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的優化是當今教育的一大熱點,現在的幼兒聰明、思維敏捷度高,但上課注意力易分散,也特別好動,如何在有限的教學中,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更是幼兒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實踐與研究,我們對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1 激發學習興趣是優化教學活動的基礎
1.1 教學內容有趣
興趣是一種推動人們認識事物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是幼兒的內在動機,是由活動內容的本身具有的魅力所激發,可以引發探究的欲望和沖動,使幼兒具有一種“忘我”的能力,讓他們自發、自愿、全神貫注的投入到活動中。因此,在選擇、設計教學活動之初,教學內容是否有趣教師早應該思考探究過,如果幼兒對教學活動所要傳授的知識、技能、行為習慣、道德等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幼兒才有可能達成教師預設的活動目標;如果教學內容對于幼兒而言是索然無味的,則幼兒的注意力無法保證,目標的達成因此就沒有保障。因此,找準幼兒的興趣點,順著幼兒的興趣指引來組織活動,是教育資源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部分。
1.2 教學形式適宜
同一個教學內容呈現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可以用不同的活動形式來展開教學過程,切忌拘泥于某一種形式。要把教學內容轉變為教學過程,轉變為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再加工和創造,教學內容能否變為幼兒的活動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設計教學過程的思考點――是從成人理解的知識概念出發,還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如大班科學活動《動物怎樣過冬》中,教師事先下發調查表,了解幼兒的前期經驗,結果發現,幼兒對動物過冬都很感興趣,他們和爸爸媽媽四處搜尋資料,準備了許多圖片、文字和音像資料。這樣看來,活動不能按原設計組織了,于是教師馬上改變方案,以游戲競猜的形式展開,如教師說出動物名稱,幼兒猜出它的過冬方式;教師說出過冬方式,幼兒競猜哪種動物,這樣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活動形式,贏得了幼兒的一致喜愛。
1.3 教學材料多樣
材料是幼兒探究、學習和發展的刺激物和中介,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物化,是教師引發、支持幼兒探究的橋梁。材料的直觀、多樣、層次與開放,可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領會教學內容,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小班體育活動
【優化幼兒園教學活動要把握要點】相關文章:
• 消費文化語境下幼兒教育論文
• 以府谷縣第四幼兒園為例淺析幼兒園特色打造
• 幼兒園布藝教學與實踐研究
• 學前教育畢業生職業發展探究
• 探尋幼兒園教師職業發展之路?
• 幼兒園的鄉土文化
• 幼兒園教師研修學習總結
• “律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
• 幼兒園社區資源運用模式的探究
•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組織初探
• 幼兒園音樂教材的錯誤率誰來管?
• 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