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政府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幼兒園及家長的教育理念,幼兒園環境創設,教學形式,家園合作程度,以及分班方式這六個方面的差異對我國幼兒園教育與德國幼兒園教育進行對比研究,為我國幼教改革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 德國;幼兒園教育;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 G511.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1128(2008)06-0040-03
一、政府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
1.德國
在德國,幼兒教育機構可以分為州立、私人或教會舉辦等幾種類型。所有幼教機構的運作經費絕大部分由國家提供。《德國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原則》中稱,保證一切兒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在一切教育機構里實行免費教育,并為生活困難的學生提供生活補助。《教育結構計劃》中要求: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將其列入學校教育系統,3-6歲的幼兒被納入教育體系的基礎部分,屬于初等教育范圍,其中5-6歲的幼兒教育被列入義務教育。自此,不僅5歲以上的幼兒普遍入學,3-5歲幼兒入園率也迅速提高。①
2.中國
在中國幼兒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但是一些地方領導認為幼兒教育“可有可無,可抓可不抓”,因此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幼兒入園率很低。據統計,2000年我國廣大偏遠山區,農村有50%-70%的幼兒得不到教育。② 2005年根據江西省對當地農村學前教育狀況進行調查所獲資料數據顯示:江西安遠農村入園率只有19.31%,尋烏只有18%,經濟發展較好的豐城也只有46.4%。③
二、教育理念的差異
1.德國
。1)幼教人員的教育理念
幼教人員的中心任務是給孩子們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創造一種學習氛圍,讓他們將來能夠發展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成員。幼兒園教育應對家庭教育起到輔助補充作用,幫助消除兒童發育缺陷,給他們提供各種廣泛的教育、發展和培訓的機會。
德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主要有:①培養幼兒有自己獨立的觀點,有主見;②培養幼兒敢說,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克服個別幼兒的害怕心理;③幫助幼兒認識周圍的環境;④培養幼兒手工勞動的能力;⑤對幼兒進行
音樂方面的訓練,學唱歌、跳舞、培養節奏感;⑥培養幼兒熟悉各項生活規則,例如馬路上的交通規則。④
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德國幼教界很重視幼兒獨立性似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2)家長的教育理念
“我很小,但我很快樂!”這是許多父母理想狀態下的幼兒園教育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見父母更希望的是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對孩子的培養方式應該是玩,通過玩來教會孩子。
2.中國
在我國,一些錯誤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
。1)一些幼兒園的錯誤教育理念
有很多幼兒園依然“重智輕德”、“重智輕體”,把智育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強調對幼兒進行知識灌輸。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很多幼兒園開展特色教育對幼兒進行“專項訓練”,而很少關注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2)幼兒家長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長依然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情,要求幼兒園盡可能多地對幼兒進行知識傳授。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一些打著“神奇算法”、“雙語教學”、“專項訓練”的幼兒園,希望孩子能夠盡早成才,而很少注意幼兒生活得是否快樂。
三、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差異
1.德國
。1)貼近自然的戶外活動環境
在幼兒園,室外有土坪、草地、斜坡、樹木,不規則地擺放著沙石、水管、木樁、板條、粗棒、輪胎,玩水的設施極其粗樸,玩沙的工具包括了各種自然物,大自然離孩子們是那么的近。幼兒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活動量都很大,膽子也很大,爬高登梯,一點也不含糊。
(2)獨具特色的室內環境
一是特色安靜角。在德國的幼兒園教室里有一個獨立的區域,這里被稱作“安靜角”或者心理調節室或休息區等。安靜角是半開放和安全的,這里的設施比較簡單,有小沙發、軟墊和簡單的玩具,諸如布娃娃和絨毛動物。3~6歲的孩子可以在里面翻跟頭,也可以在里面與洋娃娃相擁,滿足自己肌膚貼近的需求,幼兒可以在這里找到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在上課期間,如果哪個孩子想獨處,可以自行進入這個區域,老師不會干涉他,但老師會格外關注這個學生,因為他的行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而對于孩子來說,當他們玩累了的時候可以通過獨自游戲和休息使身體疲勞得到恢復,神經疲勞得到緩解;當他們由于失敗、批評、糾紛乃至誤解而產生各種不痛快時,也可以通過“躲”在這個地方的獨處,得到排解。
二是被分隔的活動室;顒邮叶急灰愿鞣N形式所分隔。最小的空間是為幼兒獨處或一對一活動所設;較小的空間則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在小組群活動中,傾聽他人和被他人傾聽,使溝通更容易進行;較大的空間使幼兒在大組群的合作中,通過協商、競爭、比較等行為,獲得許多社會行為的基本規則;最大的空間往往在走廊或門廳,是整個校園的中心地帶,各班各組的幼兒常在此自由交流,或在此集會。空間的分隔物靈活而多樣,可以變化的矮柜、可以移動的屏風,可以放開和收攏的帳篷、可以隨時拉開和關閉的布簾。
2.中國
(1)室外環境
為了孩子的安全,大大多數幼兒園的活動場是塑膠的或者是水泥地。到處都是整齊而單調的。沒有太多的幼兒活動器具,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像溫室,一切都那樣的人工化。
。2)室內
開放的空間,教室四周都擺滿了櫥柜。沒有一個安靜的空間。墻壁上除了一些簡單的剪紙沒有其他的裝飾。幼兒的玩具也多是類似積木,汽車、飛機模型之類。兒童早已玩膩了,對方在一個角落里,很少有人去問津。
