中午和老師比賽吃冬瓜好嗎?誰吃的最多誰就最聰明,好嗎?”
  經過我的循循誘導,她終于張開嘴巴把第一塊冬瓜送進了嘴里。我欣慰的舒了口氣。

  13、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孩子們喜歡畫畫,但并不一定想當畫家。我曾問過班里畫畫比較好的孩子:為什么要畫畫?長大了想當畫家嗎?他們敢于大聲發表自己的見解:“我愛畫畫。”“我媽媽說我畫的特別好。”“我長大了想開飛機,我特別喜歡飛機,所以我就愛畫飛機。”“我喜歡奧特曼,我特別愛畫奧特曼。”
  孩子們能用畫來表達他們的種種幻想和感受,在我看來這樣的畫就是最好的畫。
  但有的老師在孩子畫畫時,不厭其煩的指出這兒那兒畫得不好,并“親筆”為孩子涂改。孩子畫的山水蟲魚人車等物,也并不十分像,甚至嚴重比例失調,畫的手比腦袋還要大,但這并不重要。你看那畫上的小人依然可愛可親,充滿了孩子式的天真。
  我見過一個孩子的畫,他畫的汽車一個車輪粗,一個車輪細。我問孩子為什么這么粗心,孩子有他的理由:那個細的車輪是沒氣了,所以才變細的。你能想到嗎?可孩子想到了。我們常常讓孩子把大海畫成藍色的,可孩子們偏要把大海畫成銀灰色。細想,可不是嗎,大海的顏色變幻無窮豈可只委屈于單一的藍色呢?
  世界只有一個,看世界的眼睛卻有無數。孩子自有獨特的眼光,獨特的角度,別用“小畫家”來拘束孩子的思維,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自由自在的看世界,畫世界。

  14、老師,你也喜歡我吧
  靜靜是班上一個文靜乖巧的小女孩,平時不愛說話,也不打架,從不讓老師操心,以至于我常常忽略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孩子們都離園了,只剩下靜靜,我陪著她在玩積木。這時,靜靜問:“老師,你也喜歡我吧!”當時我一怔,說:“老師一直喜歡你呀,為什么這么說?”“我覺得你只喜歡旭旭、俊清他們,不喜歡我。因為我沒他們聰明,你常常表揚他們!”她瞪著大眼睛直率的望著我,這種眼神仿佛在指責我“偏心。”我心情復雜的摟過孩子:“怎么會呢?你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昨天你講的故事不是很好嗎?”得到了我的肯定,她接著說:“老師,長大了我也要當老師!”“為什么?”“當老師可以教小朋友唱歌、畫畫,學本領。”我又問:“你很喜歡唱歌是吧?”“是的,可你沒有讓我唱。”“那你把國旗國旗紅紅的唱給我聽一聽好嗎?”
  靜靜點了點頭邊唱邊表演,完全沒有了往日的羞澀和靦腆。原來每個孩子都這么出色。看著這個平時被我忽視的“普通”孩子,內心充滿了自責與愧疚。
  在自責的同時,我深深反思了平時對孩子的教育。“關注每個幼兒”這個話題,我們幾乎天天談起。但是,我們常常會不經意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聰明能干的孩子身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或者把目光投向能力差的孩子,以求他們盡快提高;再就是那些調皮、愛惹事的孩子總喜歡把他們牽在手里,對一些中等水平的孩子卻忽略了。正是這樣,使那些普通乖巧的孩子顯的膽怯、不自信。其實,在這些孩子心里也渴望被關注,哪怕是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愛撫的手勢,都會觸動孩子那純凈的心靈。

