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專家認為:人的主動創造精神與能力是現代人最需要的素質,而創新素質培養要靠教育,所以現代教育改革應著眼于幼兒智力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幼兒是創造力培養的最佳時期,而美術作為一門視覺藝術,不僅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培養創造性表現能力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幼兒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在表現活動中容易滲進自己的想法、研究和想象。他們的行為沒有像成人那樣多的理性思考,往往愛加上自己的主觀想象,喜歡夸張、新奇的事物。有學者認為,創造有時可能是非理性的,有悖常規的,而幼兒的思維方式卻正是具有那樣的特征。其次,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學齡前期的孩子什么都急于去嘗試,非常愿意表現,沒有束手束腳,怕這怕那的顧慮。再者,在幼兒尚不能用語言文字這種成人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表現自我,與人交流時,他們會用其它一些符號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表達情感。由此可看出,這一階段最適合幼兒的創造想象能力培養。
美術教學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美術教學提倡打破表現模式,為突破模式的桎梏給孩子從小打下創造性觀念的心理基礎,以致形成其從事創造性勞動的理解與信念。美術創作不同于簡單臨摹,而是用線條、形體、色彩等這些獨特的藝術語言來創造性反映事物,表達思想、深化生活,因而對幼兒創造個性的培養極為有利。想象畫創作教學又是培養孩子的獨創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想象畫以記憶的形象為基礎,按一定的主題要求,運用藝術表現手法經過更新、組合而創造的創作活動。想象畫具有極強的創造性,通過想象畫教學能提高孩子們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表現力,特別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種種理性因素和分析,我們慎重提出研究課題——《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想象的策略研究》
二、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本課題研究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利用幼兒想象畫教學培養幼兒創造力。想象是在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一種重要的智力活動,學習知識離不開想象。學前期兒童自身潛在著創造力,幼兒的精神世界充滿著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想象思維不受習慣的約束,是十分活躍的。在這個時期學習和教育對幼兒智力和創造想象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借助這題材入手,通過幼兒自由造型,富有童趣的想象,按照自己的審美情趣運用一定的美術語言進行創造性表現,從而使幼兒的求異思維、創造意識和創造想象能力得到培養。
此課題的核心理論為創造性教學、兒童心理學以及皮亞杰的建構論。藝術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用自己的生命心態的獨特體驗以及創造性的表達能力表明對宇宙萬物的感受。藝術學習要順應自然,順應人的發展規律。教育要促進人的發展,兒童的知識體系是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自我建構的。
《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性想象的策略研究》是將創造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方法和美術創造的規律、方法結合起來,運用于兒童美術教育實踐。解決當前美術教育的核心問題即如何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型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是以兒童運用美術手段創造性地通過感受,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美為目標的,是重在發展兒童創造性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其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兒童主體發展的發展性教學。
三、幼兒想象畫教學的實施策略
1、創設良好的情境
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控者。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幼兒感知,對美術內容盡快了解,產生探究欲望,明確學習的目標。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要從孩子們的心理特征、知識基礎、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方面出發,引導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圖式。培養、調動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運用發散思維的方式大膽創新。
2、幼兒隨意、輕松用線
美術教學中的用線是表現結構的技術技巧,一副值得欣賞的畫主要看幼兒在對物體上的用線美觀。以往教學方式提倡幼兒畫直線來表示物體,越直越美,孩子們的創造意識被控制,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夸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提倡幼兒用隨意、輕松多變的線條來表示物體形狀特征。如畫一輛汽車,往往孩子們喜歡用直線畫長方形汽車。然而,教師要鼓勵幼兒用另外的線條來畫其它形狀的汽車。這樣,幼兒的創造意識被激活了,一輛輛“圓形汽車”、“蘿卜形汽車”……從幼兒的手中誕生了。
3、夸張變化的造型
