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鴉對幼兒心智成長的幫助的研究
美術論文 日期:2015-12-28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1、摘要 涂鴉行為不僅是幼兒實現自主藝術創造的過程,還是幼兒大膽地進行表情達意的過程。幼兒的涂鴉作品深刻反映了他們的內心世界,涂鴉是專屬于幼兒的一種特定的語言文字。幼兒由于年齡小,好奇心重,所以他們對周圍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們無法用華麗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只能通過色彩和線條來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感。雖然迄今為止,仍然有很多成人認為幼兒的涂鴉作品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是喪失比例和脫離現實的。但是對于幼兒來說,一副自己認真完成的涂鴉作品是意義重大的,是幼兒對世界留下的最初的印象。也是幼兒對世界發出的最原始的評價。為了幫助幼兒的涂鴉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成人應做到:
1、正確理解幼兒的涂鴉行為。
2、不要忽視幼兒的涂鴉行為。
3、讓涂鴉來幫助幼兒獲得心智的成長。
4、營造寬松的環境讓幼兒盡情地涂鴉,讓孩子找到一條通往健康與快樂成長的路。
2、關鍵詞
特定語言 理解 不要忽視 幫助 寬松 健康快樂
正文
美國著名美術教育學家羅恩菲爾德在他1957年出版的《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詳細地闡明了他的以兒童為中心的美術教育的主張。他說:“藝術教育如能在兒童早期施行的話,便很可能造就出富有適應力和創造力的人。”涂鴉是藝術活動的一種,是幼兒最早接觸到的藝術,是出自幼兒本能的一種行為。它既是幼兒的藝術游戲活動,又是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造的一種特殊方式。幼兒在涂鴉的過程中,他們的心智得到了潛移默化的發展。 由于幼兒時期的隨意涂鴉和涂畫都是由本能的沖動產生的,所以這是一種純自然的表達方式,能夠反映出兒童成長階段身心的基本狀況,是幼兒智力和認識的體現,對于這種自發的創造性,我們應該給予及時的鼓勵。
一、對幼兒涂鴉行為的闡釋。
1.5歲左右的幼兒,因為能夠獨立行走,所以他們用手進行的探索變得更為自由。這時期的幼兒喜歡到處涂抹,所以就出現了用筆在紙上、墻上、書本上畫點、畫線的行為。我們把這些最初留下的點、現痕跡組成的畫面叫做涂鴉畫。這些涂鴉畫不講究造型、色彩和構圖,因此,幼兒的涂鴉實際上是他們的感知覺和動作有了一定的發展與協調后對周圍環境作出的一種新的探索,是一種新的動作練習。
幼兒涂鴉的根本特點是沒有明確的表現意圖,沒有預想和構想。幼兒把涂鴉當作一種游戲行為,享受著涂鴉帶來的快樂。幼兒對自己畫出的點、線感到滿足和高興。
涂鴉可分為四個階段:
1、未分化的涂鴉(1.5-2歲):這時候的幼兒由于年齡小,動作不協調,所以完成的畫面往往是雜亂無章的,線條極不流暢還常常出現涂出規定界限的情況。他們的手腕很少移動,他們是通過擺動手臂來決定線條的方向和長短的。
2、控制涂鴉(2-2.5歲):經過一定時間的涂鴉練習和生理發育,幼兒的手眼之間逐漸協調,他們能畫出一些重復的、上下左右的直線、斜線,但線條的長度仍然長短不一。幼兒的手腕肌肉,腕關節運動能力較之前靈活,大多數幼兒可以控制在規定范圍內涂鴉而不涂出界限。 3、圓形涂鴉(2.5-3歲):這時的幼兒肩、肘、腕等關節進一步發展,已可以在紙上反復地畫圈圈。他們喜歡用大大小小的圈圈來表示事物。
4、命名涂鴉:(3-3.5歲):雖然此時的幼兒仍然不能畫出具體的形象,但已有了明顯的表達意圖。他們開始聯系自身的經驗把涂鴉和自己的認知聯系在一起,然后用線、圈、點等來加以表示。他們一邊涂鴉一邊自言自語,能夠說明自己畫的東西并加以命名。但是這并不代表幼兒事先已有了意圖,他們只是受自己所畫的東西的啟發而即興命名的。
二、不要忽視幼兒的涂鴉行為。
涂鴉是一種幼兒喜歡的藝術游戲活動,幼兒從涂鴉中可以獲得一種滿足感,他們不受拘束地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用簡單的線條,小點等來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涂鴉是一種創造性的游戲方式,幼兒的思維能力、觀察力、審美能力、注意力等都能在涂鴉的過程中得到提升。然而不是所有成人都能夠認識到涂鴉的重要性,下面列舉一些正面以及反面的例子:
