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已經第六個年頭了,各類教學活動已經組織了無數次,可是惟獨對音樂教學至今還存有顧慮。
曾“出身牛犢不怕虎”,揚言一定要在園公開課中展示音樂活動,也就有了我的第一節園音樂展示課《玩具兵進行曲》,為了避免自己的弱項“歌唱”,整個活動中我就借助課件、道具,讓幼兒充分的感受、表現,幸好當時的孩子音樂素質很好,讓我也感受到了活動的成功。至此之后,再也不敢在公開課中挑選音樂活動了,怕自己跑調,人家笑話我。一直以來在亮相自己的時候,都挑自己最拿手的領域。
記得幼兒園準備推薦我和宋老師參加市里的“雙高課”比賽時,當我看到今年市里的幼兒園研訓重點是“主題背景下,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時,我好緊張,萬一比賽上音樂課,怎么辦?當時的擔心直到領導跟我說:“這次只能推薦一名教師參加比賽,我們推薦了宋老師。”我心里的石頭掉下來了,如釋重擔,心中還暗喜。有同事本想安慰我一下,看我高興的樣子,也就放心里。這樣我又躲過了一劫。
上學期,當聽到沈老師要上中班組的音樂研討課《小樹葉》時,我傻了,這可是我最弱的一個領域,讓我這個師傅怎么指導啊。(今年承蒙領導的厚愛,讓我同沈老師進行結對。)沒辦法,硬著頭皮和沈老師進行商量,從新中班孩子發展的實際水平入手,從腦海中搜索自己聽過的各類音樂活動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還利用一切機會向這方面有經驗的老師請教,一個音樂活動設計總算出爐了,姑且不論它的質量如何。在這個指導的過程中,讓我對音樂活動有了一個初淺的認識,但具體的每一個步奏還是很不成熟的,還很模糊的。
隨后參加了我們中班組的“音樂研討課”, 同一個教學內容,三個截然不同的教學活動設計,讓我領略了三位教師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感受了她們充滿智慧的教學能力。
沈老師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入手,考慮教學對象是新中班的幼兒,重點確定“在完整感受音樂作品的基本上,學唱第一段”,又用她的智慧采用故事法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讓我受益非淺。而青年教師吳老師從活動開始的律動到活動最后的游戲,活動中采用的方法——圖示法,讓幼兒形象地、多通道地感受著音樂作品的情感“小樹葉與大樹媽媽之間的親情”,給大家呈現了一個完整的音樂教學活動。活動中,有序的音樂常規更是給再座的每一位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將柴老師從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入手,教師扮演“樹媽媽”,幼兒扮演“小樹葉”,整個活動都以角色情景游戲貫穿,使師幼關系和諧,歌唱活動自然、有效。在這個研討的過程中,讓我漸漸對一節音樂(歌唱)教學活動的把握更加的明朗起來。
幼兒園的還組織了各類音樂研訓活動。在參加研訓活動的過程中,讓我更多的了解音樂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幸聆聽了杭州北山幼兒園沈老師的兩個教學活動,讓我被沈老師那扎實的音樂基本功,巧妙運用地圖示法,自然的教學風格而叫好,可惜沒聽到她的講座。聆聽了平湖第一幼兒園周老師的講座,讓我對音樂教學有了一個全面地了解。
如果說我已經不怕上音樂活動,那是假的,但我更有一種想嘗試的沖動感。實踐,可以讓自己提高的更快,可以讓自己在音樂教學中盡快成長的最好辦法。這次感謝楊老師的邀請,我嘗試開展了音樂研討活動《母鴨帶小鴨》,在這次的研討中,讓我更自信了許多。
【我的音樂教學情懷】相關文章:
上一篇:快樂音樂——情感之源
下一篇:談幼兒民謠教學之聆聽重復策略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