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我們的教育手段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全新時期。特別是在美術教育活動中采用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陶冶幼兒情操,培養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質量。
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其傳輸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強、時空寬廣等特點。然而,現今教育軟件的開發,尚處于起始階段,往往找不到與美術教學的合適的畫面。于是,制作多媒體美術
課件,把動態圖象與授課內容巧妙的組合起來,就成為我們教育改革的設想。我們根據美術活動內容進行選材與設計,充分運用多媒體的編輯技術,制作美術教學課件。如小班美術涂色《美麗的小魚》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運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為小魚涂色。”以往在教授涂色的美術課上,老師往在圖畫紙上現場示范。為了使幼兒能看得清楚,對范畫的要求是要保證畫面盡量大,這樣老師在涂色的時候就要涂大量的面積,還要保證顏色均勻,因此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導致的后果是使幼兒等待的時間過長,侵占了幼兒寶貴的作畫時間。所以結合幼兒已掌初步握了基本的涂色技能,我們就可制作這樣的課件:用鼠標點擊紅色,小魚馬上變成紅魚,點擊黃色,小魚馬上變成黃魚。點擊綠色,小魚馬上變成綠魚。方便快捷,且色彩鮮艷均勻,幾秒鐘解決了幼兒等待長的矛盾。幾幅畫面,即可以按順序出現,也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作任意選擇、重復、組合、或停頓,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有助于老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要發揮好動畫的作用,關鍵在于電腦動畫的制作。通過實踐,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形象匹配。動畫的形象要準確的表達作品的內容,為適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可做適當夸張,以突出視覺效果,給幼兒較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二)情節匹配。動畫效果制作前,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找出重點難點,有主有次,層次分明,用簡潔的畫面,反映出事物的內在聯系。
(三)時間匹配。它不僅是指整個動畫過程時間要與操作相匹配,還包括其中重點難點部分所占時間,或放慢速度或做定格處理等。
二、 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一)課件中設計動態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
美術活動中,興趣為先,我們利用多媒體的立體聲像效果,為幼兒營造了一種充滿故事情節、如臨其境的氛圍,以喚起幼兒內心強烈的情感。在涂色活動《美麗的小魚》中,若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往往是畫一張海底世界的圖片呈現給幼兒,畫面是靜態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的“海底世界”,各式各樣的海底動物在水里遨游,自由嬉戲,千姿百態。同時配上活潑歡快的
音樂,孩子們感覺到大海似乎就在他們身邊。于是,他們也會用蠢蠢欲動的激情畫出生動、鮮活、有生命的小魚。
(二)創設動畫故事情節,提高幼兒作畫的積極性。
在這個涂色活動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故事情節:大海里,海星、海豚快樂地游來游去,美人魚姐姐也來了,她們要為一只無色小魚慶祝生日。美人魚問:“小魚,你想得到什么樣的禮物呀?”小魚羨慕地看著美人魚身上那漂亮顏色的魚鱗說:“我要是也有漂亮顏色的衣服那該有多好呀!”美人魚摘下了一片紅色的魚鱗送給他,小魚馬上就變成了一條小紅魚;美人魚摘下了一片黃色的魚鱗送給他,小魚馬上就變成了一條小黃魚;美人魚摘下了一片綠色的魚鱗送給他,小魚馬上就變成了一條小綠魚,他多高興呀!其他的無色小魚也游來了,也想得到美人魚姐姐的新衣服,請小朋友幫幫美人魚姐姐幫無色小魚穿上漂亮顏色的新衣服好嗎?幼兒看著動畫故事,很容易被打動了,都愿意幫助美人魚畫出無色小魚的衣服,大大激發了幼兒的作畫的積極性。
(三)借助圖象,重難點突破。
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對不易掌握的難點部分作定格處理或反復顯示,可加深幼兒的理解。在課件《美麗的小魚》中,幼兒對三種顏色的搭配不易掌握,經常會出現有的只選一種顏色或兩種顏色,或出現重復顏色的現象。我就運用鼠標反復點擊畫面,小魚一會兒變紅色,一會兒變黃色,一會兒變綠色,畫面始終保持三種顏色的小魚,引導幼兒觀察三種顏色的搭配,突破重難點。
(四)加強美術作品的感染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運用電腦可以制作出與故事內容相匹配的畫面,有助于幼兒感受畫面的變化,欣賞畫面帶來的強大的視覺效果,提高幼兒的感受美的能力。如第一、二幅畫面描繪了大海斑斕多彩的美麗景象。此時,畫面上出現了遼闊的大海,青青的水草兒隨著波浪輕輕地擺動,海星、海豚快活地在水草間游來游去,嬉戲捉迷藏。第三幅畫面表現了美人魚的美麗和無色小魚的暗淡,色彩對比強烈,增強了幼兒對美麗顏色的向往。結束畫面,屏幕上,許許多多多彩的小魚游來游去,把大海變得更加美麗。此時,幼兒再欣賞老師的范畫,一邊品味動畫的故事一邊欣賞美術作品,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優美意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五)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
在繪畫活動《小貓玩球》中,小貓的動態姿勢是一個學習重點。在制作電腦動畫時,我將小貓玩球的動態放慢速度,并根據需要作定格處理,結果幼兒在欣賞過程中受到了畫面的啟發,畫出不止一種姿態的小貓,有的幼兒畫出正面姿態玩球的小貓,有的畫出滾球的小貓,有的畫出踢球的小貓,還有的幼兒畫出的是跳躍起來用頭頂頂球的小貓,真是姿態萬千,千變萬化呀!留有想象空間的動畫使幼兒情緒活躍、思維積極,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用而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很明顯的。但不能作為唯一的教學手段,正如人們有了飛機、汽車這些現代交通工具,仍不能沒有步行一樣。如果完全依賴多媒體,孩子往往被畫面所吸引,對作品欣賞就易分心,對教師的示范也易忽略。所以多媒體在教學中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它只有與其他教學手段綜合起來運用,才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孩子在欣賞作品時,就應該避免出現畫面;當孩子學技能時,可充分利用微機上的圖畫板功能,在課堂上現場示范以避免畫面的干擾。示范時,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又節省時間。因此,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要合理恰當,要有助于孩子們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理解,從而激發出孩子創造的火花。
總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讓教師較好的綜合呈現信息。運用多媒體技術組織美術活動,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展示一系列精心組合的聲音、圖象等多媒體組合物,使幼兒能同時得到多種信息。從教學的技術和手段上講,較好地解決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要示范又要給幼兒充足的作畫時間的矛盾。使幼兒充滿興趣又能較好地掌握美術技能,從而改善了教師身兼數職,顧此失彼的情況,讓美術教學活動綻光彩。
【讓多媒體在小班美術活動中綻放光】相關文章: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特別的我》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圖形寶寶變變變》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彩色的花》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優秀美術教案《畫大熊貓》含反思
• 大班美術教案《我的秋天》含反思
• 大班美術教案《猴子的動態》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小刺猬運西瓜》含反思
• 大班美術教案《漂亮的團扇》含反思
• 中班美術教案《好吃的蔬菜》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孔雀》含反思
• 大班美術教案《水果宮殿》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優質美術教案《有趣的豆類畫》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