幼兒是非常喜愛美術活動的,他們在活動中具有純真的想象和豐富的創造力。如今,幼兒觀察物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它夸張、變形。這是孩子們特有的感覺,為他們的創造想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為很多幼兒不會去考慮物體比例的正確與否,只會通過自己的創造想象把眼前所見的物體進行夸張、變化出來。如幼兒畫 “小朋友”吧!幼兒會把手、腳都畫得很長、很細,身體很小、頭很大等等。因此,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自由大膽的特點,讓他們運用夸張的造型變化,進行想象畫創作。如:我在黑板上先畫一只鵝的基本形,然后通過夸大、縮小、增加或減少的方法,啟發幼兒畫出方形鵝、短脖子鵝、尖嘴巴鵝等,再啟發他們畫《太空鵝飛向天空》、《鵝哥哥們在打架》等等,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畫出了夸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夸張,想象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只要老師引導、幫助,好的畫面是很快就會被開拓出來的,因為兒童在畫畫時往往會出現一些“神筆”之筆的。因此,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鼓勵、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夸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象意識。
4、情感外顯的用色
美術教學中色彩的美觀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幼兒時期,他們最喜歡在隨意的涂抹中體味色彩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但對孩子們不要給予指定用色方法,讓幼兒憑自己的情感大膽創造想象,涂上自己喜愛的色彩,給他們自由想象的空間。如畫月亮,不要讓幼兒一定用黃色涂,可讓幼兒自由想象月亮的顏色。你覺得是什么呢?你希望月亮是什么顏色呢?幼兒可以畫紅色、紫色,或五顏六色等等。在畫的過程中可以啟發孩子:“你為什么喜歡這顏色?”因此,孩子們的創造意識就體現出來了,使他們的想象力更加豐富、更有創意。
5、積極正確的評價幼兒作品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別人的認同,幼兒也不例外。而且,這種渴望得到贊賞的心理比成人更強烈。然而,幼兒繪畫的潛力各有不同,教師應優先考慮對他們創造性的培養,不能只拿“像與不像”“行與不行”作為評價一幅幼兒作品的標準。
教師在對待幼兒作品的評價時,常用欣賞、鼓勵的語言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尊重幼兒的意愿,不限制幼兒“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如:一位幼兒在畫《神奇的我》畫面中,在自己身上畫了一對翅膀,當教師問:“你怎么長了翅膀?”那孩子說:“因為我想有一對翅膀,飛到天上去探索奧秘。”可見,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們作為輔導教師不應束縛幼兒的思維,要積極鼓勵幼兒放飛想象的翅膀,誘導幼兒自發的表現,發泄其內心的情感,從而提高繪畫興趣,實現自我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效
課題研究是一項長期摸索改進的工作,一年多時間的實踐研究只是一個開頭。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無論是在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上還是孩子的成長上,都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以下是我們在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果:
課題研究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充實了理論知識。同時,不僅注重學習環境的創設和優化,而且重視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尋求新的途徑來提高教育質量,教師選擇內容、分析教材、課堂組織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教師們不僅重視實踐研究,同時也重視經驗的總結與交流,撰寫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此課題經過在幼兒園大、中、小4個班的推廣、實施、研究出了一系列的經驗方法,對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也有促進作用。實踐證明,按照豐富多采的創作課型教學,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普遍提高了。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表現出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杰作涌現的教學效果。
由于幼兒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與探索精神等年齡特征,加上美術活動自身的趣味性與操作性,對幼兒進行美術創造教育并不是難事。從我們一年來的實驗效果看,幼兒期對幼兒進行美術創造教育十分有利。然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單靠美術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各科教師甚至家長共同參與,一起挖掘多種途徑和方法,充分發揮教學、游戲、活動的作用,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最好地發展。
五、問題與思考
一年來,我們在課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是,研究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尋找問題,思考對策,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1、研究過程中,教師積極性高,但缺乏深度,學習不夠自覺,知識面不廣。往往出現為課題研究而學習,存在要干什么學什么,從學習內容上看,對操作性的知識愛學,學會快,對理論性的知識不求甚解。為此,我們要做到周周集中學,天天要自學,月月來交流,做到既經常又深入。
2、對資料積累和分析不夠重視。往往出現有行動無記錄,研究痕跡缺損,對檢測數據資料缺少保存意識(初期),對數據的分析、處理不夠重視等,這是我們今后研究工作需改進的重要方面。
3、如何使亮點更亮。將成為我們今后一段時間的研究重點。如何有目的、有系統地開發幼兒園教學軟件,與教材有機地整合,形成園本課程的一大特色,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想象的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 畫出心中自己的圓
• 淺析家長的幼兒美術教育誤區
• 美術活動中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感悟幼兒圖形想象畫
• 泥塑活動指導方式的研究
• 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
• 美術教學的魅力
• 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 要多給小班孩子畫畫的機會
• 探討信息技術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 淺談如何指導小班幼兒美術活動
• 讓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發展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