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浙江嘉善縣為例,從《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視角分析農村幼兒園教師所表現出來的“越過底線”“規矩不明”“左右為難”三種“規矩困惑”現象,并從從業者現狀、“規矩建設”現狀、“規矩教育”現狀三方面分析“規矩困惑”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農村幼兒園教師;規矩困惑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2)10-0014-05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如果存在“規矩困惑”也難成方圓。教育部于2012年2月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1〕這是一個“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范”,也是一個幼教專業的行業“規矩”。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后,〔2〕各地都制定和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且大部分省份都把重點放在發展農村幼兒教育上。因此,了解并分析農村幼兒園教師的“規矩”現狀,有利于《專業標準》的貫徹落實,有利于推進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而有利于提升農村幼兒園的保教質量,落實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
教育部頒布《專業標準》后的當月及次月,我們連續深入浙江嘉善縣農村幼兒園,實地考察了15所鄉鎮幼兒園及7個村級辦學點,召開了17次座談會,訪談了50多名農村幼兒園教師、園長和50多名幼兒家長。我們希望通過解剖浙江嘉善農村幼兒園教師的“規矩”現狀,“窺一斑而見全豹”,初步了解當前農村幼兒園教育行業規范的執行情況。
一、“規矩困惑”面面觀
《專業標準》從三個維度為幼兒園教師擬定了“規矩”:一是專業理念與師德,二是專業知識,三是專業能力。從狹義的角度來分析,這里的“規矩”就是指“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即幼兒教育專業人員從事保教活動的行為準則,我們要分析的就是這個意義上的“規矩困惑”。
根據“困惑”程度和表現的不同,我們認為,“規矩困惑”表現為三個層面的現象,存在于三重關系的處理中。前者是指在了解、理解和執行“規矩”時存在三種不同層面的現象,包括“越過底線”現象、“規矩不明”現象和“左右為難”現象,這是縱向角度的“困惑”。后者是指幼兒園教師在專業活動中涉及到的三方面關系處理,包括師幼關系、家園關系、同事關系,這是橫向角度的“困惑”。三重關系處理“失范”是“規矩困惑”的主要表現。
以下將分別以三個層面的現象和三重關系的處理為經緯,分析考察和訪談所獲得的“規矩困惑”現象。
1.“越過底線”現象
幼兒園教師行為規范的“底線”是什么?在幼教行業專業倫理規范建設尚不完善的今天,我們難以找到明確的評價依據。在《專業標準》中,以“不”字開頭(這種以控制自身行為,不侵犯服務對象為底線的表述,倫理學上稱之為消極性倫理規范)〔3〕的規定只有一句:“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笨梢姡捉填I域的行業規矩有待完善。其實“口碑”有時也能用以判斷一名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行為是否守住了底線,它事實上是一種約定俗成的隱形標準,若不符合這個標準,人們就會產生疑惑:幼兒園教師可以是這樣的嗎?如果幼兒園教師的行為越過了底線,損害了幼兒和幼兒家長利益,背離了幼兒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就會引發人們對幼教行業和幼兒園教師隊伍的質疑。質疑人可能是當事者教師自己,可能是同行,更可能是家長或社會。就程度而言,這是最嚴重的“失范”。
案例一:揮舞剪刀向幼兒
W園長說,“家長來反映此事,開始我還不相信,但后來證實確有其事”。當事老師解釋說:“孩子午睡不乖,說了好多次沒有用,于是拿出小剪刀想嚇唬嚇唬他,結果小孩一害怕一掙扎就傷到手了!
