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力、欣賞力、表現力,還能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記憶力,手眼協調動作及通過手指活動對大腦的均衡發展有特殊作用,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材料來充分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因而,幼兒容易接受和喜愛。
一、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和諧的心理氣氛
心理活動的狀態決定人們獲取信息量的多少。人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所獲取的信息量大,反之,信息量就小。幼兒的美術活動是在他學習動機的推動下產生和發展的,這種學習動機,只有在幼兒活動中調動幼兒的情感因素之后,才有可能被激發出來。
二、活動內容的選擇應具有趣味性和可行性,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活動內容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和動手的欲望,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是容易接受的,因此美術活動的內容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到了幼兒能力有了一定發展,活動內容也相對豐富,要求也應有所提高。幼兒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認識,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也是最強的,活動內容應當體現新穎性和可操作性,讓幼兒的求知欲得到滿足。
三、活動前準備應當充分,材料應當豐富
曾一句名言“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豐富的活動材料、工具能激發幼兒最大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如在繪畫熊貓時,由于本地沒有真的熊貓,于是教師便運用玩具熊貓豐富幼兒的認識,并繪畫了不同情景、不同動態的熊貓圖讓幼兒欣賞,結果,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了主體性,教師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怎樣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發揮主體性】相關文章:
• 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美育功能的理性思考
• 分析美術教學的核心要素以及在教學行為中的體現
• 如何培養幼兒繪畫的創造能力
•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要采取多層評價
• 如何端正幼兒繪畫書寫姿勢
• 情感智慧理論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
• 折紙活動引發的思考
• 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想象的策略研究
• 美術活動中發展幼兒的主動學習
• 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發揮幼兒主體性研究案例分析
• 發掘色彩的價值
• 幼師如何指導幼兒審美性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