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游戲,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游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在特征。區域游戲充分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實現“玩中學”、“做中學”。
關鍵詞: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
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中最重要的活動。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當中幼兒最喜歡的就是參與各種各樣的游戲了,在游戲中尋找快樂,在游戲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區域游戲中。豐富多彩的區域游戲不但充實了幼兒的一日生活,更讓幼兒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中不能學到的知識。那么,如何有效的開展區域活動呢?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廢舊材料,更新區域內容
區域活動開展的核心是操作材料的投放。操作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幼兒園區域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隨著幼兒興趣的需要,不斷開辟新的活動區,投放新的游戲材料。但是,游戲材料的添置不能像購置玩具一樣大量的買進,只能依靠師生不斷地收集廢舊材料、變廢為寶、長久積累。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又能讓幼兒體驗勞動的樂趣。
在無數的廢舊物品中,我們收集各種酒類包裝盒,作為建筑類材料,這樣搭建起來的建筑物色彩斑斕,鮮艷奪目;收集多種廢布料經過加工作為生活區的材料;用彩色廢舊海綿加工成糕點;把舊掛歷圖加工成智力拼圖;娃哈哈的吸管制成體溫計,樂百氏鈣奶瓶可制成飛碟、拉力器。由于老師、幼兒的不斷努力,活動區域的材料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品種繁多、物盡其用。
二、建立合理的游戲規則,確保活動有序開展
任何活動的順利開展,必須按一定的規則進行,活動才不會造成混亂,區域活動也不例外,記得我班幼兒在第一次開展區域活動時,孩子們的興趣極高,爭先恐后地加入各類活動,你爭我搶,教室里叫聲、吵鬧聲亂成一團,最后活動在一片混亂中草草收場,第一次區域活動宣告失敗。經過反思才悟出失敗的原因:在區域活動開設初期幼兒情緒控制極差,行為控制能力還處于較低級狀態,活動目的尚處于萌芽狀態,他們好奇、興奮,當第一次接觸這么“開放”自由的活動時,他們欣喜若狂,而作為組織者,一開始就放手難免會發生混亂,失敗的經驗告訴我們,建立良好的活動常規是活動得以有序進行的重要前提。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制定規則,憑卡入區
幼兒入區卡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也可由教師協助設計。大、中班幼兒可用名字和號碼區別,小班可貼上自己的照片。如果把入區卡與一定的情節組合起來,插在固定的位置,又是一片很好的墻飾。比如:入區卡設計成小樹葉形,教師再準備一棵大樹干,樹葉與樹干便可構成一幅“美麗的春天”的畫面,在不進行區域活動時作墻飾用,開展活動時,樹葉又變成了“入區卡”。入區卡設計成小星星狀,教師再準備一彎“月亮”,又可構成一幅“美麗夜空”的畫面。
2.依照興趣,分組游戲
幼兒初次接觸此類活動,興致很高,他們對任何一種活動或多或少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由于他們對行為正確與否的認識還不深刻,自我評價能力差,自控能力也差,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想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沒有一定的活動制度制約他們,很容易造成混亂。因此,在活動開始前,老師應向幼兒清楚地介紹今天開放的活動區,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區域進行游戲,或者老師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調配,使幼兒有秩序、有紀律地進行游戲。游戲數次后再進行第二次調整、對換,這樣長期堅持,幼兒便能按此常規進行分組游戲了。
3.學會整理、收拾用具
收拾整理區域活動用具是結束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品質。活動前先用專門的時間教幼兒學習如何整理、怎么分類,讓幼兒看清楚,記得每樣玩具固定放置的位置,有意讓幼兒練習收拾、整理,游戲結束時,讓每組幼兒進行比賽,看看哪組收拾的整齊,并及時給予評價。
三、合理的指導幼兒游戲,提高幼兒游戲的能力和質量
在幼兒游戲中,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也是游戲中的關鍵。那么,在幼兒游戲時教師該做些什么呢?我覺得,首先教師要學會觀察,通過觀察了解幼兒自身已有的經驗和興趣點,然后考慮從哪方面給予幫助。特別是幼兒在活動時,教師不能急于用自己已經設計好的目標去要求幼兒,要耐心地觀察、等待,觀察到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后再指導。做幼兒的好朋友、好伙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教師是“傳授者、維持者”的角色轉向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給幼兒在游戲中自由選擇、自主決定的權利,使我們開展的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游戲。
另外,在游戲的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藝術性地使用指導語。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語言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使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班幼兒則可以采取啟發誘導的語言,因為中班幼兒語言有了一定的發展,理解語意的能力逐漸增強了,在這基礎上,教師就要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引導孩子主動地去參與活動。大班應趨于理性的指導,大班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都有了一定的經驗,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游戲活動中教師給孩子的指導語要趨于理性,使幼兒能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四、教師在活動中要對幼兒進行客觀、寬松的評價
在區域活動中的評價有很多種,但評價的時機也有所區別。教師引導幼兒參與評價,就能很好的發揮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作用。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善于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及時的做好紀錄和反思。如環境創設是否適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的提供是否有探索性。另外,孩子的興趣在哪里,游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在游戲中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調整的記錄才能體現觀察和指導的價值,才能幫助教師不斷發現區域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顯得充實、快樂、自由。在區域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具有較強的愛心、責任心和耐心,更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經驗和不足,這樣才能把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生動有效的開展起來。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相關文章:
• 論幼兒園孩子的就餐習慣
• 當寶寶帶回了幼兒園的東西
• 幼兒園領導要“善領樂導”
• 幼兒園思想政治工作淺談
• 自制玩學具在幼兒教育的應用
• 2016新版《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的現實指導意義
• 幼兒園科學區域游戲的實踐
• “我們的幼兒園!”
• 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
• 歐文的愛情從幼兒園開始
• 公辦幼兒園的“入場券”
• 幼兒園識字教學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