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相關的
案例分析,發現現今幼兒園在環境創設方面有很大提高,但卻時有顧此失彼的現象。根據環境創設相關原則以及一分為二辯證思維,分別探討了環境創設中功能性與美觀性、多樣性與空間性、安全性與發展性、舒適性與科學性的兼顧問題以及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園 環境創設功能性 安全性 發展性 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G617
隨著“環境即教育”理念的提出,當今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嘗試著讓環境成為幼兒的另一位“教師”,發揮出其重要作用。一些環境創設成果取得較大的進步,但卻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經過對我國南部某幼兒園環境參觀后,通過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相關案例,本文以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為基礎,探討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得失之間的兼顧問題,以及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相關案例及分析
(一)關于表面裝飾
窗戶的裝飾。在參觀某幼兒園環境的時候,發現一些透明的玻璃窗上貼了畫,又或者是在上面涂鴉。據該幼兒園相關教師的介紹,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美化窗戶。其實除了該幼兒園,也有一些幼兒園的教師在布置幼兒園環境的時候也會這樣做,希望這樣能起到美化效果。
然而窗戶本是用于通風透氣、采集光線,并使人在室內也能看得到外面的世界。從窗戶的歷史來看,窗戶的顏色是從彩色(如廣州西關大屋的窗)到無色透明,窗的材質是從紙質到玻璃,這無一不彰顯著窗戶功能逐步優化。基于這樣的出發點,布置窗戶的做法意圖雖好,卻忽略了窗臺的最基本用途與價值。
走道墻上的裝飾。研討會結束后,筆者參觀了課室外的走道。墻壁上貼了一些畫,其中有一個小主題是“快樂的毛毛蟲”。幾株綠色的植物和幾條可愛的毛毛蟲無疑是給整條走道增調了色彩。然而每一幅畫都是一棵植物,一條毛毛蟲,幾幅畫之間唯一的不同之處僅是毛毛蟲分布在植物的不同位置。此類裝飾在某種程度上是具有一定的審美功能以及熏陶作用,但這樣的環境創設僅僅是出于審美就顯得稍有不足。筆者認為再附上其他教育性功能或者會更好。
(二)關于主題班級
據介紹,該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布置方式采用了主題式的環境創設。其中一個班把課室按照家的格局進行劃分創設,有客廳、臥室、廚房、書房等等,還添加自制的模擬家具,比如餐具、電視、電腦、電飯鍋等一應俱全。該班級環境創設的另外一大亮點是由教師和家長一起合作完成,這樣的家園合作方式大大拉近了幼兒園與家長的距離,以共同促進孩子發展。
然而不足之處就是整個課室東西太多,給人的感覺是狹窄和壓抑。現今幼兒園不斷吸收關于環境創設的知識,基本上很少出現亂哄哄的一面。但是,部分幼兒園在創設班級環境的時候,在利用一些主題創設豐富環境的同時,卻帶來了空間不足等問題。需要一定空間才能開展的活動是無法在此類布置的教室上進行的,比如一些即興性律動、角色扮演等表演性活動。
(三)關于戶外綠蔭和陽光的比例
戶外綠蔭和陽光的比例是指戶外樹蔭遮護的占地面積和太陽能直射的占地面積兩者之間的比例。在參觀該幼兒園的時候發現戶外綠蔭較多,樹大且高,小小的跑道兩則也種有高大的樹。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南部的夏天較熱,樹蔭能使孩子在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躲避猛烈的太陽直射。
由于近年來綠化環境的提倡,部分幼兒園都種上了大量的樹木,戶外環境被大部分樹蔭覆蓋,陰涼宜人。但這樣的環境卻使陽光照射量不足。幼兒宜經常呼吸新鮮空氣,接受陽光照射,可增加體內維生素的轉化,有利于胃腸吸收鈣、磷,保障骨骼健康生長。幼兒園應多給予孩子一縷陽光。因為我們身邊身嬌肉貴的孩子太多了,缺少陽光下大汗淋漓的痛快經驗,也缺少陽光下的磨練。四分綠蔭,六分陽光也許是較為適當的選擇。四分綠蔭,符合園內的綠化率和滿足凈化園內空氣的條件,六分陽光,則能確保陽光照射量。
(四)關于溫馨式的室內布置
家一般溫馨的閱覽室總是比較受歡迎的。暖色調的墻壁、豐富多樣的圖書、舒適的沙發、可愛的抱枕、干凈的地毯,溫馨怡暖。這樣的環境里下,孩子可以以最舒適的姿勢閱讀,避免了中小學那種冷硬式的一桌一椅布置,使孩子會變得更愛閱讀。
這種布置也是較為巧妙的,要說不足之處,就是沒有考慮到閱讀姿勢的合理性,不符合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科學性原則。幼兒坐在地毯上閱讀不久后就會覺得疲累,對幼兒頸椎傷害比較大。當書放在盤起的腿上時或者地面時,幼兒是低著頭的,而一直用手舉著書又未免會使幼兒太累而導致閱讀時間不夠。所以,室內布置要注重溫馨性,也要符合科學性。下面我們將會展開討論采用何種方式才會更加兩全其美。
二、創設過程中的兼顧問題和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討論
(一)功能性與美觀性兼顧,功能性為第一性。
環境要美,但絕不能只是一個僅供觀看的場所。
一般較好的幼兒園應是富有美感的環境。美的環境不僅能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審美的能力。當然這個“美”并不是指教師眼中的美,也不是家長眼中的美,而是幼兒眼中的美。如果上文提及的窗戶布置是具有孩子眼中的美,那么玻璃窗上的貼畫涂鴉是有其存在的理由,但若是僅僅是教師或是家長覺得美,倒不如還孩子一個干凈明亮的世界,讓孩子在室內也能看到樹葉隨風搖曳、看到大雨飄搖而墜,實現真正的窗明幾凈之素美。
