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活動取材于選自能力課程小班語言活動,故事線索清晰,角色特征明顯,對話和情節較為簡單,三段式的結構非常適合小班孩子學習。故事中有較為重復的對話和情節推進方式,容易為小班幼兒理解和掌握,但由于故事簡單,單純的講述方式不足以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擺圖講述的方式,讓幼兒在看看、猜猜、說說的氛圍中關心情節的發展,積極體驗角色的心理變化,最終以提煉和串聯的方式師幼共同講述故事,激發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體驗編故事的成就感。
一、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說說、做做動作中感知情節的發展,理解故事內容。
2. 學習象聲詞和角色對話,體驗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背景圖、貼絨教具。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引發幼兒描述。
師:你看到上面有什么?它是怎樣的?一起說一說或者一起做做動作。
(引導幼兒自由描述背景圖,如描述樹:大大的,高高的,直直的,一起用動作表示;如表示云朵:白白的,軟軟的,像棉花糖像小船,一起說說這些好聽的詞語等)。
(二)邊看圖邊講述情節。
1. 感知情節的轉折。
師:在這片美麗的草地上,有高高的大樹,像大大的傘,樹下開滿了漂亮的小花,空氣多么新鮮!這時候,來了一個小朋友(出示教具)。
提問: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幼兒描述)嗯,這個戴帽子的穿綠衣服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元元,元元來到美麗的草地上感覺怎么樣?(幼兒自由表達)
提問:可是這個時候,忽然“呼呼呼”地刮起了大風,會發生什么事情呢?(猜測帽子被吹走)是的呀,元元的帽子被吹到了樹頂上,元元的心情怎么樣?(體驗角色著急、難過、傷心的感覺)是的呀,元元著急的哭了起來嗚嗚嗚~~~怎么辦呢?誰能幫他想個辦法?(幼兒猜測:請大象、長頸鹿等幫忙)
2.學說象聲詞和對話。
根據幼兒的猜測出示相應的貼絨教具,或者現場臨時畫出。
依次引導并提問(如大象):沒錯,大象伯伯真的來了,蹬——蹬——蹬(動作)大象伯伯是怎么走路的?(一起學學大象走路,學習象聲詞),大象伯伯看見元元哭的這么上心,會對他說什么呢?(幼兒表達:別哭了,我用鼻子幫你拿帽子等。提煉,大家一起學說對話)嗯,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還有別的辦法嗎?(依次講述幼兒猜測到的對象,重點引導學說對話)
3. 理解故事的發展。
師:那到底是誰幫了元元的忙呢?大象伯伯閑來幫忙,它蹬——蹬——蹬走到大樹下,伸出長長的鼻子使勁夠呀夠(動作),可是?(夠不著)大象伯伯沒有幫到元元,它覺得?(不好意思)會說些什么?元元的心情?長頸鹿哥哥也來幫忙,他噠噠噠走到樹下,伸起長長的脖子夠呀夠(動作)可是也?(夠不著)會說什么?元元覺得?最后,小猴子蹦蹦跳跳來到樹下,蹭蹭蹭地往上爬,成功拿到了帽子,又吱溜一下地爬下來,把帽子戴在了元元的頭上。這時元元的心情怎么樣?他會對小猴子說什么?
(三)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
把幼兒的語言進行提煉,串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配合教具邊擺邊講,象聲詞和對話部分引導幼兒一起講。
【小班語言教學活動《謝謝小猴子》】相關文章:
上一篇:大班語言活動《顛倒世界》教案
下一篇:小班語言活動《大象救小兔》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