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表現美是孩子藝術感覺的具體表達,是藝術心靈的美化過程。他們通過欣賞多種藝術作品,感受多元化的藝術特征、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幼兒園藝術綜合教育活動在藝術主題活動背景下頻繁運用。那么,怎樣有效地組織好藝術綜合教育活動?怎樣凸顯表現美在藝術綜合教育活動中的價值?等問題引起老師的思考。本文就大班藝術綜合教育活動《金色的菜花》的兩次對比,從教材內容的分析與把握是否準;表現手段多樣化是否適切;關鍵性經驗的引導轉換是否巧,三個方面來闡述有效引導幼兒表現美的組織過程及其調整。
【關鍵詞】
藝術美 表現美 藝術綜合教育活動
【正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即引導幼兒關注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元素,激發表現創造的興趣。表現美是孩子藝術感覺的具體表達,是藝術心靈的美化過程。他們通過欣賞多種藝術作品,感受多元化的藝術特征、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那么,怎樣將生活中的形象美更具有藝術的審美價值呢?馬克思主義美學認為,“藝術美主要的是藝術形象的美,具有生動性和豐富性等特征,它是藝術創造的人類審美活動的結晶,是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
綜上所述,在大班《春天暢想》的藝術主題活動中,我認為菜花是最值得深深吟誦,最能引發孩子片片暢想。于是,散文《菜花》悄悄進入我們藝術主題活動的視線,以藝術綜合教育活動的形式組織開展,怎樣有效地組織好藝術綜合教育活動?怎樣凸顯表現美在藝術綜合教育活動中的價值?我們嘗試從教學策略、教學形式的轉變、為孩子營造主動學習的“課堂”,讓孩子在活動中自主選擇、自由表達、自我調整。
幼兒藝術綜合教育活動是基于幼兒的藝術興趣和審美心理,通過特定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藝術活動,從而獲得審美體驗、促進審美心理發展的一種教育方式。其綜合性體現在跨越單一的藝術活動方式,把幼兒的多元審美經驗聯系起來,通過“體驗”、“整合”、“探究”等過程,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模式,獲得多維度的審美感受,表達多層次的審美體驗。下面以大班綜合藝術活動《金色的菜花》兩次不同的組織教學和活動過程為例,闡釋對藝術綜合教育活動的思考與認識。
首次實施——追求表現形式、忽視表現內容
(一)活動目標
1.能用多種手段表現散文內容,進一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樂于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萌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實物菜花,音樂兩段(如詩般寧靜、金蛇狂舞)
2.幼兒已學會朗誦散文《菜花》
3. 相關表演的散文錄音、道具(菜花、陽光、小朋友、小蜜蜂)
4. 幻燈片:大片菜花園
5.在活動室內分三個區域的座位(朗誦組、表演組、繪畫組)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交流。
師:春天悄悄來了,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起去菜花園里走走。呀,漫山遍野的菜花真美啊,看上去像什么?走近看,誰來說說你看到的菜花是怎么樣的?
師:前些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菜花”的散文,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2.復習朗誦散文,進一步理解散文的內容
(1)師生共同朗誦
師:在陽光下的菜花是什么樣的?散文里是怎么說的?(重點理解比喻的表現手法)大家看了菜花都會怎么說?誰飛到菜花叢里?它來干什么?
師:散文里是怎么寫菜花美的?你覺得哪幾句話最美?
3.分組嘗試用配樂朗誦、繪畫、表演的形式表現散文的優美意境,萌發他們熱愛春天的情感
師:你想在菜花園里做什么?今天在菜花園里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三種游戲。第一種是請你在兩段不同的音樂中選擇一段作為朗誦散文的背景音樂。然后試著用你最美的聲音來朗誦散文。第二種游戲是菜花寫生,這里有三種材料,一是請你在白紙上用記號筆進行菜花的線描畫,二是用蠟筆在沙皮紙上進行菜花寫生,三是用點彩的方法來畫菜花。第三種游戲是散文表演,這里有各種胸飾,還有散文錄音。在表演前要先干什么?(分角色——這些胸飾到底誰來掛哪個呢?)然后根據散文內容創編動作。有不清楚的地方嗎?
