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里,女兒是個人見人夸的好孩子,都說她學習特別主動、認真。殊不知,女兒這股“愛學習”的勁頭真是折磨死我了。如果第二天有識字課,她又忘了預習的話,就死活不去幼兒園,怕上課時學不會不敢去;要是她上
舞蹈課,我必須在門外站著扒門縫,她在里面學、我在外面學,這樣回家復習時我可以提示她動作怎么做,要不然的話,人家就不學了。你們說,她這么學下去,遲早有一天不得把我累死?
――茹茹媽
觀察一下我們的周邊,“陪讀現(xiàn)象”已然成風,從幼兒園、小學,直到中學,父母陪讀已經(jīng)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社會常態(tài)。據(jù)中國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我國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讀的現(xiàn)象。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既代表所有陪讀父母的心聲,也培育了“陪讀”這種特殊的教育形態(tài)。
實際上,像上文中這位媽媽的所作所為,體現(xiàn)出的是父母對子女學校教育過程的過度參與。但學校教育畢竟是家長不可取代的,“陪讀”不僅會削弱學校教育的功能,甚至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那么,“陪讀”到底可不可取,是否一無是處,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了。
● 幼兒園
曾有專家建議,在幼兒園階段,家長最好是“陪讀”,不過此處“陪讀”的含義是指在早期陪伴孩子認字,教導孩子閱讀,培養(yǎng)孩子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像前文所說的“學啥都陪著”。
“鼓勵家庭閱讀”活動的組織者珠麗婭?斯特朗說,父母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堅持陪孩子讀書。我個人則認為在幼兒園時期尤其重要。如果有條件,父母陪孩子讀書可以融洽家庭氣氛,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傳承良好家庭美德。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盡快地多認字,盡早地掌握閱讀――自己學習的方法。
● 小學低年級
由于生理和心理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大都缺乏自覺性,在做家庭作業(yè)時往往需要家長從旁督促和指導。此外,老師也常常給學生布置一些諸如聽寫、朗讀課文、講故事之類的家庭作業(yè),這也需要家長的協(xié)助才能完成。總之,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家長的陪讀是非常必要的。
但陪讀也有諸多的禁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不能越俎代皰。家長陪讀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些必要的學習技巧,使其朝獨立學習的方向發(fā)展。孩子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家長只起輔助作用。但生活中有些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卻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往往把對孩子在生活方面的“包辦代替”搬到對孩子的學習指導上來,甚至于完全代替孩子閱讀和思考。陪讀過程中這越俎代皰的現(xiàn)象,無疑會助長孩子的惰性和依賴性,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另外需要家長牢記一點:陪讀是督促而非監(jiān)管。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了錯,譬如精力不集中、作業(yè)沒做對等等,家長應態(tài)度和藹地加以提醒或批評,對孩子進行耐心細致的啟發(fā)和引導,切忌簡單粗暴的斥責,以免損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 小學高年級以上
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以后,按照正常的成長規(guī)律,此時應該具備了獨立學習的能力,所以家長也應該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作用,由“陪讀”逐漸向照顧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飲食起居過渡,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逐步獨立起來,最后達到不僅具有獨立的學習能力、而且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基于這樣的認識,現(xiàn)在大學城周圍不少“陪讀”家長的行為明顯不太可取。一些教育界人士認為,大學生父母陪讀還反映出一些父母對子女“管”字當頭的教條,從幼兒園開始管起,小學管、中學管,直到大學還要管。重“管”而不重“教”的教育方式,不僅讓父母們付出了無數(shù)的心血和勞動,也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陪讀,從幼兒園開始?】相關(guān)文章:
• 農(nóng)村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分析
• 淺談幼兒園體驗式教學
• 淺談幼兒園集體舞教學策略
• 博凱幼兒園致力足球啟蒙
• 區(qū)域推進幼兒園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分析
• 幼兒園合唱教學的幾點體會
• 幼兒園美術(shù)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禮儀品格教育
• 優(yōu)化幼兒園園務管理新思考
• 幼兒園課程中的情感教育
• 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的基本流程初探
• 如何開展京族文化特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