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關幼兒園安全的負面新聞不斷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上。“藥兒園”“幼師虐童”“亡命校車”……這些觸目驚心的標題讓社會各界對當下幼兒園教育產生了各種質疑,更促使我們這些一線幼教工作者痛定思痛,自我警醒。
2016年3月起,教育部頒布的新版《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正式施行。與舊版《規程》相比,文字上變動最大的部分就是新增的第三章“幼兒園的安全”。細細研讀,新版《規程》已將“安全”二字滲透到了幼兒園工作的各個方面。
一、安定,需要各項制度的保障
在新《規程》中,“制度”一詞是熱點詞匯,全文共出現了27次。第三章“幼兒園的安全”,首條內容便是關于制度的建立。僅列出的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就多達十項內容,涵蓋了幼兒園的硬件設施、軟件管理多個方面。還明確提出了“建立安全責任制和應急預案”和“幼兒園應當投保校方責任險”。這些文字表述的指導意義非常明確,那就是:依法辦園、按章辦事。讓科學健全的制度成為幼兒園全體成員行為的準繩,管理的尺度。讓安全事故在發生前有預防,發生時有應對,發生后可追究、可彌補。
因此,幼兒園安全制度的內容應是全面的。物防、人防、技防都不可或缺,安全知識普及,安全意識建立,安全技能演練的常態化都需要列入制度。幼兒園安全制度的內容還應是規范的。制度的修訂既要符合園所實際,也要與國家和地方相關的規定相符。如江蘇省內的幼兒園在制定玩教具采購制度時,就應遵循《江蘇省幼兒園教育技術裝配標準》《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評估標準》等文件的要求。幼兒園安全制度的內容更應是公開的。各項制度的具體內容、安全工作的相關責任人、各項應急預案的實施流程,等等,都需要達到人人知曉的程度,制度才能真正成為保障。
二、安心,需要教育觀念再更新
與二十年前頒布的舊《規程》相比,新《規程》體現出時代發展的進步性。其中蘊含的教育觀、兒童觀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銜接。“尊重”“接納”“愛護”是新《規程》中反復出現的詞匯。可見,幼兒園安全工作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園舍、設備、人員等外顯狀態上的安定,還包括幼兒園全體成員,特別是幼兒內在情緒、心理發展上的穩定、和諧。幼兒園工作者需要更新觀念,在保證幼兒生命安全的同時,呵護幼兒心理健康,努力營造尊重、接納和關愛的氛圍,建立起和諧友好的同伴關系和師幼關系,讓幼兒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發展態勢。
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園工作者需要融合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建立起教育整體觀。首先,幼兒的發展是整體的、全面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應與關注個體幼兒心理健康結合起來;其次,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和諧的物質環境、積極的心理環境的營造應與幼兒一日生活各項活動有機整合;再次,幼兒身處幼兒園、家庭、社區構建的生態系統中,幼兒園工作者既要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整體性影響力,又要敏銳地發現社區、家庭中可能存在的負面教育影響,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的發展狀況,避免家庭暴力的出現。
三、安全,需要事無巨細的落實
細讀新《規程》不難發現,很多條目中雖然沒有出現“安全”二字,其目的仍然直指安全。如,幼兒園規模由舊版的“不宜過大”變更為“一般不超過360人”,為的就是便于幼兒園管理,避免“超大園”可能帶來的眾多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再如,要求幼兒園每周向家長公示幼兒食譜并進行食品留樣,就是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督促幼兒園工作者始終繃緊食品衛生安全這根弦,把好“入口關”,保障幼兒健康成長。可以說,新《規程》要求我們做到的,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的“安”。
于是,落實到位成為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關鍵點。作為園所管理者,要想方設法將掛在墻上、寫在紙上的各項安全制度轉化為各部門的工作流程、各崗位的應知應會;要杜絕麻痹心理,始終關注幼兒園中的安全細節,重視安全自查,防患于未然;更要發揮園務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的管理、監督作用,多角度審視幼兒園安全工作的現狀,用長鳴的警鐘換取長久的平安。
【平安,幼兒園工作永恒的主題】相關文章:
• 時刻繃緊安全弦 建平安幼兒園
• 好人一生平安 電子琴譜 第二頁
• 平安回家
• 旋轉舞臺-平安夜-豎笛-伴奏
• 平安歌(小蓓蕾)
• 平安夜溫和緩慢的經典音樂
• 強化責任意識,打造幼兒園平安校園
• 《平安回家》舞蹈教學 少兒舞蹈
• 憂傷感人鋼琴彈奏祈禱一切平安配樂
• 平安校園我愛你(小蓓蕾)
• 小精靈 平安鳥
• 小精靈 平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