石家莊日報對此做了詳細的調查,據調查發現,有30%的家長對于幼兒的涂鴉行為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他們認為,涂鴉是孩子的無聊現象,是孩子頑皮而造成的結果,他們從不去關注于孩子的涂鴉作品,甚至當孩子帶著充滿自信的眼神向他們展示自己的作品,想得到表揚時,他們還是吝嗇于仔細地看一眼,給孩子一句鼓勵和表揚的話。
與此相反,有些家長則過于重視孩子的涂鴉作品,據調查有20%的家長認為,幼兒畫出的那些缺少美觀、比例失調的畫面是與實物不相符的,是錯誤的。他們習慣性的制止幼兒的涂鴉行為,并一再指出幼兒的畫面所存在的毛病,甚至有的家長還不自覺的嘲笑、批評幼兒的涂鴉作品,給幼兒小小的心靈以沉重的打擊。然后這些家長還以成人的眼光教導幼兒繪畫,或者強迫幼兒照著某些成人化的范畫練習。殊不知,與此同時孩子已經因為自己的錯誤教育而失去了自由想象和表達的機會,失去了按自己的意愿去創造畫面的機會。
只有10%的家長能夠正確地看待幼兒的涂鴉行為,并且加以引導,使幼兒的涂鴉能朝著一條正確的道路發展。涂鴉能力是幼兒天生就具備的才能,是幼兒自主表現自己想法的一種手段。幼兒在長期的涂鴉活動中,其對色彩的感受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加強,進而能夠正確地運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僅如此,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表現力也會在涂鴉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強。
幼兒的涂鴉作品是他們內心世界的體現,是屬于他們的一種特定的語言。也許家長有時可能看不懂孩子所描繪的東西,但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講述自己的作品,來了解孩子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涂鴉內容。孩子對事物的審美能力是先天具有的,很單純的,所以我們能在孩子的涂鴉作品中感受到他們大膽而且隨心所欲的表現手法,這和成人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家長和老師應對孩子的涂鴉作品給以正確地評價,采取多鼓勵、多表揚的態度,讓自己的孩子通過正確的評價來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且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想法和創造來表現事物的美。
三、讓涂鴉來幫助幼兒獲得心智的成長。
據有關調查顯示:涂鴉對幼兒的心智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而早些涂鴉的幼兒又比之后才開始的幼兒在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發展更為成熟。以下總結幾點早些涂鴉的好處:
(一)、涂鴉對于練習肩、手、腕等部位的關節與小肌肉群的能力十分有效,能幫助幼兒較順利的完成執筆的訓練。
琳琳今年5歲,她是小班的孩子,是班上畫畫最棒的小女孩。每次畫畫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速度快且質量高。她握蠟筆的手勢比一般幼兒標準,初步能夠控制住下筆的位置,她畫的線條流暢細膩,且想象力豐富,經常能畫出令人贊嘆的作品。不僅如此,琳琳在使用筷子、勺子吃飯時也比其他幼兒靈活,吃得又干凈又香。據琳琳的媽媽說,琳琳從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拿著筆在本子上畫畫東西,剛開始時,沒有人知道她在畫什么,可是家長都是鼓勵琳琳繼續涂鴉,直到后來,琳琳的手、腕等部位的發展都相較于同齡幼兒來的更好。
(二)、長期接觸涂鴉的幼兒對于要畫的事物有一定的經驗,能夠自覺主動的觀察事物的粗略特征。
例如:幼兒有了長期的涂鴉經驗,那么當他們畫一只小雞時,幼兒能根據圖片清楚地知道要畫的具體有眼睛、嘴巴、腳……當然,對于經驗缺少的幼兒,成人可以有意識地指導幼兒觀察,等仔細觀察后再畫一次。不要急著責怪幼兒,幼兒的繪畫能力發展不一,這與幼兒接觸涂鴉的先后也有一定關聯。
(三)、涂鴉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記憶思維能力。
幼兒在決定要畫的東西之前,必須經歷識記,比較,思考等過程,然后才能下筆去畫畫。幼兒從仔細觀察物體到通過自己的嘗試下筆完成作品的這一過程,需要幼兒的眼、腦、手協調完成。 也許幼兒的涂鴉作品在一些大人眼里看似十分簡單,但這對幼兒來說是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和身體多種器官的協調,才好不容易完成的。
