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是我園多年來的游戲特色。在親子班里,為了提高家長與寶寶的動手能力,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交流,我們也把這種想法提出來與家長協商,得到了家長的認可與贊同。于是:我們每周都請家長配合,從家中帶來一些廢舊材料或半成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計劃有日的的親子制作活動,并對制作玩具進行各種不同玩法的嘗試。這不僅使孩子和家長體驗到了親手制作玩具的成功和快樂,還使孩子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是我們親予制作的一組玩具。
[音樂盒]
目的: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幫助寶寶掌握兩指捏的精細動作,促進寶寶小肌肉的發展;發展寶寶的聽力,和對音樂節奏的興趣。
材料:廢舊紙盒、橡皮筋、彩色即時貼。
制作:家長鼓勵并幫助寶寶用彩色即時貼自由裝飾小紙盒;指導寶寶把橡皮筋套在紙盒上。
玩法:家長與寶寶撥弄橡皮筋,聽聽皮筋彈在紙盒上發出的聲音;指導寶寶隨著音樂的節奏彈奏音樂盒,體驗游戲的快樂。
[小紙球]
目的: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發展寶寶小手團紙的技能,鍛煉手臂力量;發展寶寶投擲、踢、跑等多方面技能,促進寶寶大肌肉發展。
材料:廢舊報紙或掛歷紙、膠條、彩色即時貼、布繩。
制作:家長與寶寶共同把廢舊報紙團成小球;家長用寬膠帶把紙球纏好,使它更圓,并可用膠帶在小球上粘上一條布繩;指導寶寶用彩色即時貼裝飾小紙球。
玩法:家長與寶寶玩投擲小球和踢球的游戲,并可挖掘小紙球的多種玩法。
[小響筒]
材料:廢舊易拉罐、膠帶、彩色即時貼、各種豆子。
目的: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發展寶寶小手兩指捏、三指捏及大把抓的精細動作;培養寶寶的節奏感,感受音樂的美,體驗游戲的快樂。
制作:家長指導寶寶用小手把各種豆子放進易拉罐里,同時可給寶寶講解豆子的形狀、顏色及用途;當寶寶裝完豆子后,家長指導孩子用即時貼把易拉罐的小口封上,再做一些裝飾。
玩法:家長和寶寶可隨意地玩小響筒,如放在地上滾一滾、用腳踢一踢,或用手敲—敲、搖一搖等;也可指導寶寶隨著音樂節奏或兒歌敲擊小響筒,感受節奏的韻律。
[小沙包]
目的: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發展寶寶兩指捏、三指捏及大把抓的小肌肉動作;發展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發展寶寶用腳踢物和上臂投擲等能力。
材料:廢舊布頭、針線、各種豆子、米、布繩。
制作:家長把廢舊布頭縫成一個六面體的小布包;寶寶把各種豆子裝入小布包里,同時家長給寶寶講解各種豆子的名稱、形狀、顏色及用途;家長把小布包縫好口,并可縫上一條布繩。
玩法:家長與寶寶玩小沙包的各種游戲,如投擲沙包、踢沙包、頭頂著沙包行走、背著沙包爬一爬等,體驗游戲的快樂。
[小小魔術棒]
目的:增進親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發展寶寶搓、卷的小肌肉動作;發展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掌握用棍取物的技能。
材料:廢舊報紙或掛歷紙、膠條、彩色即時貼。
制作:家長指導并幫助寶寶學習搓卷報紙;用膠條把紙棍粘牢;指導寶寶用彩色即時貼裝飾小紙棍。
玩法:家長與寶寶一起玩游戲“用棍取物”,并共同挖掘小小魔術棒的多種玩法,體驗游戲的快樂。
就這樣,身邊的許多廢舊材料在我們親子班的大手與小手中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玩具。每一次的親子制做,都給家長新的啟發,使他們知道孩子喜歡的玩具不光只是那些買來的,和孩子一起動手制作的玩具更受孩子們的喜愛。每當看到孩子們開心地玩著自己制作的玩具時,家長們都露出了成功與欣慰的笑容,我們的寶寶也在親子制作的玩具中快樂地成長起來。
【親子制作讓寶寶快樂成長】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課程中的環境設置
下一篇:讓孩子做環境的主人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