類似的行為事實上不僅在嘉善存在,全國各地均時有發生。2011年僅浙江的媒體就報道過10余起諸如用膠帶紙封口、針刺手腕、把幼兒關進柴房等惡性侵害幼兒、嚴重越過底線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對幼教行業和幼兒園教師隊伍的質疑。
案例二:老師的婚宴請柬
元旦到了,大班的孩子回到家里大喊:“我們要給老師送紅包了!”6歲的孩子怎么會知道“送紅包”這種人情世故的呢?原來,全班30多名孩子都收到了老師的結婚請柬,大部分家長均表示會參加婚禮,并會送紅包。
訪談中,該班Z幼兒家長反映,她與該老師沒有私交,也沒有人情來往,但擔心不送紅包會得罪老師,會讓孩子從此得不到精心照料,所以就送了。
訪談當事老師,她承認確有此事,并解釋說,她帶這個班的孩子已有兩年多,與孩子建立起了較深的感情,并與他們的父母成了朋友。部分孩子及其家長知道她將要結婚后,主動要求參加婚禮,她便讓部分孩子帶回了請柬。不料其他孩子看到后均嚷著要請柬了,她害怕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便又補發了些請柬。該老師一再表示,她并沒有強迫的意思。
老師的解釋至少確認了一點:只要家長自愿,紅包我是可以收的。正常的師幼、家園關系在老師與家長的“人情”“紅包”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更令人擔憂的是,有的老師還意識不到這一點,因而越過了底線。
案例三:擅離職守
一天中午,中班主班的A老師和配班B老師說她有點事,就離開幼兒園了。下午園長剛好有事要找A老師,一問B老師才知道A老師已離開崗位,園長打電話也聯系不到A老師。A老師直到下午四點才回幼兒園。事后了解得知,該老師是去辦私事了。
當事的A老師承認說知道這是不對的,但明知故犯了。園長和家長則認為,B老師不加勸阻也有過錯,至少說明她“規矩不明”。
2.“規矩不明”現象
盡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幼兒園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守則”“規范”,但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制度形同虛設,甚至不為幼兒園教師所知曉,起不到應有的約束作用。很多教師不知自己的職責所在,在處理與幼兒、家長、同事的關系時,不明白“當”與“不當”的界線在哪里,我們把它稱之為“規矩不明”。 案例四:給老師也帶一份
某小朋友的媽媽烘焙手藝非常不錯,每天會給孩子準備各種不同的糕點。老師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該小朋友說:“告訴媽媽,老師也想嘗嘗哦!焙⒆踊丶冶阋髬寢專骸岸嘧鲆稽c,給老師也準備一份!”
訪談中發現,類似現象在當地各幼兒園均有發生。對于這類現象,家長和老師大多認為“可以接受”。各類幼兒園的管理規定也沒有明確界定這是“不當”的。
案例五:對幼兒家庭的好奇
班上有個幼兒父母離異了,孩子平時由爺爺奶奶帶,媽媽不常來看他。教師很好奇,常向該幼兒打聽:“媽媽最近有沒有來看你啊,她給你找新爸爸了嗎?”
此事明顯涉及幼兒家庭及幼兒的隱私。而就此現象設計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是,50份回收問卷中答“不置可否”的有36份。訪談也表明,大部分教師對此類事情都有好奇心,并認為這是“中國文化”,問問也無傷大雅,為此立個“規矩”顯得有點小題大做了。
案例六:干媽干兒子
有位老師特別喜歡班上一個長得虎頭虎腦的男孩,對其喜愛有加。早上男孩一進班,老師就會放下手中的活對他又親又抱,還會專門為他準備糖果,后來干脆以干媽干兒子相稱了。
當事老師說:“我愛孩子有錯嗎?”園長、老師以及家長在討論到此案例時都認為,這位老師的愛有失偏頗和公正。但對于師幼之間的“愛”應保持在什么尺度才是合適的,大家也沒有討論出結果來。
3.“左右為難”現象
教師自身、教師與家長、教師與教師之間因教育觀的不同而產生沖突,表現在保教行為上則是出現了“左右為難”的現象,從而影響了保教質量。這種現象有人稱為是專業領域的“倫理兩難”。
案例七:幼教“小學化”的無奈
8點15分本應是晨間鍛煉時間,但幼兒園操場上沒有幼兒的身影,各班幼兒都在室內活動。小班幼兒在搭積木,中大班幼兒都在練習本上寫著什么,教師則在批改幼兒的作業,黑板上還寫著數字、漢字,掛著教學掛圖。
9點30分本應是戶外游戲時間,但兩個小班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兩個大班幼兒在書寫漢字,一個中班和兩個大班的幼兒在做數學練習。
9點50分,我們就前面觀察到的情況與園長交流。園長承認幼兒園有小學化現象存在,但她表示很無奈:家長有這方面的要求,幼兒園要生源,還要面對其他無證園的惡性競爭。
案例八:同事有錯我該怎么辦
訪談中H老師談到,特別調皮甚或有攻擊行為表現的孩子很讓人頭疼,可老師不能采用體罰手段對付他們?吹洁彴嗟男”啻伪焕绞彝饬P站,他明知此事不妥,但也不敢出面制止,怕影響同事關系,陷入了兩難境地。
案例九:幼兒園里的特殊孩子
Z家長曾為幼兒園園舍建設慷慨解囊,所以無論是園長、教師還是保育員,對他的孩子都關照有加。Z小朋友不想午睡,園長囑咐老師單獨陪孩子玩,哪怕影響到其他孩子午睡也不要緊;活動時總是為他提供更多的機會;孩子犯錯了也會得到寬容。老師知道這樣做無論對這個孩子還是對其他孩子都是有害的,但談到該怎么去改變時,她也左右為難了。