師:現在去選擇你喜歡的游戲吧
(1)引導幼兒傾聽兩段不同性質的音樂,散文與音樂匹配
師:這段散文應該配哪段音樂比較合適?為什么?
幼兒嘗試跟選擇好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誦。
(2)引導幼兒用多種繪畫方式表現
*線描畫筆寫生
*沙皮紙繪畫
*點彩的方法來畫
(3)分配角色表演散文詩
——如果請你來表演散文菜花,想一想可以怎樣表演。(先分配角色,在創設的情境處按照散文的內容運用語言動作表情加以表現。
4.集中展現
師:美麗的菜花園里,還有這么多美麗的菜花畫,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師:除了畫展,菜花園里還有散文朗誦呢,請這兩組的小朋友上前表現一下吧。你們選了第幾段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下,為什么選這段?
師:在菜花園里聽著這么美的散文,讓人感覺好舒服,要是還有精彩的表演就更棒了,你們想來試試嗎?先介紹一下自己的角色,在集體表演。他們演得好嗎?好在哪里?
師:菜花園里這么美,過幾天,我們也可以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來做客,好嗎?
分析與思考:
其一,教材內容的分析與把握是否準。我們在課前讓幼兒初步熟悉散文的內容,目的就在于再本活動中能讓幼兒從散文生動形象的語言中更深層次地挖掘和感受美,從而幫助幼兒用多種手段大膽地表現美。但是,實施后發現,教師挖掘散文語言美和意境美不夠深入,仍然停留在散文語言的本身,缺乏語言對幼兒心底中那股美的激情和表達方式的引領。朗吉努斯說:“文章不僅打動聽覺,而且打動整個的心靈,經過藝術創造實踐,把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煉,集中的表現在藝術作品中的美。”因此,教師應該更加細致地打磨散文中美好語句的內涵,通過形象化的方式萌發孩子內心情感宣泄的愿望。
其二,表現手段多樣化是否適切。活動實施后以下問題將我們陷入沉思:在綜合藝術教育活動中是不是藝術表現手段越多越能幫助幼兒表現美?是不是表現內容越豐富藝術表現力越強?是不是材料越多樣藝術作品更美?由于教師將活動室分成三個大區域,雖然從空間上給予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可能減少組際之間的干擾,但是,帶來許多觀察指導中的空缺點。在繪畫組中分別以三種不同的繪畫方式呈現,線描畫、砂紙畫雖有些經驗,可這次是實物寫生,給孩子帶來平面繪畫與實物觀察的難點跨度,水粉點彩畫又是一種全新的繪畫技能。朗誦組需要幼兒能自己播放音樂;表演組要求孩子能自我解決分配角色、導演表演過程及表現角色特點。從以上羅列的情況中,不難發現“多”在活動中給教師帶來很多指導的困擾,給孩子帶來許多的“困難”。因此,教師應該梳理活動幼兒的表現,找出最有價值點的表現形式,通過最適切的表現內容將多種表現方式整合起來,使呈現美的效果“減而不少,合而不混”。
其三,關鍵性經驗的引導轉換是否巧。關鍵性經驗往往建構在幼兒已有經驗基礎上,借助于已有經驗的引導,通過經驗遷移和嫁接轉換為新的關鍵性經驗。在本活動中,已熟悉的散文內容、朗誦、表演、砂紙畫、線描畫等都是孩子已有經驗的表現,有的側重在知識層面,有的側重于技能層面,這些經驗為幼兒寫生菜花作鋪墊,而關鍵性經驗則在引導幼兒在領悟散文對菜花的描述和對實物菜花的觀察中直觀形象地感受美,用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因此,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菜花的色、形、味來引領孩子感受菜花獨特的美,幫助幼兒通過點彩把握菜花的色、砂紙畫、線描畫把握形、在角色表演中表現香氣襲人。