近年來,幼兒園都很重視環境的創設,教室也布置得很漂亮,但總是缺少能與幼兒互動的環境。不可置否,這種布置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審美和熏陶的功能。但是,僅僅具有這類功能的環境對于每一個擁有強大學習能力和具有巨大潛能的好奇寶寶來說就顯得單調了,畢竟缺乏經驗的孩子更需要一個寬領域的學習環境供他們吸收知識。[也有學者提出,現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目標存在偏離現象,多是重裝飾輕實用。正如上文提到的走道墻上的“快樂的毛毛蟲”,若內容改成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便具有了三重功能:第一,整個環境有了審美功能;第二,使這個環境有了故事性,相當于讓環境給幼兒講了一個故事;第三,這也是給幼兒一個學習科普知識的機會,告訴了幼兒一個自然規律的道理。這樣一舉三得,才是讓環境“說話了”,而不只是一個僅供觀看的場所。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它的教育性,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 (二)多樣性與空間性兼容,空間性為第一性
基于廣闊空間的多樣性環境布置,才是靈活的環境布置,而好的班級布置需要靈活性。班級上的實物更適宜收放自如,“放”能夠適應主題班級,“收”能夠進行即興性表演。Bob Huhges(1990)提出幼兒活動多以游戲為主,而游戲作為一道程序它是變化著的,而且它的需要也是有根據地變化著。好的游戲環境在本質上是具有適應性的,并且能夠處理每一個變化要求;不好的環境是先嘗試取得要求,而不是適應要求。也就是說,這類“固定性”環境要求人們必須做什么活動,而不是適應人們的要求而靈活改變。上文提到的“客廳”“書房”等遇到突發事件需要重組環境時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缺乏靈活性。
設計“收放自如”的環境。首先,班級上的東西盡可能是可移動的,這樣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遷移或是重組。其次,讓班上每一個幼兒都擔當起環境創設的“主角”。孩子清楚環境布置的思路,讓孩子知道每一個布置的功能,知道用完后物體所放的位置,并且具有能力去放置和收拾,即是有學者提及到的內隱性賦值。再次,就是教師的指導,有了教師的指導才能使孩子有條不紊地收拾和創設環境。
(三)安全性與發展性并存,安全性為第一性
安全性原則是第一性。這強調了環境創設是要符合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原則。積極地消除環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對某些場所設定安全使用規則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現今的家長、幼兒園及社區給予孩子的卻是過度的保護,從而忽略了發展適宜性。消除不安全因素不等于因噎廢食。幼兒因開水燙傷,再也不能出現開水;幼兒溺水,則永遠封閉游泳池,這些絕對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制定安全規章制度和培養安全意識,才是具備安全性的前提。
(四)舒適性與科學性并存,科學性為第一性
舒適的環境不僅能讓孩子在幼兒園感受家一樣的溫馨與快樂,而且還能讓其愿意到幼兒園,喜歡到幼兒園,這更能有助于他們培養集體觀念。
但不能僅為了營造舒適感就忽視科學性。因為具備科學性的環境才具有發展適宜性。前文提及到的“溫馨閱覽室”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也許坐在沙發上閱讀對頸椎的傷害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大多數人是有惰性的,相對于成年人來說自覺性較差的未成年孩子更不會是例外,能坐的時候就不會站,能躺的時候就不會端正地坐著。舒服的沙發能否提高孩子以合理坐姿閱讀的幾率,這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其實舒適性和科學性是不沖突的。就如上述例子,閱覽室里面的閱讀書桌可設計成日本式的飯桌,也就是桌子下面是空置的,孩子的腿可以懸空在桌下。這樣不僅能使孩子保持正確的閱讀坐姿,還能讓孩子舒服地坐在干凈柔軟的地板上閱讀。
綜合來說,好的幼兒園環境要求教師在創設環境時應多角度思考,而從單一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會顧此失彼。另外,在現今“家文化”的呼聲底下,幼兒園環境創設不僅要參考公共建筑空間設計實例,還要參考居住建筑空間的設計方式。因為幼兒園不僅是公共建筑,還應該是具有安全感的溫馨大家庭。
【幼兒園環境創設當中的兼顧問題】相關文章: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幾點做法
• 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
•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
• 圖書區的投放和使用
• 安全.溫馨.動態--托班環境創設初探
• 幼兒園環境創設芻議
• 幼兒園軟環境創設中的色彩搭配
• 談幼兒園環境創設
• 利用動態環境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
• 共同創造精彩的童話世界
• 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研究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