  15、安全意識早養成
  今天天氣特別好,戶外活動時我帶孩子們來到操場上,請孩子們自由活動,孩子們有的跳圈,有的玩游戲,還有的在做操......。不一會兒,孩子們就嚷嚷開了:“老師我穿的衣服太厚了。”“老師,我很熱,身上都出汗了。”于是,我讓孩子們把外套脫下來堆在了一起。
  看到孩子們的額頭上都冒汗了,我還怕孩子感冒,就說:“好了,今天就玩到這里,請小朋友拿好自己的衣服回教室。”誰知,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孩子們就一窩蜂似的撲向衣服堆,有幾個特別頑皮的孩子趴在了上面,結果孩子們壓在了一起,有幾個孩子壓在最下面,憋得臉都紅了,還有的被壓哭了。看到這種情況,我連忙把孩子一一拉起,覺得很有必要給他們現場上一節安全課。
  于是,我請孩子們把衣服重新放回原處,并且把他們召集到一邊,我說:“小朋友們,剛才拿衣服時,你們做的對嗎?這樣做有什么危險?”孩子們立刻七嘴八舌地說:“老師,洪州小朋友壓其他小朋友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小朋友壓疼的。”也有的小朋友說:“老師,都怪全龍,是他帶的頭。”還有的孩子說:“老師,剛才我覺得自己快喘不過氣來了。”我接著說:“遇到這種情況怎么做?”“我再也不搶了”有的孩子說。也有的說:“我們應該想辦法爬出來。”......看到孩子們都開始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行為不對時,我接著問:“我們應該怎樣最快的拿到自己的衣服呢?”孩子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才拿了孩子們的建議,于是,在最短的時間里孩子們都拿到了自己的衣服。
  孩子們由于年齡小,所以他們的安全意識很淡薄。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情,養成了愛搶、愛爭得習慣,不會顧及他人、考慮其他人。正因為如此,幼兒園里存在著許多看似不起眼的隱患,我們教師應讓幼兒從小養成安全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16、好玩的沉浮實驗
  在各種各樣的瓶子這一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了解瓶子的不同之處,我進行了一次實驗“瓶子的沉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我把一大盆水端進活動室里,孩子們個個都睜大了眼睛好奇的問:老師,你想干什么呀?“老師今天要和你們用瓶子做一個游戲。”“好”!聽了我的話,孩子們都興高采烈的拍起手來。我先讓孩子們每人選一只塑料瓶子,把它放入水中,“你們看看它像什么?”李艾蓉大聲地喊:“老師,我的瓶子像船能浮在水上,用嘴一吹,它還會動呢。”其他的孩子也紛紛說起來:“我的船也動了,真好玩!”“我的瓶子像小魚一樣還會在水里游!”“咱們來比賽,看誰的船游得快!”
  看著孩子們的興趣這么濃,我趁機又說:“現在你們可以來換個瓶子玩玩。”我的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小朋友跑上來換了玻璃瓶子、瓷瓶子。但是剛放下去就有人喊到:“老師,我的瓶子沉下去了”
  “我的也是,我的也沉了!”孩子們都隨聲附和者,臉上個個都充滿著疑惑。這下正好中了我的圈套,我也故意問:“誒,怎么這些瓶子會沉下去呢?”孩子們立刻安靜下來,都好奇地望著我,這時知識面比較廣的陶哿著急地說到:“這些瓶子是玻璃做的,很重,所以它們會沉下去。”陳嘵似乎也受到了啟發:“是的,還有的瓶子是用塑料做的,所以他們很輕就不會沉下去了。”我高興地表揚他們:“你們真聰明!塑料瓶子能浮在水上而玻璃瓶子和瓷瓶子比較重就會沉下去的,不相信的話你可以把塑料瓶子和玻璃瓶子都拿在受禮,比一比哪個瓶子重。”孩子們馬上就比較了一下。“真的是玻璃瓶子重”孩子們都說。“那你們想想還有什么東西放進水里也會沉下去呢?”“石頭、鐵塊、勺子--------”孩子們充分地想象著。
  一次科學實驗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孩子們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知道了物體的沉和浮的概念,好奇心得到了滿足,開闊了視野。使孩子們勇于探索,對科學實驗活動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幼兒教育隨筆集錦16篇】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小班教育隨筆玩具也會痛

• 小班教育隨筆三部曲調動做好操

• 怎樣在幼兒園里培養好習慣

• 小班教育隨筆大全班內的小調皮

• 中班老師教育隨筆任性孩子的改變

• 小班上學期教育隨筆孩子需要老師多鼓勵

• 幼師教育隨筆老師我也想幫你

• 孩子不愿去幼兒園怎么辦

• 幼師激發幼兒興趣常用的資料:如何使語言教學“活”起來

• 幼師教育隨筆無線傳播愛,傳播無限愛

• 幼師教育隨筆孩子用“哭”做武器

• 幼兒教育隨筆拆壞的小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