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美術活動的喜愛,我比較關注這方面的信息,在拿到吳放老師的書后,首先就認真學習了其中的《幼兒美術欣賞的特點》一文,以便對我今后開展美術教學有所幫助。上學期末梳理工作時發現,我園幼兒美術欣賞活動幾乎沒有,于是決定適當添加。至于內容,可大家自行去搜集一些世界名畫、優秀藝術作品等。
我已有好多年沒上過美術欣賞活動,印象中的資料是一些民間手工藝品的欣賞,如布老虎等。至于世界名畫的欣賞,涉及的極少,受老師欣賞水平的限制,幼兒的欣賞活動更是少之又少,根本談不上有一個長期的、持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培養。而且,在以往的美術欣賞活動中,我們一直存在一個誤區:教師往往注重審美結果的獲得,而忽視了審美欣賞過程中的融入與參與。也就導致了幼兒出現“不好看、看不懂”的情況。
在學習了吳放老師的文章之后,我更是認識到美術欣賞活動遠非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它應該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下面是幾點學習體會:
一、幼兒美術欣賞并不是一個兩個活動所能達到的,而應該在美術活動及日常活動中隨時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美術欣賞材料,以豐富幼兒的美術經驗,從而提高其藝術鑒賞力。并為了讓它真正行之有效,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和改良。
二、欣賞是一個極其個性化的心理過程,因人而異。美好的事物會給人帶來美好的感覺,但同一個美好的事物卻不一定能為所有的人帶來同樣的美好感覺。即使是那些公認的好作品,仍然會在不同的人身上產生不同的效果。
三、欣賞并不需要與理解同步。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們看到一個抽象的圖飾,聞到一種氣味,聽到一段音樂,或是觸摸到一種質地時,我們會感到快樂,感到輕松,感到愉悅,感到是一種享受。而當有人問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一種情感體驗時,往往說不清,它似乎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幼兒也相同。孩子們的感受也許都很直接,但局限于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經常就講不出道理了。
四、欣賞是需要培養的一種思維習慣。我們的欣賞能力雖是與生倶來的,但我們喜歡什么、欣賞什么卻也是后天形成的心理習慣。幼兒期是為人生打基礎的階段,我們有責任為孩子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度過童年,學會欣賞美,喜愛美,追求美。
五、幫助幼兒融入與參與欣賞過程的方法:1、欣賞的過程應循序漸進。2、欣賞的范圍要越廣越好。3、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要持續不斷地進行。4、讓幼兒參與欣賞的全過程。5、欣賞活動要有趣味性。
【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有效開展】相關文章:
上一篇:老師要善于從繪畫中審視孩子
下一篇:發揮幼兒想象進行添畫創作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