反思與調整:
1.拉伸活動時間。由單一的藝術活動調整為由若干個綜合活動構成的主題活動,藝術活動不僅限于一個單位時間內完成,它可在集中活動中學習,也可以在區域、游戲中感受,增加孩子觀察、感受、體驗的機會。
2.重組分組形式。將朗誦組和表演組合二為一,活動中,一半幼兒朗誦一半幼兒表演,再進行交換角色,使兩組孩子互動起來,產生競爭感,也解決教師觀察指導難的問題。去掉線描畫,選擇孩子喜歡的砂紙畫和點彩畫。
3.拓展活動內容。在幼兒感受散文語言美、意境美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大膽地用繪畫、朗誦和表演的方式表達菜花的美,進一步拓展菜花的人文價值,萌發幼兒喜歡菜花的美好情感。
4.營造開放的活動環境。通過重組,將活動區域縮小為兩個區域,表演區和繪畫區。為繪畫的孩子創設安靜溫馨的寫生區,多個封閉的三角形桌,周圍坐著孩子,中間則是盆栽的菜花。表演區靠近電視和音響,把菜花園圖作為幼兒表演的背景,增強表演的舞美效果。
5.調整指導策略。由教師單純地分配操作任務和介紹操作要求的條文式指導,轉變為教師抓住關鍵經驗的指導。從點彩這一個幼兒喜歡卻又不熟悉的繪畫技能入手,引領幼兒和教師一起探索點彩畫的方法。使傳授、說教式的課堂教學調整為開放、互動式的探究學習,建構新經驗。
再度實施——適切表現美 拓展人文價值
(一)活動目標
1.能用多種方法表現散文內容,進一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樂于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了解菜花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萌發幼兒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實物菜花,音樂兩段(如詩般寧靜、金蛇狂舞)
2.幼兒學會朗誦散文《菜花》
3. 相關表演的散文錄音、道具(菜花、陽光、小朋友、小蜜蜂)
4. 幻燈片:大片菜花園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交流。
(1)春天悄悄來了,看我們來到了哪里?(菜花園里)漫山遍野的菜花看上去怎么樣?美在什么地方?
(2)這么美的菜花,還有一首好聽的散文,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朗誦給大家聽。
2.多種方式朗誦散文,進一步理解散文的內容,感受其語言美、意境美。
(1)師生共同朗誦
(2)散文里是怎么寫菜花美的?你覺得哪幾句話最美?
(3)大家都喜歡這篇散文嗎?因為它的語言特別美,那怎樣讓這篇散文朗誦起來更美,更吸引人呢?(融入朗誦的動作,好聽的聲音,還要有高低、長短的語氣)
(4)再次嘗試加入動作,語氣的高低、長短來朗誦。
(5)老師還有兩段好聽的音樂,想來作為散文朗誦的背景音樂,可是我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段,請大家一起來幫忙,仔細聽——
(6)這段散文應該配哪段音樂比較合適?為什么?
(7)幼兒嘗試跟選擇好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誦。
3.分組嘗試用配樂朗誦、繪畫、表演的形式表現散文的優美意境,萌發他們熱愛春天的情感
(1)你想在菜花園里做什么?
