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呼喚生態學理念 。ㄒ唬├碚摰陌l展需求 幼兒的教育和發展離不開環境的支持,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發展和長成。兒童發展是以自身為主與周圍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過程。在園幼兒的一日活動時刻在與幼兒園的環境發生相互作用,幼兒園班級環境又是與幼兒最為密切相關的部分。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把環境作為兒童教育中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去關注幼兒園環境尤其是班級環境及其創設,充分地發揮環境在幼兒教育與發展中的價值。我們在進行環境創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時,往往也是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探尋一種可借鑒可推廣的規律與模式,然而環境本身是動態性、可變性和統合性的,環境本身的特點呼喚生態學取向的價值理論加以指導。
。ǘ┈F實的必然需要
我們在進行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時,理念上容易出現“為創設而創設,為美化而美化”的指導思想,環境創設沒有真正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幼兒教師作為環境創設的主體,剝奪了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性地位,割裂或者減弱了幼兒與環境之間的連結。幼兒教師在進行環境創設中,追求一勞永逸,導致一學期班級環境的可變性降低。教師對精心布置的環境,舍不得讓小朋友去探索,把環境變成了一種擺設,而不是幼兒探索的樂園。同時,環境創設的形式單一、內容匱乏、材料單調等也是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中的常見問題。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缺乏幼兒的主人翁意識,沒有把環境當成幼兒發展的搖籃,沒有體現環境的教育性。目前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現狀,生態觀念缺失,呼喚著生態學觀念的指引。
二、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蘊藏生態學內涵
。ㄒ唬┥鷳B學的內涵
“生態”一詞源于希臘語Oekologie,為希臘文詞根“Oikos”和“Logos”的結合。“Oikos”是“住所”或“棲息地”,“Logos”是“討論”或“研究”,因此“生態”意指對“住所的研究”。 古代中國文化中也蘊涵著豐富的生態學思想,儒家學說中關于“天人合一”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的描述就是古樸的生態學思想。《易經》認為“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況于人乎,況于神乎!”《禮記?祭義》記載,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倍献觿t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然而,關于生態學的明確定義是德國動物學家、比較解剖學教授厄恩斯??黑克爾(Ernst Haeckel)于1868年提出的,即“生態學是研究有機體與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系(interaction)的科學”。目前,我國學者普遍認為生態學是研究生命系統和環境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的科學。
(二)幼兒園環境及其創設的內涵
百度百科中關于環境的定義有兩種,一是影響生命機體生命、發展與生存的所有外部條件的總體。二是在某一給定時刻系統所遭受的所有外界條件及其影響的綜合。然而,幼兒園環境是更為具體的一種環境。廣義的幼兒園環境包括幼兒園外部環境和幼兒園內部環境,幼兒園外部環境包括家長、社區、生產力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法律法規、大眾傳媒等,也包括社區的文化背景、經濟狀況、國家政策等。狹義的幼兒園環境就是指幼兒園的內部環境,是幼兒教師和幼兒直接參與其中,并體驗到的特定的幼兒園物質、心理環境的總和。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據幼兒園教育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創設幼兒與環境積極相互作用的活動情景,把環境因素轉化為教育因素,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過程。
。ㄈ┯變簣@班級環境創設的生態學內涵
自上世紀初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幼兒園環境問題以來,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 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苯逃龤w根結底是人的教育,教育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始終是人。教育是為了使人變成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完整的人離不開他周遭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和文化環境。對于幼兒來說,環境的作用非常重要。幼兒通過感官來感覺到的一切,都與幼?旱納硇姆⒄姑芮邢喙亍K棧裟妨炙夠?曾說:“孩子在他周圍??在學校的墻壁上、教室里,在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義。”然而,布朗芬布倫納等人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所提出的同心圓多層次生態系統模型,也為學前兒童的發展及教育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他認為個體發展總是在社會機構(諸如家庭、學前教育機構、學校等等)的環境中進行的,這就把我們的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賦予了生態學內涵。
三、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運用生態學方法
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秉持生態學觀點,那么我們如何在生態學視野下進行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
(一)環境是真實的,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
教育在本質上是生活的,是人的生活。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是幼兒所熟知的或者是即將要感知的生活。而班級的精神文化環境更是真實的,師幼互動的過程中,師幼之間就在互相傳遞著文化的氛圍,這都是幼兒真實感受到的環境。那么幼兒園的班級環境創設所涵蓋的方方面面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來自大自然,可以來自幼兒的家庭,也可以來自幼兒的身體,甚至可以直接來自于幼兒的想象。但是這一切都是幼兒自己的內心所感受到的環境。
(二)環境是豐富的,源于幼兒的主動創造
《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這不是一句口號,這是我們教師在進行環境創設時必須遵守的指導思想。孩子的思想是豐富的,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教師可以通過日常教學活動,來啟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引發幼兒的興趣點。幼兒園豐富的環境不是老師心血來潮的一次創造,而是幼兒將自己的知識經驗傳遞給教師。要讓幼兒主動去創造,就必須把幼兒作為環境的主體,讓環境是關于幼兒的,同時又是幼兒自己來創設的,是幼兒愿意自己去探索和創造的環境。
。ㄈ┉h境是可變的,源于幼兒的發展需求
幼兒的發展存在著敏感期和關鍵期,幼兒的興趣點也在不斷變化,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必須與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的幼兒教師去觀察孩子在一日活動,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在哪里,孩子最近都在關注什么,哪怕是孩子問的一個簡單的問題,都是墻面環境的來源。因為這是孩子發展的需要。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環境作為幼兒成長的搖籃,也是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具有可變性。
。ㄋ模┉h境是整合的,源于教師的合理規劃
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不是孤立的,它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是幼兒的創造,同時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我們老師的價值在哪里呢。那就是教師作為有著豐富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基礎的成人,對班級環境的合理規劃。教師應該根據孩子的需求去整合班級環境的內容,使之更有邏輯性,更美觀,以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同時,教師是幼兒園班級環境與幼兒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紐帶,教師做好紐帶作用,將幼兒的生活維度整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社區環境,幼兒的家庭環境等,配合幼兒創設幼兒園班級環境,達到環境整合的目的。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中的生態環境】相關文章:
• 親子制作讓寶寶快樂成長
• 淺析幼兒園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經驗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探索與思考
•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環保教育
• 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多元互動
• 《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策略
• 幼兒園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