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認為活動區創設應結合自身幼兒園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文化,在借鑒他人經驗時如何避免盲從,揚長避短,認清農村自身的優勢是活動區創設及發展的前提。而在農村,因地制宜之時,如何就地取材,怎樣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則是我們精心創設活動區,巧妙設計活動內容的關鍵。那么,農村幼兒園怎樣才能創設出符合當地實際的活動區域呢?
一、揚長避短,避免盲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絲毫經驗,對活動區擺設感到無從下手,為此,我們特地到機關幼兒園和河濱幼兒園進行參觀學習,借鑒他人經驗。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如果一味地按照別人的路子走,并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比如:剛辦園時在視導檢查中一位領導建議我們在樓道口布置“燒烤”、“茶吧”游戲,結果發現,盡管教師提供了許多玩具和材料,并且指導幼兒應該怎樣說、怎樣做,可是他們還是弄不清楚,不知所措。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燒烤對于大多數農村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城里的孩子經常和家長去咖啡館或者茶社,知道沏茶、品茶等一整套流程,但是在農村幼兒不知道自己在游戲中擔當的角色應該怎樣做,結果成了算盤珠子——老師怎樣撥,孩子怎樣做。這就使原本輕松愉快的活動變成了呆板的表演。
為此,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意識到這種矮子看戲、亦步亦趨的做法只能使我們永遠落在城市幼兒園后面,最重要的是把屬于我們自己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拋棄了。我們結合農村特色和本園實際,給區域活動的目標、方法以新的內涵,構建了全新的、符合農村幼兒個性的活動區。
二、挖掘特色,精心設計
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今年的4月份,市里組織幼兒園環境觀摩,市實小幼兒園的環境讓我們耳目一新,所有的主題墻布置和區角材料大部分利用廢舊物品,大多數是在我們農村隨處可見,她們將這些廢舊物品全部進行了二次加工,讓原本看起來俗氣的、廢舊的物品經過打扮顯得大氣、清爽。我們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到處是游戲材料。泥巴百玩不厭,花草漫山遍野。我們可以推幾車黑土和沙子,提幾桶水放在幼兒園的院子里,就成立了一個集玩水、玩沙、玩泥為一體的“健身俱樂部”。既滿足了幼兒捏捏、搓搓的建構欲望,又為幼兒園節省了購買橡皮泥材料的開支。其次,我們盡量給孩子們提供各種游戲材料,如玉米棒、玉米皮、高粱稈、麥秸、瓜子皮、柳條枝、各種瓶蓋、花生殼、桃核、核桃殼、螺殼、雞蛋皮、掛歷紙等等。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在家長的支持配合下,將它們組合成所需要的物品,如用掛歷紙做大樹、麥秸稈建房子、瓜子皮或柳條圍成柵欄、小米和高粱做成小雞等等,制作出了一幅幅極具生活氣息的田園風景畫。
另外,結合農村地域優勢和家長資源,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特殊情況,我們創設了“走四路”“走羊窩”“走五路”“彈果仁”等游戲,象“走四路”把鞋盒或酒箱剪成40厘米見方,在上面畫上縱橫各兩道線,孩子用紙球、小石子等在上面游戲,“彈果仁”就是把孩子吃完的杏仁、桃仁洗干凈放在區角中,在游戲時兩個孩子對面坐,先由“石頭、剪刀、布”確定先玩者,然后把果仁在桌子上扔,再由一端向另一個果仁彈過去,彈到者可以拿走對方的果仁,針對小、中、大班孩子年齡不同,同樣是這些材料,但我們在游戲的難度上有所加強,這些游戲簡單,不需大的場地,玩法不復雜,材料也不需花錢買,并且這些游戲家長在小時候都玩過,真正做到家園互動。
三、自主選擇,靈活運用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師不替孩子說孩子能說的話,不替孩子做孩子能做的事”,教師在活動區中投放的材料都有一定的針對性,教師在使用材料時目標明確且固定,并且習慣先把玩法教給孩子,這樣就無意識中抹殺了孩子想象力豐富、奇特的天性,使其思維固定、玩法單一,也就大大降低了活動的效益。而幼兒的學習,并非只是成人教學的結果,常常也是幼兒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兒童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的學習,往往正是兒童真正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學習。廢舊的盒子,在幼兒的探索中,可能成為家具、房子、大橋、火車;也可能成為大樹、機器人;還可能成為錄音機和小動物的家;教師讓孩子畫的一個圓圈,在幼兒眼中可能是蘋果、太陽、十五的月亮、老師的手表等等。幼兒的發現往往會比教師的發現更豐富,更有趣,更有價值。
有一次在“寶寶醫院”的游戲中,大班的李昂問我:“老師,現在不是都在搞上門服務嗎?我到娃娃家里給小娃娃打針好嗎?”我一聽,心里靈機一動,何不讓幼兒創造性地把想象活動和現實活動結合起來,根據自己的愛好及對現實生活的認識,積極、愉快、自愿的設計和發展一定的情節。學習社會性行為,反映著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態度和情感,搞一體化游戲。如:娃娃家來客人了,主人主動邀請客人坐下,并請客人喝水,吃水果,邀請客人中午一起包水餃,吃完飯領著客人到超市買東西;或者是“娃娃家”的娃娃病了,爸爸和媽媽給醫院打電話,讓醫生到家里給孩子看病,或者是請醫院的救護車來把病人接走,爸爸或媽媽主動向醫生介紹病情,媽媽抱著娃娃打針,打完針,媽媽抱著娃娃到超市去買好吃的水果、飲料,給娃娃買玩具、新衣服,并帶娃娃到集玩沙、玩水、玩泥為一體的“健身俱樂部”去玩……
幼兒選擇的自主不僅在于玩法,更在于對活動區自主地選擇。
有了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區標志,幼兒想到哪個區域活動就帶上那個區域的標志,玩夠了就戴上別的區域標志,到掛有該標志的區域去玩。如果某個區域的標志沒有了,表示該區域已滿員了,幼兒必須另選其它區域進行活動。這樣既體現了選擇的自主,又使全班幼兒在自主選擇中合理的分成若干組,既保證了幼兒自由入區,又能保證活動空間,還便于教師根據事先設置好的人數來準備材料,科學投放,保證了每個幼兒在各個活動區里材料充足、操作自由。當然,為了提高幼兒自由活動的效率,規范幼兒的行為。每周我們都搞一次“尋寶”游戲比賽,把幼兒分為幾組,每組每個幼兒只有一個標志卡,教師要求他們到不同活動區找出需要的材料,看哪一組孩子做到既快又全。這樣,幼兒會在活動中有意識的學會選擇,學會自主。當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時候,幼兒身上迸發出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成人難以想象的。
五彩繽紛的區域活動,解放了幼兒的雙眼、雙手和雙腳,鍛煉了幼兒的語言和思維,作為農村幼兒教師,我們要始終保持清晰的思路,充分挖掘自己的優勢,因地制宜的設計活動,靈活機動的開展活動,了解孩子的興趣、需要,形成尊重、信任、和諧的氣氛。我想,只要我們幼教人勤于思考,精心組織,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會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幼兒園環境創設》李全華著
[3]《幼兒園區角活動設計與指導》虞莉莉主編
【農村幼兒園活動區創設之我見】相關文章:
• 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研究
• 辦好家門口的幼兒園
• 關于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幾點思考
• 淺析幼兒園師生互動教學探索
• 幼兒園大班跳繩活動游戲化思考探討
• 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幼小銜接
• 學前教育教學效果改進方法探究
• 淺談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 淺談幼兒園舞蹈教學
• 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 高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探索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有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