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謠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常常被運用在我國的幼兒教學之中,它對幼兒的智慧發展有著很好的啟發作用,還能夠在游戲活動中起到統一游戲動作的作用。民間童謠是其他文學作品所不能代替的,它的作用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將民間童謠教學加入到集體教學活動中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更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關鍵詞】民間童謠;幼兒園;教育活動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泵耖g童謠能夠傳承,不僅是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更是因為它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點,幼兒也能夠很積極主動地學習童謠,并且童謠的開展方式很自由,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一、收集民間童謠大量素材,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選擇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童謠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因此,對童謠的選擇很關鍵,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例如孩子們由于年齡小對具體形象的事物如小動物等比較感興趣,我們就可以根據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去選擇一些相關的童謠。《小老鼠》語言生動易懂,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小老鼠的特征,孩子一下子就能接受。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2.選擇能給幼兒想象空間的童謠
愛因斯坦強調“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創造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特別是我們在學習文學作品的時候想象也顯得格外重要,擁有想象才能創造出更多美好的語句。如“搖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爛熟于心的童謠在耳邊縈繞,“搖呀搖,搖到外公橋,外公給我吃糖果……”你是不是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童謠,是的,童謠可以千變萬化。我們只要抓住童謠的特點,孩子們就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們表達出自己的所想、所感。童謠能夠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
3.選擇美好道德情操的童謠
單純的說教是并不能達到讓孩子們積極發現并且模仿美的行為的效果的。因此,童謠作為一種語言藝術,相比故事來說語言更加簡練,通俗易懂,孩子們能夠更好地接受。例如童謠《秋風起》,里面就有語句具體形象地表達了媽媽對孩子們的愛,激發孩子們愛媽媽的情感。
二、開展民間童謠的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掌握知識
《綱要》指出:“兒童是獨立的、發展著的個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所以,幼兒的學習是個主動的過程,教師在其中應該給幼兒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能夠自己自發地學習童謠,主動參與,主動探索。
1.集體活動
在集體活動中,我們可以將童謠的學習和其他的教學活動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能夠學到更多。如《放風箏》中,我們可以讓孩子們自由討論,展開想象的空間,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風箏為什么可以飛到天上?這時候小朋友們就告訴我,風箏是因為有了翅膀才能飛上天的,也有人告訴我風箏在風爺爺的幫助下飛上了天。這時候我就可以將其和其他知識融合在一起,滿足孩子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到戶外放風箏,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風箏飛上天的原因――風箏在風的幫助下飛上了天,然后再開展其他內容的教學,孩子們對這一活動印象十分深刻。
2.區域活動
幼兒由于年齡小,對大小空間的感知能力較差,因此在學習《從前有座山》的時候,孩子們因為能力有限,導致學習的時候對物體大小出現了偏差,掌握起來的速度很慢。在教學過程中我記下了這一情況,我將童謠的內容制作成了一套卡片,將童謠的內容依次畫在卡片上,幼兒果然能夠邊看著卡片邊讀
兒歌了。這種方法在教學效果達到的同時孩子們也獲得了快樂,值得借鑒。
3.親子活動
《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奔议L對孩子們的幫助很大,因此在孩子們學習童謠的過程中家長也應該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家長參與幼兒的童謠學習,意義在于可以了解童謠對幼兒發展的好處,更重要的是可以給孩子一些指導和建議。另外,家長也可以幫助幼兒一起收集、選擇童謠素材,請家長為孩子們演一演,甚至可以用方言演繹,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表演興趣。
4.日;顒
童謠的教學可以滲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在晨間鍛煉的時候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童謠。童謠的作用遠不止如此,班級一日常規的培養也可以借助童謠。例如童謠《門口》,就可以讓孩子們知道如何排隊,將童謠和游戲相結合,孩子們在玩中學,自發參與到活動中去,也能夠知道排?應該怎么排。如此一來,童謠的學習也完成了,孩子們的常規也更好了,一舉多得。
三、豐富民間童謠的教學形式,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
1.童謠的節奏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的連貫性
在童謠中也體現了這一點,孩子們在學習童謠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其中和別的普通
兒歌不一樣的地方。在童謠《老鼠娶親》中,節奏就很明確,孩子們能夠跟著節奏來邊拍手邊念,在這樣明確的節奏下,孩子們參與度很高。這樣的童謠讓孩子們更加大膽地參與進來,有些孩子比較膽小不太愛說話的,也能夠很連貫地將它念下來。因此,幼兒在學習童謠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訓練手口一致的協調性,事半功倍。
2.創編童謠可以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創編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童謠學習中也不例外。很多童謠都很貼近生活,童謠中出現的事物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因此都可以將它進行改編,孩子們也很喜歡這一環節。讓孩子們創編童謠,甚至通過童謠去創造新的游戲,也能夠很好地幫助幼兒發散思維。
3.童謠的韻味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表演是一種很好的表現方式,但是表現并不是簡單地用肢體表現童謠,或者是機械模仿,而是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聲音或者動作去表現童謠獨特的韻味,包括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速等。在童謠《數一數》中,教師除了引導孩子們用不同的聲音去表現不同的動物以外,還可以運用不同的語氣,這樣一來,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兒歌,能夠理解、感受童謠的韻味和趣味,欣賞它美好的意境。
童謠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帶給孩子們的幫助是無窮的,它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它們簡單、短小,便于孩子們掌握。通過傳唱童謠,能夠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孩子們能夠在童謠中更好地塑造自己開朗樂觀的人格,培養美好的情感,并且能夠在童謠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幼兒園中童謠的學習必不可少,孩子們在童謠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美德,學會欣賞、感受、表現它們的美。
【談幼兒園民間童謠的教學】相關文章:
• 提倡以幼兒園為本位的教學研究
• 幼兒園課堂教學方法初探
• 關于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研究
•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析
• 南京市第二幼兒園與大豐市萬盈第二中心幼兒園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 我見到的美國幼兒園
• 幼兒園小班常規培養的策略探析
• 淺談幼兒園健康教育
• 從事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幾點體會
• 淺論幼兒園后勤管理
• 幼兒園識字教學之我見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