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設計與布置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隱形課程”,幼兒教師需要具備全面、系統的相關理論和實踐能力。作為培養幼師師資的幼師高專學校,《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是幼師高專美術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本文從課程定位與目標、設計理念、授課對象分析、教學內容及考核方法等幾個方面,對該課程進行了全面、詳細、深入地分析。同時,對于同等院校的相關課程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0-0242-02
作為培養幼師師資的幼師高專學校,《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是幼師高專美術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設計與布置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隱形課程”,幼兒教師需要具備全面、系統的相關理論和實踐能力。本文從課程定位與目標、設計理念、授課對象分析、教學內容及考核方法等幾個方面,對該課程進行了全面、詳細、深入地分析。
一、課程定位與目標
1.課程定位。《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是本校美術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全面、系統、科學地闡述了幼兒園環境創設基本理論、幼兒園各種教育環境以及玩教具制作的主要內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幼兒園室內外空間環境及區域環境的創設、幼兒園實用玩教具的設計與制作、幼兒園主題墻的設計與制作等內容。
2.課程目標。本課程參照本校美術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將課程總目標定位為:基于幼兒園對畢業生的需求,以培養高素質的、具美術專長的、能獨立承擔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等工作的應用型幼兒園教師為目標。本課程的分目標如下:知識與能力目標,即本專業的學生能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內容和意義,掌握幼兒園各類教育環境創設的基本方法,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美工材料和技法進行幼兒園環境的設計與制作。過程與方法目標,即本專業的學生能以幼兒園具體工作要求為引導,緊密結合幼兒園各領域教學與幼兒年齡特點創設與制作適宜的教育環境,結合多種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即本專業的學生能夠認識到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工作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提高其美術實踐能力,提升其審美素養,同時加強團隊合作、快速適應項目等能力。
二、課程設計理念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課程自創立以來,以培養學生進行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的綜合素質為主線,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原則,不斷探索實用性的課程結構。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將幼兒園的環境設計與布置工作的崗位任務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的指導,摒棄陳舊內容,同時將教學內容帶入職業崗位任務中進行檢驗,不斷優化、完善課程結構。本課程設計理念的最終目的是尋求課程的特色與創新,培養學生設計和布置幼兒園環境的綜合能力。
三、授課對象分析及解決措施
本門課程面向的學生是美術教育專業大專二年級的學生,學生處于學程的第四和第五學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完成手工基礎、造型基礎、繪畫基礎的課程學習,因此具備一定的審美基礎和技能操作能力,同時也已經對幼兒園的教學有了初步了解。學生群體中包括單招學生和統招學生,其中單招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但是其美術基本功差;統招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基礎較好,但是兩類學生對于手工課的學習興趣都較高。
針對以上學生學情狀況的分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具體包括:(1)運用情景導入模式和多媒體手段,增強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的趣味性、生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2)通過“鑒賞+思考+解說”的模式,使得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模擬幼兒園環境,進行一定的設計和制作;(3)教師要尊重學生多元智能的需求,按照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項目制訂及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實用性;(4)教師在模擬的幼兒園環境設計和制作中,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等。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以上的解決措施中,教師可以重點將精力投入在第一項措施,即采用情景導入模式,將幼兒園的真實環境設計引入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將南京某幼兒園的主題環境創設《龍》作為典型案例,為學生提供圖片進行欣賞和講解,使學生進入真實的情境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內容選取和教學組織安排
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是結合本校美術教育的課程標準、美術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必要的市場調研等四個方面。其中,為保證課程與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本課程的教師團隊也會定期進行市場調研。作為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相結合的典型課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變化是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風向標。市場調研包括調研幼兒園美術教學內容、調研幼?涸盎肪炒瓷櫳棖蟆⒌餮醒?前兒童美術培訓市場、調研畢業生實習工作反饋等。本課程處于學程中的第四、第五學期,由四個教學模塊組成,具體內容如下表。
五、課程教學模式及考核
本課程的教學模式是以幼兒園教學需求為導向,以任務內容為驅動,圍繞幼兒園的實際應用進行的課程教學活動。在教學模式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學生之間的有效交往。此外,教師也要注意教學目標中知識、技能、態度的“三位一體”。另外,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靈活應用講授法、觀摩法、練習法、操作法、總結歸納法等。
成績考核主要以平時成績為主,期末成績為輔,既看結果,更重過程,突出平時訓練的重要性。作品考核的各元素包括:是否符合幼兒園教育教學需要、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否具有審美性、在制作過程中是否能夠進行團隊合作等。在這里,環境設計與制作的傳統理念,即突出作品的審美性,已經不能作為考核的重要元素。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考核元素,要更加突出其設計或制作是否符合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需要、是否具有創造力等。
六、教學保障條件
1.教學師資條件。本課程教師團隊一般具有本科及碩士以上學歷學位以及平面設計、景觀設計、環境設計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背景。同時,具有深厚的專業功底,教學經驗豐富,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此外,具有市場意識和創新思維,有幼兒園學習或實習輔導經歷,熟悉幼教行業的發展現狀。另外,本課程教師團隊在不同活動中獲得諸多獎項。各位教師利用深造、觀摩、交流的機會,將本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和更新。
2.教材使用情況。本課程使用的指定教材是《美術》設計應用卷,第三單元第一章幼兒園環境創設(全國幼兒師范學校規劃教材,廣西美術出版社,2010年6月),輔助教材是《幼兒園環境創設》(全國學前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
3.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包括學校圖書館、教師提供幼兒園實景或照片、網絡文章、圖片、視頻、校內實訓樓等。本課程實現網絡課程資源化,通過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建立起在線教學系統,輔助學生開展自主式、開放式學習。
【《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分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學化”可以休矣
• 淺議幼兒園學習環境的創設
• 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研究
• 中德幼兒園教育之比較研究
• 談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情境創設
• 信息技術讓幼兒園課堂煥發生機
• 幼兒園吃喝玩樂話禮儀
• 幼兒園師幼互動策略研究
•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高效管理幼兒園
• 淺議幼兒園教育與幼兒家庭教育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初探
• 幼兒園科技活動“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