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文學作品主要是以3~7歲的兒童為讀者對象的文學作品,它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和生活畫面來反映現實生活,以此打動讀者的心靈,影響讀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然而,并不是拈起任何一篇幼兒文學作品就可以教傳給年幼的孩子,對幼兒文學作品的選擇和有效利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教師要善于“去粗取精”,淘汰平庸和拙劣的作品,推薦優秀的作品,真正發揮文學作品學習活動的整體教育功能。
一、幼兒文學作品的選擇
1.題材廣闊,主題健康、明朗,能激勵幼兒健康向上
(1)題材廣闊是指應為幼兒選擇多種題材的作品,讓沉淀在幼兒文學作品中的大量間接經驗與幼兒發生相互作用。同時,對于幼兒來說,文學作品的主題和主要情節應取材于他們熟悉的事物,如小朋友(小動物)之間的交往和游戲、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逸聞趣事、四季景色的變化、周圍環境的特點等,如《小馬過河》、《四季的手》、《馬路上的故事》等。當然,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為了更好地讓幼兒在文學教育活動中得到一定的語言發展、智力啟蒙和正確的思維方式以及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也可以選擇一些經典或傳統的文學作品,有的表現那種固化了的錯誤的思維方式,如《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有的代表人類的智慧、勇氣和誠信,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曹沖稱象》;還有的反映了自然規律和幻想,如《葫蘆娃》、《七色花》等……都有利于啟迪幼兒的智慧發展和人格養成。
(2)主題健康就是摒棄一些“灰色童謠”、“暴力動漫”等有違傳統教育的內容,選擇那些能陶冶幼兒性情、主題健康向上的優秀幼兒文學作品。“明朗”是針對隱晦、模糊、費解而言的。如《蘿卜回來了》、《三只蝴蝶》能直接使幼兒獲得心中有他人、互相有關愛的體驗,讓幼兒在模仿小兔與同伴分享食物以及三只蝴蝶共患難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動物間的友愛之情。《拔蘿卜》、《狼和小羊》則形象化地啟迪幼兒人多力量大、齊心協力干好事的道理。而《小熊米奇過生日》、《金色的房子》則從淺近的教訓中使幼兒明白,只有與人分享才會有更多的朋友和快樂的道理。
2.內容活潑、幽默,富于童趣,能自始至終吸引幼兒注意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作品時,應重點選擇一些生動、形象、幽默、有吸引力的文學作品,內容上“寓教于樂”,吸引幼兒喜歡聽、喜歡看、喜歡演,從而受到感染并激發起快樂的情緒。如《淘氣的小猴》,通過表現小猴在晚會上一系列的頑皮和淘氣的舉動,如左顧右盼、跳上跳下、抓耳撓腮、吃桃子剝糖果的有趣動作和違反規則的行為,尤其是小猴自食其果把自己的屁股粘在椅子上起不來等.使幼兒始終在輕松、開心的氛圍中閱讀,從而滿足了需要,明白了簡單的規則(道理),獲得身心愉悅。
3.語言規范、優美、簡潔,能給幼兒美的熏陶
在選擇幼兒文學作品時,應盡量選擇那些語言規范、準確、鮮明、生動,并且容易聽懂、看懂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文學語言的興趣。如詩歌《小魚的幼兒園》以擬人的手法展現了魚兒、荷花在水中自由歡快的游戲畫面,可以激起幼兒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詩歌中優美的語言、明快的節奏、流暢的音韻抒發出愛心和童趣,能給幼兒以美的熏陶。
4.結構完整、脈絡清楚,能滿足幼兒的認知水平
選擇幼兒文學作品也要考慮到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在選擇故事情節時除了生動有趣,還要注意故事的嚴謹完整、脈絡清楚、層次分明,故事情節要圓滿,避免插敘、倒敘、冗長松散的敘述等。如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就比較適合幼兒的理解力和接受水平。故事中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語言規范、優美的角色對話等,都吸引了幼兒模仿、表演、合作、交流,同時故事結尾圓滿,滿足了他們的意愿,使幼幾在情感上獲得滿足。
二、幼兒文學作品的有效利用
目前,各類幼兒教材中的幼兒文學作品總體要求相對穩定,相對經典,但同時也會因此而相對滯后。如果幼兒文學作品過多地受教材的局限,那就勢必使教學內容缺乏新鮮感,對幼兒缺乏誘惑力和吸引力。所以教師在按照上述要求為幼兒選擇優秀的文學作品之外,還要學會有效地利用這些幼兒文學作品,進一步優化幼兒文學作品學習活動。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改編作品
教師在組織文學作品學習活動時,要能夠在眾多的幼兒文學作品中選取精當的例子,并善于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改編一些作品。例如,有一首兒歌《秋天到》,原文是這樣的:“秋天到,樹葉飄,鳥媽媽追著跑,她把樹葉當寶寶。”這首兒歌既有有趣的情節,又簡短上口,適合主題活動的開展。但如果能夠在結尾處稍做改變,增加一個疑問句:“咦,怎么錯了?”以表現鳥媽媽找錯寶寶后驚奇的樣子,就可以加深幼兒對兒歌的理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如果將這首兒歌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再學鳥媽媽最后一句:“咦,怎么錯了?”更能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兒歌的內容,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這首兒歌。
2.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遷移作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學習的需要。囚此,教師在組織文學活動時,要能夠隨時把握幼兒的興趣點,調整活動的進程,引導幼兒遷移作品經驗,激發幼兒的內在學習需要,提高活動的效率。例如,讓大班幼兒來表演小班演過的《小兔乖乖》,他們可能就不再滿足于小班時的表演,而是把《小貓過生日》中小動物對付大灰狼的情節遷移到《小兔乖乖》中:他們引誘大灰狼上了“天窗”,痛打了大灰狼,最后兔媽媽高興地夸獎說:“我的孩子都長大了,真讓媽媽高興啊!”
時代在不斷發展,幼兒文學作品也應該滿足幼兒日益增長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師在開展文學作品學習活動時,一定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聯系其生活經驗,精心選擇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能夠促進其文學欣賞水平和語言能力提高的作品,充分挖掘這些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教育意義,讓幼兒愛上這些文學作品,充分認識到這些文學作品的教育價值,并受益終生。
【幼兒文學作品對幼兒語言教育的作用】相關文章:
• 讓孩子從小受到幼兒文學的熏陶
• 閱讀活動的內容及設計策略
• 歌謠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 利用日常語言教育提高幼兒語用能力
• 幼兒語言教育中的表述行為培養
• 從關注文本到關注兒童
• 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 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口語運用能力
• 淺談大班成語個性化教學
• 談小班幼兒兒歌朗讀能力的訓練
• 創設語言環境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 小班幼兒看圖講述活動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