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僅讓國人引以為豪,而且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因此,要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民族文化的創造活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京族文化為背景,將京族文化與幼兒園文化建設結合,從而打造出具有京族文化特色的幼兒園,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文化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京族文化;特色幼兒園;開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善于利用當前社會資源,不斷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獨有的本土文化,時時刻刻關注到家鄉的變化與發展,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因此,在建設與發展幼兒園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將本土文化與幼兒園建設結合,優化課程、優化游戲、優化活動,從而構建出一套富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幼兒園發展體系,讓幼兒學會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一、京族文化
京族作為我國唯一生活在海邊的少數民族,總人口數量大約為2.25萬人,其中90%以上居住廣西。京族是以漁業生產為主的民族,其勞動特性與海洋性的生存環境,孕育出了具有濃郁海洋韻味的京族文化。因此,京族文化包含了民族性與海洋性,不僅有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同樣也有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傳統性。
京族人民常年以海為伴,以漁衛生,使得京族人民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海洋知識,包括了海洋生物知識、海洋氣象知識、海洋地貌信息等等。京族人民不僅依靠大海,他們更加敬畏大海、熱愛大海、崇拜大海,對海洋有著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深厚之情。例如,京族的哈節。在哈節的迎神、祭神的相關儀式之中,主要就是祭祀海上保護神,這些都可以看出京族人民對海神的敬畏之心,同時也能夠體現京族文化的精髓。
二、開展京族文化特色幼兒園的對策
京族文化植根于特定地理環境之中的海洋文化,充分體現出了京族的文化面貌、經濟狀況、心理素質等等,從京族文化能夠看到京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適應海洋環境中所形成的獨有創造能力,并且通過京族文化相關活動進行延續與傳承,對京族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僅僅依靠京族文化活動進行傳承是不夠的,還應該將京族文化與幼兒教育充分融合。本文以京族唯一居住地的一所幼兒園――江平鎮中心幼兒園為例,將京族文化與幼兒園環境、課程資源、藝術活動進行融合,并且以京族文化為載體全面挖掘風俗文化資源,讓幼兒從小能夠對京族文化耳濡目染,為京族文化傳承與發揚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京族文化與幼兒園環境的融合
我園是江平鎮的一所幼兒園,在進行特色幼兒園環境創設時,立足于京族文化實際,立足于兒童的生活經驗,根據京族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氣候條件、教學特色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合理、整體系統地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從幼兒園公共環境、戶外環境、活動室環境、區域環境四個方面尋找恰當的方法和手段,把本土資源巧妙地滲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努力使本土資源與幼兒園環境創設有機結合,讓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都呈現本土特色、文化物產,使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家鄉的美,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幼兒對本土文化的情感認同和審美體驗。同時,也使幼兒園凸顯更具特色的教育環境、辦園理念,在“潤物細無聲”中使京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目前,江平鎮全面推進“京族海洋特色小鎮”的建設,江平鎮黨委、政府結合實際,擬規劃以該鎮所轄的巫頭村、萬尾村為核心區打造建設特色小鎮項目,戰略定位為中國唯一海洋民族文化體驗地、中越海上跨境旅游合作區、國家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因此,幼兒園環境建設也可以結合“京族海洋特色小鎮”的理念,把京族文化有機地融入其中。如幼兒園的大門的造型上運用了海豚、海星等海洋有關的海洋生物造型;樓房外墻噴繪成海底世界;走廊、樓道張貼家鄉風景畫、海產品介紹,海洋生物、貝殼創意制作展等圖片。從建筑設計、環境布置等方面傾力打造京族文化的“海洋主題”,凸顯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使其滲透到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努力展示京族文化教育的特征。并且透過這些外顯的物質環境創設,向外界傳達幼兒園所追求的精神與理念。京族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倘若以傳統的形式與幼兒園環境進行融合,其效果不佳。但是將京族文化當中的海洋文化凸顯出來,與幼兒園環境結合,通過海洋風格進一步體現京族文化,這樣構建幼兒園環境其效果更好。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教育環境,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海洋世界與京族文化,我們還可以帶領孩子們走近大海,將大自然和大社會為我們提供的寶貴的教育資源加以充分地運用,幼兒獲得的知識不僅真實、親切,而且鼓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精神,初步形成了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深化與豐富了綠色教育內容。
(二)京族與幼兒課程資源的融合
京族是全國特有的少數民族,人們對于京族的了解,大多都是從京族的哈節入手,雖然京族的哈節是京族文化的精髓,但是其他物質文化或者非物質文化一樣豐富多彩,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世界多元化思潮影響下,其實特屬于京族地區的民俗文化就現在來講并不明顯,無論是非物質性的民俗文化,還是物質性民俗文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意味著京族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危機。隨著科學技術的推進,當地人民對于京族文化的了解以及參與京族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逐漸減弱,而且真正了解京族文化以及能夠主持京族文化的活動人,其年事已高,在技術傳承方面難度越來越大。例如,關于獨弦琴的演奏,現在很少有人會這門樂器。
英國著名課程論專家勞頓曾經指出:幼兒園課程在本質上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選擇,換句話說,幼兒園課程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為了更好地開展京族文化特色幼兒園,一定要?J識到京族文化的現狀以及重要性,將京族文化以及京族文化活動有關的資料與幼兒園課程進行結合。在京族文化以及文化活動中,其實我們還可以聽到用“喃語”念的或者唱的詩歌,例如,京族民間傳說、民間童謠、民間故事、民間文學、哈詞等等,這里面的詞能夠充分體現京族人民的樂觀的生活態度與娛樂方式。因此,為了更好的傳承京族文化,可以對這些京族童謠進行整理,并且融入到幼兒園課程之中,讓幼兒在學童謠、讀童謠,使其能夠循序漸進,并且從多個角度去了解京族的文化,感受京族文化的特色。同時,要將京族文化元素與現代幼兒教育有機結合,使其幼兒教師重視京族文化的滲透,這樣才能讓京族文化得以傳承,才能在幼兒園營造富有京族文化氣息的環境,為后續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開展京族文化特色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游戲的設計
• 幼兒園音樂教學點滴談
• 促進幼兒園有效教研之“5動力”
• 在幼兒園生活課程中體驗多元化
• 淺談幼兒園民間游戲的社會性價值
• 幼兒園老師教你“制造”小學生
• 幼兒園開展足球游戲的策略研究
• 論幼兒園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 感受德國幼兒園的環境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韻律教學的有效性
• 幫孩子“回歸”幼兒園
• 如何做好幼兒園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