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多積累,為今后的課題研究準備好科學依據。
【關鍵詞】幼兒教育 責任感 愛 合作者 引導者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從事幼兒教育的時間并不算很長,但就照顧幼兒經驗方面而言,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豐富的。從未做媽媽時帶外甥女,到現在自己的兒子已經近四歲,我以前自認為是比較會帶孩子的,也是很有耐心的一個人。我會走上幼教道路的初衷可能跟一部分老師的原因是一樣的,是沖著時間的優勢才會步入幼教的行業。
剛進入幼教行業時,有一段時間很后悔,為什么自己會選擇這么辛苦的事來做?工資低不談,實在是太累了。曾經因為孩子的哭聲和教學方面的問題束手無策,幾乎想打退堂鼓,但是咬牙堅持了一段時間,我逐漸摸索到了方法。發現原來孩子不只是讓人感覺到辛苦、感覺到累的,也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和成就感。
因為我帶的是小班,在學習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帶孩子玩。小班的孩子處于啟蒙階段,我們主要教給小孩子的是生活常規。每次孩子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進步,不是我們發覺到,就是孩子的家人發覺到了,每每聽到家長們對我們的肯定,我都感覺受到了很大的鼓勵。
當好一名幼師并不容易,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有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教師發自內心的愛,才能讓幼兒有歸屬感,從而喜歡老師,喜歡幼兒園。
教師的愛是不能分等級的,是要無私的。公平的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急于對他做出或好或壞的評判,對孩子要細心觀察,區別不同的情況而因材施教。要是因為孩子的調皮或是其他弱點而對孩子有偏見,漠視、譏笑孩子,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也許在你的偏見和漠視中,就有瓦特,有牛頓,有愛迪生……
習慣是一種頑強且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三到六歲的孩子處于啟蒙階段,他們還是一張“白紙”,他們所有的行為不能用規則來限定,再多的規則對他們都是沒用的,你說再多他們都會忘掉,所以應從小就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一旦在幼兒時期培養成功,那將伴隨著孩子的一身,這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其實,不管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一旦從小養成,就很難改掉。例如,我自己,生在80年代的我,小時候家里人口眾多,糧食不是很充足,養成了搶食的習慣,每次吃飯都很快,習慣了快速進食。一直到現在,我吃飯的速度也是快得驚人,常常別人剛開始吃沒幾口,我就已經吃完了,同伴常用驚訝的眼光看著我:“你很趕時間嗎?”
我知道細嚼慢咽對身體有益,可我就是慢不下來。延伸到幼兒園,幼兒進食速度也是不一樣的,有快有慢,老師為了便于管理,常常會對進食慢的幼兒催促,有時會采用比賽的方式,吃得快的有獎勵等。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應該視情況而定,讓進食太快的幼兒稍慢下來,告訴他們細嚼慢咽的好處,對于進食慢的幼兒也得督促和幫助,因為冬天進食太慢,飯菜容易冷,吃了對身體不利。這雖然是一個小細節,但是小習慣的養成也是對幼兒有益的事。
在這次國培學習中,我了解到,學前教育是一種讓孩子沒有負擔、沒有壓力、沒有束縛的教育。這個階段的孩子處于智力發展的黃金期,不管是語言、藝術,還是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表現在他們的大腦天馬行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句他會問你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可能在孩子求知求解的目光中,你會因為不懂而惱羞、會漠視回避孩子的問題,只顧自己發言講一些孩子根本沒興趣的問題。孩子腦子里有疑問長期得不到解決,他就會慢慢失去對新問題的思考和求知,這就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此,老師得終身學習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多引導孩子思考。
中國人口眾多,曾聽過“美國的經濟,日本的科技,中國的人口”。很多數據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中國人善于學習,不善于想象和創造,中國式的教育教出來的人想象力和創造力都不如人家。鄰國日本一個小小島國,雖然因為政治問題跟我國處于敵對地位,可人家的科技我們確實望塵莫及,1901年以來,700多個個人和組織獲諾貝爾科學獎,日本本土就有13個,中國本土一個也沒有,有的是8個美國籍的華人。日本的教育跟我國不一樣,他們注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日本的孩子從小自立能吃苦,幼兒園常有運動會,孩子身上也常因為運動青一塊紫一塊,書包從來都是自己背的。反觀國內,獨生子女的溺愛現象,有求必應,孩子的書包大多數是家長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的自立成長,缺少鍛煉,肥胖兒增多,沒有強健的體魄,長此以往,中國的這一代孩子的前景堪憂,中國的未來堪憂。
我們處于學前教育的位置,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優秀的環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亢曉梅. 師生課堂互動類型理論比較研究[J]. 比較教育研究, 2001(04) .
[2]俞國良,羅曉路. 教師教學效能感相關因素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0(01) .
[3]辛濤,申繼亮. 論教師的教育觀念[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1) .
【淺談幼兒園老師的定位】相關文章:
• 幼兒園綜合環境空間優化設計分析
• 奧爾夫音樂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實踐
• 幼兒園新班級管理模式的思考
• 淺談如何開展幼兒園創新教育
• 媽媽的幼兒園
• 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初探
• 學前教育的鋼琴教學闡述
• 幼兒教育問題及對策
• 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探討
• 談教育信息化之幼兒園教學
• 幼師生頂崗實習幼兒園論文
•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