科學探究證明:人腦中的信息,85%以上是利用眼睛觀察而來的。涂鴉能讓幼兒養成主動用眼觀察的習慣,幫助幼兒奠定眼、腦、手配合活動的能力。涂鴉是幼兒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特別寶貴的方式。
四、營造寬松的環境讓幼兒盡情地涂鴉,讓孩子找到一條通往健康與快樂成長的路。
喜歡涂抹是幼兒的天性,作為成人的我們不應扼殺孩子的天性,先不必說涂鴉帶給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好處,單論涂鴉帶給幼兒的快樂,就已經很多了。幼兒享受著涂鴉動作帶來的那種有節奏的主動的“動”的快感,他們從紙上、墻上、書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線條中得到感官的滿足。成人應為幼兒提供自由寬松的環境,讓幼兒盡情地涂鴉,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身心的成長。
羅恩菲爾德指出:“藝術必須成為兒童的朋友,當語言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欣喜、憂愁、恐懼和挫折時,他們或許便得以依賴它。經由這種經驗,他的藝術表現便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涂鴉正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用來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感受的方式。涂鴉帶給幼兒快樂、安慰、自信和滿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其實不只是幼兒園,家庭、社會也同樣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幼兒的涂鴉需要,讓幼兒快樂的成長。
有了以上的理論基礎,我們再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實例:
天天今年3歲,他很喜歡涂鴉,有時候甚至連家里雪白的墻上都有他的杰作,他對于自己的作品很是自豪。然而,他的作品通常不被大人理解,在他的父母眼中是一種頑皮的惡作劇,他們時常是以簡單的一句“不要亂涂亂畫”打擊著天天,把天天最初的自主創造的沖動扼殺了。這對天天以后的藝術創造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
所以,成人千萬不能對幼兒的涂鴉行為妄加指責。要學會去給予孩子鼓勵和贊許,對孩子的創造加以肯定和欣賞,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環境。成人要正確對待幼兒的涂鴉,認識到涂鴉對于幼兒的積極意義。為幼兒的涂鴉行為營造寬松的環境,讓幼兒的心智在涂鴉中發展。
“學會像幼兒一樣作畫,用了我一生的時間。”這是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說的。幼兒這種沒有預定目的,自由創造的畫圖方式就連畢加索都望塵莫及。作為幼兒園老師,特別要關注、尊重、理解、鼓勵幼兒的涂鴉藝術,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自身的工作能力,讓我們的心能和幼兒更貼近,幫助我們更好的完成工作。
五、參考文獻:
[1]. 孔啟英.《幼兒園美術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二章.
[2]. 羅恩菲爾德著 王德育譯.《創造與心智的成長》.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 熊煒 曾冬梅. 《兒童涂鴉期不同階段的教育指導》.早期教育(美術版). 2008年第6期.
[5]. 龔江平.《幼兒心智涂鴉藝術》.江蘇
【涂鴉對幼兒心智成長的幫助的研究】相關文章:
• 合情合理 恰如其分——幼兒繪畫作品評價小議
•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美術興趣
• 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有效開展
• 《調色游戲》創新教育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
• 巧用兒歌助握筆
• 怎樣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發揮主體性
• 在情境中教美術我們應注意
• 美術教學中的習慣養成
• 輪水墨畫教學實踐
• 呵護繪畫的“雛形
• 淺談布貼畫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 對當前美術活動中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