(2)今天在菜花園里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誰來說說可以怎么玩呢?(點彩畫、沙皮紙)在前面的地方,請大家選擇相應的胸飾吉尼新年歌朗誦和表演。(小嘴巴表示朗誦的小朋友,其他胸飾是請你們一起來合作表演的)
(3)教師重點指導朗誦表演。(繪畫寫生的小朋友仔細觀察菜花的樣子,把它畫下來)(朗誦的小朋友注意語氣語調等變化來表現,表演的幼兒選出一名小導演,協調角色的出場,幫助個別幼兒完善動作表情、隊形等的變化)
(4)現在去選擇你喜歡的游戲吧!教師觀察與指導。
4.集中展現
(1)美麗的菜花園里,還有這么多美麗的菜花畫,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除了畫展,菜花園里還有朗誦表演呢,請大家上前表現一下吧。
5.了解菜花與人們之間的關系,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菜花園里這么美,有那么多金黃色的菜花,你們知道人們為什么要種菜花嗎?對菜花的的用途很大,我們可以榨油或當作動物的飼料用。除此外,菜花的嫩莖及葉也可以當作蔬菜食用。開花后結的果實,是我國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也就是說,我們炒菜都要用到它。
(2)在大自然里有許許多多像菜花一樣有用的植物,我們都要來愛惜它們,利用好它們,讓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更大的方便,好嗎?
兩次活動后的感悟與思考
一、綜合藝術的表達方式的突出“合”。
第一次活動,我們把活動目標1.欣賞散文中比喻的表現手法,感受散文作品恬靜、柔美的基調和語言美。2.嘗試用配樂朗誦、繪畫、表演的形式表現散文的優美意境,萌發他們熱愛春天的情感。環節預設為欣賞感受散文內容,學習朗誦散文、多種藝術手段自主表達。仔細分析可能在兩個方面難以有效綜合: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多種藝術表達之間的難重點可能難以綜合;活動環節的安排可能出現量與質之間難以綜合。
根據第一次預設的活動方案,第二次活動前作了較大的調整。首先,熟悉散文內容作為課前準備,作為活動前的經驗鋪墊。其次,目標改為:1.能用多種手段表現散文內容,進一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2.樂于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萌發幼兒熱愛春天的情感。再次,背景音樂選擇對比明顯的民樂《金蛇狂舞》和鋼琴曲《如詩般寧靜》。另外,活動環節為:回憶散文內容、找找優美的詞句、分組多手段自主表達(朗誦組:選擇背景音樂配樂朗誦,表演組:分角色邊欣賞邊情景表演,寫生組:沙皮紙蠟筆畫、線描畫和彩紙點彩)。活動中孩子能理解散文的內容,比較敏銳地找到描寫菜花的優美詞句,能用自己獨特的身體動作表現散文角色的動態,分組表達時,特別喜歡寫生,對菜花的形態觀察細致表現逼真。
二、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師突出“引”。
反思第一次活動:1.第一環節教師只在散文內容層面來回憶,忽略散文意境美和語言美的提升。2.分組表達內容豐富,能滿足不同能力和興趣孩子的需要,但是,分組太細,給予老師指導帶來很大難度,教師的指導方向要么集中在一個組,要么巡回觀察,很難抓住一個重點來觀察指導,教師也很難發現孩子自主表達時的亮點,更不能及時去引導幫助孩子。調整方案后,請幼兒選擇朗誦或表演,再分角色合作。寫生組突出重點。將點彩作為幼兒感知的新經驗,重點指導,蠟筆寫生作為幼兒經驗遷移的再表現。其次,簡化集體環節中的部分內容,深化表現的引導部分,為把朗誦與表演組融合合做好了經驗鋪墊。最后,教師的角色由“教”轉為“引”。因為效果沒有點彩畫和沙皮畫更生動,所以省去了線描畫,增加了點菜畫,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集中觀察,而且便于教師分組引導。
三、幼兒的自主表現,突出“美”。
怎樣挖掘幼兒已有的經驗價值,用最適合孩子感受的方式引導他們理解散文的美,最直觀地表現美呢?圍繞這個關鍵問題,展開了第三次調整。首先,環節內容的整合。第一環節回憶中提升美。在回憶內容的基礎上,提出怎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讓散文感覺更美?孩子們說動作表演、用高低、長短、快慢不同的聲音朗誦,老師便引出配樂朗誦。然后播放兩段不同的音樂片段,讓幼兒選擇適合的音樂并說說理由。教師引導孩子盡可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富有個性的感受之后,和孩子們一起深情地邊表演邊配樂朗誦。第二次活動進行很順利,環節清晰、過渡自然、幼兒的興趣很濃,尤其在第一環節,孩子朗誦地聲情并茂,及其陶醉。第二環節,幼兒的寫生作品形象逼真,能從近處和遠處兩個層次點彩,能從寫實和寫意兩種方式變現菜花的形態。不足之處,朗誦表演組的孩子分工不夠穩定,角色投入不夠。原因在與表演者有胸飾,而朗誦者沒有,使得他們總想著變化分工。
