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享閱讀是根據兒童的閱讀水平和特點建立的一套兒童閱讀的模式和理念,這種方式有利于推動我國早期閱讀課程的研究和發展,本文從分享閱讀的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兩個方面開展分享閱讀教學理論研究綜述,力圖為分享閱讀這種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分享閱讀 幼兒 綜述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1-0161-02
一、分享閱讀概念界定
新西蘭教育家赫達維(Holdaway)認為,分享閱讀是指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在成人與幼兒之間開展的不以識字為目的,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類似游戲的活動。①強調分享閱讀重在“分享”,學習不是目的,是強調幼兒與成人之間的活動和交流,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②
文曉梅,胡筱春認為分享閱讀是一種教育方式。這種閱讀方式需在輕松閱讀的氛圍下進行,目的是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發展幼兒閱讀能力的活動。③這個概念突出了分享閱讀的教育功能。
葉青青認為分享閱讀是“一種理想的早期閱讀教學方式,”認為通過分享閱讀的學習,幼兒就可以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快樂的成長起來。④這個概念肯定了分享閱讀的價值和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
伍新春認為分享閱讀是一種以師生共讀一本大尺寸的彩色圖畫書為主要形式,不以識字為外顯目的,強調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享受閱讀過程的早期閱讀形式。⑤
北京師范大學舒華教授和伍新春教授借鑒國際經驗并結合本國的實際,致力于“分享閱讀”的本土化改善和實證研究,他們認為,分享閱讀也稱“大書閱讀”,是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在幼兒園或家庭實施的閱讀教育活動,要求成人運用特定的方式,講解特定的讀本,目的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活動。這個概念包括分享閱讀的教育目標、教學方式等要素,而且在實踐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應用性,是很多的幼兒園和早教機構普遍認可的概念。
二、分享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幼兒心理學與語言發展
《幼兒心理學》中普遍認為,語言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它的發展包括語音、語匯、詞法、句法四個階段。幼兒1歲半進入語言發展期,3歲時已基本掌握母語的語法規則,4、5歲時就能與成人自由交談。我們對幼兒進行閱讀教育時,應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并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0―12歲)內進行教育,同時多與幼兒交流,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促進幼兒語音、語匯、語法、句法的發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⑥
幼兒的語言發展還包括認字、寫字和閱讀、寫句子等書面言語活動的發展。識字是書面言語活動發展的一個前提基礎,其一般分為泛化階段(把字當作圖譜)、識字階段(通過反復接觸開始認字,但比較容易混淆)和再現階段(開始寫字)。對應于幼兒的特征,當所識的字為清楚的大字、伴隨響亮的語音、有一定的形象支撐、字形簡單、反復接觸、并且伴隨著一定的情緒和興趣時,則更容易展開幼兒認字活動。
(二)對話閱讀理論
1.巴赫金――人文主義的視角
蘇聯著名的文學理論家米哈依爾?巴赫金,提出了對話理論,認為對話和平等是對話理論的思想基礎和精髓。本理論滲透對人的關懷,認為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互相關愛,提出了教師和幼兒的關系:教師不再是權威的導演者,幼兒也不是盲目的跟從者;教師和幼兒之間是相互尊重,平等對話,不是單方面的獨白;教師關注幼兒成就感和個性的發展,這個理論契合了幼兒的發展為目的的宗旨,為幼兒知識的積累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和發揮的空間。
2.馬丁?布伯――精神科學的視角
馬丁?布伯認為對話教育的本質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彼此間的交流和對話⑦,認為教師和幼兒的關系:教師要摒棄唯我獨尊的姿態,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時刻傾聽幼兒的想法,對幼兒的不同意見要多鼓勵、多表揚,并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教學。認為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不再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成為了教學活動的雙主體,兩者之間是平等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尊重的。
3.弗萊雷――被壓迫者的視角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萊雷在《被壓迫者的教育學》書中,提出了對話理論,認為“沒有了對話,彼此間就無法交流;沒有了彼此間的交流,無法實現真正的教育。⑧該理論從壓迫者的視角,圍繞“解放教育”的核心思想進行論述。他認為教師和幼兒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剝奪幼兒的話語權,教師與幼兒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實現對話教育。
對話閱讀對本研究的意義體現在:第一,打破了教師講、幼兒聽、教師問、幼兒答的指導方式,慢慢轉變為更關注幼兒與文本的互動,關注幼兒的體驗、理解和讀本間的活動。從傳統的的灌輸式教育,“教師為中心”、“學生為中心”走向“師生對話論”,實現了平等、民主、自由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幼兒的真正發展,促進了幼兒的整體和諧發展,構建了新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ㄈ┣榫辰虒W理論
1.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模式
1978年,李吉林開始情境教學的實驗探索與研究,歷經30年,提出情境教學理論,它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諸如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教學情境、圖畫再現情境、