孩子天生地就喜歡樹林、池塘、草地、野花、小鳥,然而在現在的都市生活中兒童幾乎接觸不到這些,而人與自然是分不開的,兒童也只有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才能使其稚嫩的心靈得到撫慰和陶冶。因此,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應該滿足孩子回歸大自然的需求。
四、教學形式的差異
1.在德國教學主要是以個別或小組的形式開展的
德國幼兒園是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的,進行什么活動,幼兒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可以到戶外玩。對于午餐和午睡,老師也很尊重幼兒的意愿。比如,有的幼兒園提供三個午餐時間――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兒自己決定何時用餐。另外,幼兒園提供專門的地方供幼兒睡覺,每人一塊海綿睡墊,如幼兒躺下去20~30分鐘仍未睡著,他就可以起來出去玩。
2.在中國主要采用集體教學
我國的幼兒教育依然追求一種整齊劃一。幼兒的一切活動依然采取集體進行的方式。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能關注到的是那些極其優秀以及比較調皮好動的孩子。因此,存在很多被忽視的兒童,他們由于長期不被關注而致使其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另外,幼兒在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都是出自教師的指示,而不是他們的意愿,影響他們個性及其獨特性的發展。同時,在一個備受束縛的環境中生活使得幼兒喪失了自由發展的空間以及快樂生活的權利。
五、家園合作程度的差異
1.德國非常重視家園合作
德國的相關法律對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都有明確規定。家長應有的權利有:(1)知道幼兒園怎樣教育自己的子女;(2)了解幼兒園的政策和計劃并可對此作出影響;(3)保護子女的受教育權利不受任何人剝奪和侵犯;(4)了解幼兒園在日常生活及教學中承擔的責任。
家長的義務有:(1)保障子女獲得同等的教育機會和合適的教育;(2)為幼兒園教育其子女提供必要的條件;(3)與幼兒園合作并支持幼兒園的工作。
為了全方位實行家園合作,德國各幼兒園一般都設置有家園合作的機構,并且讓家長參加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幼兒園的日;顒。每學期開學初,幼兒園都會與家長一起討論制定本學期幼兒園工作計劃。一般先由家長說出希望幼兒園開展些什么活動,然后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在日;顒又,只要是家長可以參加、愿意參加的,幼兒園總是持歡迎的態度,歡迎家長到幼兒園做“義工”。幼兒園全班性的活動與全園性的活動都邀請家長參加,家長不僅是作為客人參加,更多是以活動實施者的身份參加。
2.中國的家園合作僅停留在形式上
我國家長的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程度大多停留在被告知上,被告知多少就是多少,透明的程度取決于幼兒園;在整個幼兒園管理過程中,家長多以旁觀者、被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在家長的觀念里,幼兒園教師是經過專業化訓練的,因此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孩子教好教壞都是幼兒園的責任,如果幼兒園有需要,家長會在幼兒園的指導下進行配合,很少有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活動。幼兒園也為了便于管理,常常大門緊閉,把其他人謝絕在門外。
六、分班方式的差異
1.在德國幼兒園內主要實行混齡編班
在德國,幼兒園在年齡編班上,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混齡編班。混齡編班就是將不同年齡組的兒童編在一個班(德國稱之為小組)中游戲、生活和學習,每班不超過20人。這種混齡編班在德國全國范圍內所有幼兒園中實施。德國幼教工作者認為混齡編班有利于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以及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他們認為: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會感到很驕傲,同時知道要去愛護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學到很多東西。
2.我國幼兒園主要實行同齡編班
同齡編班即是指把相差不超過12個月的幼兒安排到一個班集體內進行集體教學。我國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就是采用這種分班方式。同齡編班存在很多弊端,例如,不利于兒童社會性發展,等等。我國很多幼教工作者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有些幼兒園開始嘗試性地實施“間斷性”混齡教育(是指幼兒園每周有一至兩個固定的時間段,將幾個年齡段幼兒的游戲、學習、運動和生活等活動貫穿于其中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但是由于其理論和實踐都還不成熟,因此實施混齡教育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注釋
、偬战鹆幔骸兜聡鴮W前教育特色》,《基礎教育課程》,2004年第11期,第31頁
②于會田等:《因地制宜,勤于探索――發展偏遠山區,農村幼教事業有新路》,《早期教育》,1999年第7-8期,第4頁
、墼S志勇:《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學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第34-35頁
④小魯:《德國幼兒教育面面觀》,上海學前教育網:https://www.省略/Age06Public/SPEAuditing/PostPreview.aspx?view&ContentId=115085
參考文獻
[1]佚名.德國的幼兒教育.世界教育信息[J].2002,1:24-26.
[2]朱海霞.崇尚自然的德國幼兒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示.當代學前教育[J],2007(5).
[3]王曉芬.國外幼兒混齡教育研究概述.幼兒教育(教育科學)[J],2006(3).
[4]孫秀榮.德國的幼兒保教機構.早期教育[J],2000(9).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 王永康)
【中德幼兒園教育之比較研究】相關文章:
• 淺談農村幼兒園小班禮儀教育
• 幼兒園的未解之問
• 幼兒園繪本閱讀的基本方式
• 如何參與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
• 淺析幼兒園師生間的溝通
• 家園聯手實施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課程
• 幼兒園與廠商簽訂合同例談
• 幼兒園室內空間色彩場景的構建
• 幼兒園“以人為本”文化管理機制初探
• 陪讀,從幼兒園開始?
• 創新之花在幼兒園綻放
• 幼兒園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