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課,是幼兒教師有效組織集體教學活動的基礎;集體備課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在提升教師教科研水平和夯實課堂教學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集體備課即團隊合作備課,換一種理解,就是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強化備課含金量,豐厚課堂教學內涵。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備課;教師成長;全面發展
一、教師集體備課遇到的新問題
主題背景下不僅要求教師備教材、備主題,更要求教師認真細致地備幼兒,尤其是對教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的理念不夠“新”,或“吃”得不夠“透”
教育的規律昭示:思想的變革是最艱難的變革。換言之,教師曾經接受的教育模式,不是一兩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研修學習能徹底改變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主題活動課程的理念是新的,但由于很多教師的理念是舊的,或是說是夾生的,直接制約和影響了教師的備課。到頭來,幼兒園課程改革或者說幼兒園的教學創新往往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多,實施的少;即便是實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重理性的少。
2.教師的專業知識不夠“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主題活動課程的實施為教師傳統的生存狀態帶來了沖擊。在面臨主題活動課程的教材內容或教學活動時,一些教師感到了諸多困惑,一是感覺缺乏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素養,二是缺少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主題活動課程》的深度了解,致使很多教師在集體備課和個體備課中存在著無力感。教師通過怎樣的途徑、怎樣的方式、利用什么時間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和知識結構的改善,其實是教師在備課前甚至是職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教師在備課或者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就無法體現《綱要》《指南》的精髓和理念,無法有效開展幼兒園的主題活動,無法真正應對幼兒園課程的改革。
3.教師的優化能力不夠“強”
在幼兒園,教師備課的課程資源來源主要是幼兒用書和教師用書,在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教師首先必須學會選擇和優化適合幼兒現狀和發展的學習資源,然后教會幼兒創新和選擇。但目前很多幼兒教師在備課時只是拿來主義,按部就班,依葫蘆畫瓢,缺少選擇、優化和創新意識。
4.教師的學習時間不夠“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以及主題活動課程的實施對教師來說是專業發展的重要機遇,但更是一種挑戰。教師要完成從思想到行為方式的變革,是需要大量時間學習的:從書上學、從網上學、與同事一起探討學、走出去學、引進來學等等。這都是備好課的前題。實際上,我們的教師是沒有時間真正做到這些的,自然備課質量就受到影響。
特別是對于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因為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還不熟悉,對教材還不熟悉,對教學的環節還不熟練,因此常常會看到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上不是“眼中無人”就是“目光呆滯”,一節課教師幾乎就是自己在“背課”。
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要積極融入集體備課的大環境中,積極借鑒集體的智慧,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技巧和駕馭教學活動的能力。特別應備好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三個環節,從而使備課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動態系統。
二、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集體備課策略
1.“城鄉幼教共同體”備課模式,促進區域內教學質量均衡發展
各縣市區可組建“城鄉幼教共同體”的備課小組,堅持“省、市示范園引領,校帶園兼顧,城鄉辦園優勢互補”的原則,科學整合全區幼教資源,根據辦園規模、辦園特色、辦園區域、辦園類別在全區各級各類幼兒園間選派人員參加區域集體備課這一園本教學研究活動。由于選派的人員都是有經驗的園長、教研主任或優秀的骨干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厚重的教育理念,因此,在集體備課時參加備課的教師紛紛發表意見和觀點,常常出現激烈辯論的場面。集體備課活動結束后,參加人員將共同體集體備課的結果和精神帶回到各自所負責的二級共同體進行分享、交流,結合各自園所的實際情況再進行二次備課,適當增減適宜實際情況的目標和內容。這樣,不但實現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園際間的差距合作和差異合作,而且突出了“城鄉幼教共同體”間的“互動、互助、共享”共同發展的特色,促進各級各類幼兒園集體備課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升位,不斷實現教育重點、難點問題的關鍵性突破。
2.省編、遼師版教材整合備課模式,推動區域主題活動特色課程日趨完善
目前,吉林市幼兒園使用的教材版本有兩套,一個是省編教材《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另一個是遼師大版教材《幼兒園探究性主題活動》。無論使用哪種版本教材的園所和教師,通過幾年來主題活動課程的不斷探索和深入研究,已經逐漸掌握了主題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要領和策略。但是如何引導農村教師更好地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基于這樣的思考,個別地區就出現了省編、遼師版教材整合備課模式。
3.單元主題活動集體備課模式,保障主題活動有效實施
如今,幼兒園課程中基本是以“主題活動”形式進行的。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常常體會到:主題式課程的確為孩子和教師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內容和教育內容,但也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那就是到底該選擇什么樣的主題?什么樣的主題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什么樣的主題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發展呢?怎樣才能讓主題活動更有效地實施?更引發幼兒探究和學習的興趣?這些都給教師帶來深刻的思考,這樣就出現了圍繞單元主題活動進行研究的集體備課模式。
單元主題活動集體備課一般包含以下環節:主備人主備―集體研討―修訂主題網絡圖―主題活動目標的細化及園本化處理―活動計劃的制訂、形成初稿―再次討論修改,完成修改稿―三次討論,
教案定稿―實施教學―活動后反思、總結。
4.課例研究的集體備課模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近年來,很多幼兒園一直嘗試著從幼兒園的實際、教師的實際出發,以有效的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為載體,探索適合幼兒園發展和教師成長的園本培訓,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不斷深入和完善教研工作體系中,幼兒園的集體備課這一教研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缺陷。比如集體備課中最大的不足還是形式比較單一和呆板,教師的主體性還沒有很好地發揮;教師培養還較少考慮教師個體的感受和需求;集體備課的教研活動中教師間的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問題研究淺,對問題和方法的深入探究缺乏一種“質的研究”。
針對這種情況,幼兒園實施“一課多研”“同課異構”等形式的集體備課模式。這種備課模式,能帶領教師從自身或其他教師的課例中進行研究,教師的教研由對活動的定性評價到對教學問題的研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由被動的評價者變為積極的研究者,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愿意共同進行課例研究。同時教師群策群力提出修改建議;教研組再根據研究的需要,采取同課多輪、同課異構、同課同構和異課同構的方法,組織教師再次觀摩和研討。這種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課例研究,能帶領教師不斷“關注幼兒、關注教學、關注自身的專業成長”。
總之,幼兒園集體備課能夠充分發揮教師間的集體智慧,促進教師間的優勢互補,加強教師間的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教學理念、教育科研和整體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增強教師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工作合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從而為整體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編輯 薛直艷
【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集體備課策略】相關文章:
• 淺析如何提高幼兒園管理效率
• 如何讓幼兒愛上幼兒園
• 幼兒園新政下的民營機會
• 廢舊物品在幼兒園的有效利用
• 兒歌與幼兒園各領域教學活動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思考與實踐
• 幼兒園教師幸福力養成策略
• 幼兒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現狀
• 我國幼兒園教學研究(3篇)
• 淺談幼兒園品德素質的培養
• 丹麥幼兒園室內環境布置掠影
• 農村幼兒教師問題研究(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