二、“規矩困惑”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導致以上三種“規矩困惑”現象產生的呢?從業者整體素養偏低、“規矩建設”不到位、“規矩教育”缺位等可能是主因。
1.哪些人在從事鄉村幼教工作
幼教從業者素養決定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從我們所考察的幼兒園來看,鄉村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養偏低,一是學歷大多較低,二是流動性較大、從教年限較短,三是專業素養較欠缺。
問園長為什么要聘用這樣的教師?她說:“我園離縣城較遠,園舍條件也不怎么樣,教師工作量大(教師要兼做保育員的工作),工資較低,學習提升的機會也少,因而不太有老師愿意來我園工作的。說實話,能來的大多是在縣城招聘考試中的‘被淘汰者’,或者是本地職高幼師班畢業的學生!
少數學歷較高教師的狀況如何呢?W老師全日制學前教育專業大專畢業后,又函授本科畢業,在鄉中心園工作近五年了。訪談中,她這樣形容自己的職業場景:“剛在給孩子講一個優美的故事,一轉眼就要給孩子擦屁股了。這里忙碌、瑣碎、平凡,遠離城市……”她曾有過退卻的念頭,但想到純樸的孩子,想到幼教可能的美好愿景,她選擇了堅守。這樣的教師盡管糾結但極少會做出越過底線的行為。
2.鄉鎮幼兒園里有些什么“規矩”
考察中我們發現,嘉善縣教育局7年前就出臺過一個“規矩性”文件――《關于實施嘉善縣教育系統教師行為“十不準”的通知》,〔4〕這是一份針對縣里整個“教育系統”的文件,雖然也適用于幼兒園教師,卻未體現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特點。
訪談中我們發現,鄉鎮幼兒園也制訂了一些“規矩”。這些“規矩”有兩大特點:一是名稱多樣,例如,有的幼兒園既有“教師職責”又有“崗位職責”,既有“道德規范”又有“行為規范”,關于兩者是什么關系,“規矩”制定者和教師大半表述不清楚;二是操作性不強,這樣的“規矩”要讓幼兒園教師理解并踐行,客觀上是有困難的。
3.“規矩教育”到位了嗎
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一道選擇題,題目為:“教育部最近出臺了一個幼教方面的規范性文件,請問它的名稱是?”答案有三個選項:《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園教師師德規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厥盏膯柧碇校x擇頻率最高的選項是《幼兒園教師師德規范》。之后的座談也證實,極少有老師知道教育部新近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宣傳教育工作存在某些缺失。
近兩年來,嘉善縣鄉鎮幼兒園教師參與各種培訓或教研活動的機會多起來了,但培訓或教研活動較多關注的是知識理念和技術方法,較少關注教師的“規矩”教育。有關的師德教育教師也沒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更談不上踐行了。教育不到位,“規矩”自然難以在實踐中“成方圓”。
4.由“規矩困惑”引發的思考
(1)創新機制,吸引優秀教師投身鄉村幼教事業
2011年教師節,溫家寶總理在河北省農村與教師座談時強調,要辦好農村教育,重視和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要讓廣大農村教師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養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優秀農村教師隊伍”。〔5〕這指明了農村教育發展的方向,但怎樣落實,既考驗政府投入建設鄉村教育的決心,也需要創新鄉村教師的管理方式。 就嘉善縣而言,師資是鄉村幼教發展的最大瓶頸。管理者不僅要從促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角度,更要從重建鄉村文明、鄉土文化的角度制訂政策,吸引優秀的年輕教師投身鄉村幼教事業?梢詮囊韵聨追矫孀鞒雠Γ哼M一步改善鄉村幼兒園辦園條件,支持和規范民間辦園,提高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加強現有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不僅要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現代幼教理念和技術方法,還要對他們進行鄉土文化啟蒙,以引導他們認識鄉村教育的特點,明確自己的文化責任;完善支教體系,有計劃地組織城鄉對口教師交流。〔6〕鄉村幼兒園教師的素質提高了,保教質量的提升就有了可能。
。2)推進體現幼教專業特點的操作性強的“規矩”建設