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過程。⑨
這個情境教學模式包括四個階段:為幼兒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機,使幼兒產生自我學習的需要;優化幼兒學習的情境,豐富幼兒多方面的感受;運用情境,促進幼兒大腦兩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寬情境,豐富幼兒兩個信號系統的發展――變被動的接受為廣泛的儲存,幫助幼兒認識大自然,啟迪幼兒的智慧,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審美的興趣、認知的興趣和創造的興趣。 2.拋錨式教學模式
約翰?布朗福斯特是拋錨式教學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情境認知和學習理論認知的基礎上建立的,它強調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建立一個真實和完整的問題情境,使幼兒產生學習的需要,通過學習中相關成員的交流、互動,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參與者能夠主動學習,從而實現學習目標?傊,拋錨式教學是幼兒獨立的識別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非常重要的途徑,也能夠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生活。
3.“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
認知學徒制是社會建構主義的范式,認知學徒是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代表。該理論認為,提供學生的任務的難度,要在幼兒即將達到的水平之間(已有的水平與在教師的幫助下達到的水平),只有在這個水平之間,才是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間。該理論特別重視的是經驗的學習,是學徒們通過觀察、指導學習某領域的特定的研究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也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二次教育革命”。
情境教學理論對本研究的意義體現在,教師要為幼兒分享閱讀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并與游戲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因此在分享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要讓幼兒“動”起來。教師可用角色扮演導入課程,用豐富的語言描繪情境,鼓勵幼兒猜測閱讀情節,還可聯系幼兒實際生活,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是如何淘氣的?對不對?以后要如何做?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幼兒環境的創設,為幼兒創造一個多彩的、充滿趣味性的閱讀環境。
。ㄋ模┤祟惏l展生態學理論
1979年,美國著名的生態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尤?布朗芬布倫納,在《人類發展生態學》一書中,提出著名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他認為個體的發展與其周圍的環境是相互聯系的,個體的發展受周圍各種因素的影響,人的發展都是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中,這個系統包括微觀系統(家庭、父母等)、中間系統(托兒機構、伙伴關系)、外在系統(社會階層、社會網絡)和宏觀系統(歷史文化),這些系統相互交織、相互嵌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⑩人類生態學理論對本研究的意義體現在,幼兒園分享閱讀的教學問題,受到多個層次因素的影響,受幼兒園、教師、家庭、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我們也應要從幼兒園、教師、家庭、社會等相互影響的各個方面去理解和闡述幼兒園分享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需要從幼兒園、教師、家庭、社會等相互影響的幾個方面來尋求改進措施。
注釋:
、貶oldaway D.Foundations of literacy[M].Sydney:Ashton Scholastic,1979.64-75.
②Holdaway D.Independence in reading 2nd ed[M].New York:Scholastic,1980.38-59.
③文曉梅,胡筱春.分享閱讀是幼兒教育的一種好方式[J].江西教育,2006(10):36.
④葉青青.分享閱讀讓兒童在快樂中悄悄成長[J].幼教天地,2008,8(8):1-8.
、菸樾麓,李虹,舒華.拼音在兒童分享閱讀中的作用[J].心理科學,2002,25(8):548-551.
、蘩钛,趙燕.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64-168.
、咝ご.主體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97.
、啾A_?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1.
、崂罹┬.情境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5(5):69.
⑩汪娟,楊可.西部農村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探析-人類發展生態學的視角[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8):11.
責任編輯:楊柳
【幼兒園分享閱讀教學理論研究綜述】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教育中的情景創設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生活化
• 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創建及其管理
•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現狀及完善探討
• 我國民辦幼兒園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
• 幼兒園活動空間的重構
• 幼兒園主題墻創設的邏輯性研究
• 幼兒教育供給側改革發展
• 幼兒教師介入角色游戲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班級的管理工作
• 芻議幼兒園教育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