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園;藝術教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07(A)―0021―01
一、用美術陶冶孩子們的情操
實踐表明,繪畫不僅是一種幼兒容易接受的教育活動,而且能促進幼兒的身體、認識、語言、社會能力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發展。
我們按幼兒年齡特點的要求,對大班幼兒在每周一、三、五開展特長教育活動。教師以同一主題,引導幼兒畫出不同的內容,用啟發誘導的指導方法,讓幼兒模仿示范畫,用照搬已有啟示的辦法創造出一些他們自己的作品(如我幫媽媽洗衣服,自己洗手絹等)。老師要隨時注意觀察,不論在語言上、思維上、個性品質方面,都要注意兼顧不同類型的幼兒,對表現能力有困難的,老師要給予幫助,表揚他們點滴的進步,使他們以寬松、愉快的心情完成作品,鼓勵幼兒自由思索、想象,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對美術的興趣,使每個幼兒都能在自我水平上得到提高。
幼兒除了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之外,還有一些帶幻想色彩的圖畫,如畫一些自己坐上火箭到太空旅行、眨眼的星星向他微笑、地下的小朋友向他招手等情形,都反映了孩子們內心萌芽的那種對世界朦朧的想象。這種多層次的、變通的表現方式,培養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能力,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用
舞蹈啟迪幼兒的心靈
舞蹈不僅是一種形式性很強的藝術,更是一種無可替代的教育手段。舞蹈是以人體動作為材料的表現性藝術,具有直觀性、可感性的特點。幼兒喜歡跳舞,在優美動聽的
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可在美的感覺中認識生活、增長知識、發展審美能力和陶冶性情。
我們的幼
兒歌舞教育也與時代同步,根據兒童的特點,選用了適合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的舞蹈教材,在幼兒園里進行普及教育活動。并與語言、常識、美術等方面的教育一樣,作為幼兒基本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去抓,以求取得孩子們智力開發和感情發育的平衡狀態。因此,要充分發揮兒童歌舞對兒童“美感教育”的作用。讓小觀眾獲得美感享受。
1. 發展和培養兒童天生的感受。孩子們天真無邪、活潑可愛,幾乎每個孩子在開心時都會通過手舞足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針對這一點,我們讓幼兒在優美動聽或者輕快活潑的
音樂中,自由創編他們所喜歡的動作和表情。老師根據舞蹈的特點,在其中起著指揮、引導的作用,讓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發展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增強對舞蹈的興趣。
現在幼兒園里的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兒童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容易染上任性專橫、唯我獨尊的習氣。所以需要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通過音樂舞蹈這個方式,寓教育于娛樂之中,用一些典型的兒童集體歌舞,如《嘎妞妞》《看大戲》《金喇叭》等節目,讓每個幼兒參加排演,培養他們之間相互協調的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2. 兒童歌舞“美感教育”的內容很多,如培養兒童的節奏感、發展音樂與舞蹈之間的創造性關系的感覺、發展動作協調方面等等。這就有待于我們幼教工作者進一步做出總結。第一,不能生搬硬套成人歌舞的動作程式。第二,不能把專業團體那一類訓練方式強加給兒童。幼兒園的舞蹈教育應從本園實際出發,將幼兒舞蹈植根在自然科學之中,創作一些具有趣味性、知識性的節目。另一方面,我們還應從傳統的兒童歌舞教育中提取有益的成分,適應兒童身心發展,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兒童歌舞理論和教材,為發展本園兒童歌舞教育作出積極的貢獻。
【幼兒園藝術綜合教育途徑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園藝術綜合教育途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