走訪中我們發現,有一所鄉中心園制訂的《教師行為規范》對教師處理師幼、家園、同事三重關系提出了三條建議:“做孩子白天的媽媽”“做家長真摯的朋友”“做同事親密的伙伴”。這些“規范”專業性和可操作性不很強,實際上架空了師德的規范功能。我們在倫理認知與實踐上常常混淆“美德倫理”與“規范倫理”的界限,當代倫理學的一個重大轉型就是由提倡傳統美德轉向強調用倫理規范行為。1975年全美教育協會(NEA)代表大會上所提出的《教師專業倫理典章》通篇由“不應”“不能”這些含有否定詞的語句構成,規定了底線要求,即規定了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我們傳統的倫理則強調“圣人之心”,“高標準、嚴要求”,但因不具備可操作性,“道德規范”的導向作用無法充分表現出來。現代公共生活的復雜性要求我們建立各類職業倫理,從可能性上說,各類職業倫理只能是底線要求。幼教行業以呵護幼兒天性、守護童年價值為己任,從業者有美德固然好,但考慮到幼教服務對象和服務角色的多元化,首先需要建立的是操作性強、具有導向性的“規矩”,幼教從業者不能“越過底線”,且在左右為難時有抉擇依據。
。3)重視幼教行業的“規矩教育”及“規矩完善”
所謂的“規矩教育”,不只是“傳授規矩”,更重要的是要促進“規矩內化”,使幼教從業者達到自覺和自律。要讓教師意識到,遵守這些“規矩”不僅是在維護服務對象的利益,也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專業倫理規范的制訂不應是行政行為,而應是行業從業者自身的行為,體現的是行業整體的智慧和承諾,也是一個行業具備“專業性”的標志之一。全美幼教協會(NAEYC)制訂了《倫理規范和承諾聲明》,〔7〕中國大陸幼教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類似的規范,但“草根”層面一直在作努力。嘉善縣的鄉村幼兒園大多有自己的“規矩”,若在縣域乃至更大范圍內討論研究并完善這些“規矩”,讓更多的從業者和相關學者一起參與“規矩”的制訂工作,將有益于“規矩”的完善,從根本上說,也有利于從業者內化“規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J〕.幼兒教育,2011,497/498(1/2):4-6.
〔3〕傅淳華.論教師消極性倫理〔J〕.教育發展研究,2012,(4):57-60.
〔4〕嘉善縣教育局.轉發《嘉善縣教育局關于實施“十不準”的通知》〔EB/OL〕.〔2012-08-20〕.http://www.jsgjzx.com.
〔5〕熊丙奇.鄉村教師待遇應當優于城市〔N〕.新京報,2012-01-27.
〔6〕楊于澤.師德的最大毛病就是大唱高調〔N〕.中國青年報,2011-09-23.
〔7〕麗蓮?凱茲.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M〕.廖鳳瑞,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Rule Puzzle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Rural Areas:Taking Jiashan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Xiaoping1,Wu Huiping2,Bu Shemin3
。1Zhejiang Jiashan Huimin Central Kindergarten, Jiashan,314100)
。2Zhejiang Jiashan Bureau of Education, Jiashan, 314100)
(3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In view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erent phenomenon of the rule puzzles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n Jiashan showed. The paper discusses reasons of the phenomenon from practitioners’ status, rules construction and rules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Keywords】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rial Implementati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rule puzzles
【農村幼兒園教師的“規矩困惑”】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討
• 越南胡志明市奶酪房幼兒園
•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認同感現狀
• 探尋民辦幼兒園“有效師訓”的路徑
• 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研究
• 幼兒園教學的現狀及分析
• 幼兒園男教師生存狀態調查
• 如何做好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
• 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及策略
• 幼兒園中的音樂教育
• 本期主題:鄉村幼兒園
• 寒假后,寶貝不愿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