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區經濟發達、文化發達、教育發達,與區情相吻合,區域內幼兒園辦園主體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有省、市示范園、一類幼兒園、民辦園等等。由于發展速度較快,幼兒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大量新教師的加入使得教師隊伍更具活力和生機。我區現有幼兒教師536名,其中青年教師(35歲以下)就占到60%。而我們幼兒園現有教師33名,其中參加工作三年以內的新教師就有11名,占33%。日漸龐大的新教師隊伍給教師專業發展增添了很大的壓力,新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我們亟須解決和提高的問題。
一、目前我區域內幼兒園新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分析
1.由于我區幼兒園辦學體制屬于自收自支性質,市財政對幼兒園沒有一分錢的投入與支持,幼兒園在安排人員時普遍都非常緊湊。所以當新教師剛踏上工作崗位,基地幼兒園就會以有經驗的老師的標準來要求她們。這讓新教師們手足無措,其表現往往是茫然,不知從何下手、力不從心。
2.現在多數新教師都是80、90后的獨身子女,平時在家生活環境較好,幾乎沒有吃過苦,而且在參加工作前對幼教工作的性質沒有充分的認識。可真正投入幼教工作以后,她們馬上感到不適應,具體表現為在工作中不肯吃苦、焦急、凡事都無所謂。
3.新教師們有較高的學歷、文化水平,但是她們對幼兒的特點了解不夠,對教材不熟悉,對新理念理解不足,使她們在工作中舉步維艱。而作為幼兒園對新教師培訓的實效性不強,往往是培訓內容整齊劃一、方式手段單一、目的性不強。
我們認為,針對新教師的特點,必須加強其自身專業素質的培訓與提高,才能使其盡快適應幼兒教育工作及其改革發展的需要。
二、幼兒園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1.師徒結對雙向化
“師徒結對”是我們對新教師進行培養的最簡單、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近幾年,我們對“師徒結對”進行了資源重組,嘗試讓師徒雙向選擇。當新教師到我園后,我們將園內優秀教師包括每位優秀教師的個性特點、教學風格、業務特長等方面一一介紹,然后由新教師結合自身的特點及興趣來尋找自己的師傅。這種師徒關系也不是終身制的,我們會根據每階段新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適時地調換師傅,為此形成了“一徒多師”和“一師多徒”的結對形式,從而讓新教師在專業上得以迅速成長。
2.培訓模式多樣化
“園本培訓”是對新教師進行培養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是由于此類活動開展的次數多,所以往往就出現了內容整齊劃一、方式手段單一、目的性不強的現象,應付的色彩很濃,致使新教師們沒有參與的激情和熱情,只是被動地參與、接受。
①培訓內容的需求性。即針對新教師的特點,培訓內容要真正來自她們的需求。我們在每學期初采用調查問卷方式對新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調查,梳理出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我們還經常鼓勵教師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提出來,作為研究討論和反思的論題。每次園本培訓的時間,教師都可以充分闡述自己的見解,聽取其他教師的看法;有時意見會有分歧,但就是在這種沖突與爭論中溝通、互助、分享,促進其自身專業化發展。
②培訓方法的游戲性。結合新教師們的年齡特點,我們在培訓中大膽引進游戲的方式,以游戲為載體,促進教師們快樂學習。
③園際交流的聯動性。通過園際交流來拓展新教師們的知識與經驗,提升她們參與活動的勇氣和膽量。這一舉措是我區近年來常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上學期我們幾所姐妹園開展了一次“聚焦晨間活動”的園際研討,因為是以小組為單元的形式出現,教師們異常興奮。當以小組形式交流時,新教師們在這樣的氛圍中也變得敢說、愿說了,在小組間的交互研討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3.教學方式多元化
每學期初我們都會讓新教師自己定聽課的時間和上課內容,從而進一步緩解她們的壓力和緊張情緒。我們更多地采用“多人同上一節課”的方式給予新教師們更直觀生動的指導與借鑒。另外,我們還嘗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新教師用攝像機將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完整錄制,課后再由教研組的教師進行詳實的評價,新教師本人也可通過觀看錄像及時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我們有時也用“現學現教”的方式,讓新教師從模仿開始,從而慢慢摸索出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
4.實踐展示互動化
為新教師搭建教學交流平臺,是我園對新教師專業成長培訓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舉措。我們采用多元的方式讓新教師們在各類實踐展示和與不同群體的互動中來展示自我、表現自我。我們抓住一切可以觀摩的機會,讓新教師廣泛聽課,并引導她們從“目標―教具―流程―策略―結束”進行詳實富有深度的評課,使其真正理解了“評課”的內容和要素。另外,我們鼓勵新教師成為園本教研的主人,選取她們自己擅長的內容進行主講。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錘煉,新教師們在實踐中尋找到了自信。
總之,幼兒園新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現實而又非常迫切的問題。我們只有重視對新教師的培養,使培訓方式更具針對性,才能讓她們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釋放出更多的熱情和潛能,從而使其專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建軍《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11)
2.郭良菁《新教師培訓背后的“教師觀”反思》(《上海托幼》2010.2:26-27)
3.葉 琦《把握關鍵要素,助推專業起步》(《上海托幼》2010.1:34-35)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實驗幼兒園)
【促進幼兒園新教師專業發展之談】相關文章:
• 幼兒園,公辦民辦咋平衡
• 幼兒教育自信心培養分析
• 巧用電子白板創新幼兒園數學教學
• 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
• 對幼兒園托幼一體化的探索
• 如何創建幼兒園物質文化
• 試析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 鄉村幼兒教師五項基本功培訓初探
•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之我見
• 父親參與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實踐研究
• 如何做好幼兒園音樂活動課教學反思
• 如何更好地進行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