四、主題背景下的內涵,突出“深”。
回顧整個主題的背景,認為本活動在人文和生活認知方面的點化不夠,藝術與文化的內涵挖掘不夠深。那么,本藝術主題的文化主旨的內涵是什么?本活動有哪些為挖掘的人文價值呢?帶著問題,我們聯系實際,想到了菜花的用途。我們嘗試從用途切入,挖掘菜花的其他價值,那么目標定位有了更多的內涵:1.能用多種方法表現散文內容,進一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2.樂于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了解菜花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萌發幼兒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地情感。其次,增加分組材料。在朗誦表演組,增加了朗誦者的角色胸飾,增強他們的角色感。再次,第三環節增加了談話內容。老師引出話題:“菜花園里這么美,有那么多金黃色的菜花,你們知道人們為什么要種菜花嗎?”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菜花的用途很大,我們可以榨油或當作動物的飼料用。除此外,菜花的嫩莖及葉也可以當作蔬菜食用。開花后結的果實,是我國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也就是說,我們炒菜都要用到它。”順著用途引申到大自然的其他植物:“在大自然里有許許多多像菜花一樣有用的植物,我們都要來愛惜它們,利用好它們,讓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更大的方便。”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一個成功的藝術活動其內容應該是幼兒喜歡的,透著美的元素,飽含幼兒生活經驗元素。生活的美最直接、最能吸引孩子的視線、最能引起孩子感情共鳴。在《菜花》的活動中,我們由散文切入,帶領幼兒走近自然、發現自然美、用獨特方式表達美,讓孩子充分感受生活是美麗的,菜花是打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天使。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更加關注生活,讓生活不僅走近孩子的生活,更進入他們的心靈!
附:散文《菜花》
春天,田野里盛開著菜花。
在陽光下,它閃著耀眼的光,象一盞盞點亮的燈。
無論誰看了都會瞇起眼睛說:“多美的菜花呀,真象金子做成的花瓣。”
小蜜蜂飛到菜花叢里,它采花、釀蜜,一天到晚忙個不停。
你看,在菜花叢里到過的小蜜蜂,都變成一只只金色的小蜜蜂。
小蜜蜂告訴我說:“今年的菜花一定會豐收的。”
我告訴它說:“因為我們灑下了許多亮晶晶的汗珠。”
參考文獻:
1.本幼兒園《生活取向藝術主題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研究》的課題方案。
2.王春燕.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思考[J].山東教育,2001,26.
3.《幼兒園綜合藝術教育探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主編,馮惠琴,版次,2009年6月第1版。
4.《聚焦幼兒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主編,劉占蘭、廖怡,版次,2007年1月第1版,2009年9月第4次印刷。
【淺談藝術綜合教育活動中如何表現藝術美——記大班《金色的菜花》】相關文章:
• 如何端正幼兒繪畫書寫姿勢
• 美育,讓幼兒回歸生活
• 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 淺談幼兒美術教育
• 如何引導小班幼兒畫畫
• 涂鴉對幼兒心智成長的幫助的研究
• 幼兒園繪畫活動中的評價策略
• 淺談簡筆畫教學方法
• 幼兒涂鴉
• 淺談美術教育對幼兒的啟發
• 幼兒園美術教學反思
• 淺談寫生畫對幼兒繪畫素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