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公開課教案《游來游去的小金魚》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美術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大膽地舞動手腕與手臂,用動作自由地表現小金魚的尾巴,嘗試用流暢的弧線及橢圓形來表現小金魚的典型動態特征,能夠有序地取放棉簽,用完的棉簽放回原來的盤子里,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美術公開課《游來游去的小金魚》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流暢的弧線及橢圓形來表現小金魚的典型動態特征。
2、大膽地舞動手腕與手臂,用動作自由地表現小金魚的尾巴。
3、能夠有序地取放棉簽,用完的棉簽放回原來的盤子里。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材料:畫有魚缸的自由用的大紙、棉簽及各色色蝶、畫有魚缸的每個幼兒繪畫底紙,布置幼兒作品展覽的畫有魚缸的墻上大紙,歌曲《小金魚》,操作P
2、經驗:圖片"游來游去的小金魚",幼兒學習過畫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教師帶幼兒表演《小金魚》,體驗輕松、自由、流動的手部動作特點。提示幼兒輕輕、較大幅度地舞動手腕與手臂,表現小金魚自動。為幼兒大膽地使用棉簽做準備。
2、師幼自由運腕練習:教師在畫有魚缸的大白紙上用棉簽即興揮舞"飛起來的魚尾巴"
3、教師即興畫"飛起來的魚尾巴",教師邊念"運筆歌"邊示范筆特點:小棉簽,手中拿,金魚尾巴飄起來,彎彎曲曲線,上下左手飛起來。
4、幼兒隨教師邊念"運歌筆"空手練習"飛起來的魚尾巴"
5、請部分幼兒嘗試即興創作"飛起來的魚尾巴",鼓勵幼兒輕輕長長。幅度較大地舞動手腕
6、圓形組合:幼兒嘗試添畫大圓眼睛、圓鼓肚皮。請部分幼兒嘗試在尾巴前添上圓鼓鼓的眼睛與肚皮。
幼兒操作
1、棉簽畫:游來游去的小金魚。幼兒在畫有魚缸底紙上用棉簽自由地進行,比比看誰的小金魚有飛起來的尾巴。提示幼兒有序的取棉簽。
2、指導要點:輕輕長長、大幅度地畫弧線、畫出圓鼓鼓的眼睛與肚皮,能夠有序地取放棉簽,用完放盤子里。(教師來回指導)
欣賞分享作品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百科:金魚和鯽魚同屬于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金魚起源于中國,也稱“金鯽魚”,近似鯉魚(Cyprinus carpio)但無口須,是由鯽魚進化而成的觀賞魚類。金魚的品種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草種、龍種、蛋種四類。在12世紀已開始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優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引種的。
【幼兒園小班美術公開課教案《游來游去的小金魚》含反思】相關文章:
下一篇:中班上學期美術教案《水聲》含反思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