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的核心就是尊重孩子。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幼兒園教育肯定得不到好的發展。小學課程的介入更多的是使得幼兒教育雜亂無章,不倫不類,加重了幼兒教師的負擔,更為不利的是摧殘了孩子的天性。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對小學教育也造成不少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發展
在世界發展越來越迅猛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都對孩子的發展和前途越來越關注,很多人都提出所謂的"教育從娃娃抓起"、"苦誰也不能苦孩子"……這樣的口號似乎也不能代替我們對于孩子的愛,于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雙語幼兒園,很明顯,這樣的雙語幼兒園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產物。于是幼兒園的學費就開始變得比許多中學生甚至大學生的學費都貴,讓許多家庭望塵莫及,而這樣高額的學費并沒有使得大家對于雙語幼兒園產生抵制心理,反而使得他們覺得要給孩子最好的條件不僅僅是吃飽喝足,而是讓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幼兒教育小學化變成了一個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這么早就讓幼兒來接受應試教育的內容,真的對幼兒是件好事嗎?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使幼兒園盲目競爭,望子成才是很多家長的普遍心理,而現在的幼兒園大多抓住了家長的心理,為了能夠使更多家長將孩子送到自己這里來,就展示自己能夠在幼兒階段對孩子進行如何良好的教育,也就是這樣,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和唯利是圖的幼兒園促使幼兒教育小學化成了幼兒教育中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是很普遍的問題。我們應當對家長的這種期望加以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盲目的追隨家長的虛榮心理和附和家長對孩子過早的期望,這樣才能使幼兒園盲目競爭的現象減少,也能夠對幼兒園之間的盲目競爭進行預防。
每個教育階段都是依據人的年齡、生理、心理以及接受能力來劃分的,每個階段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都有他自身的特點。超越了其中任何一個階段的教育都是有害的。幼兒園教育更多的是發掘孩子的天性和無邪的心理,培養孩子從小對生活的興趣和樂觀態度。幼兒園教育如果摒棄了這個宗旨就是變了味的教育,有害的教育。在幼兒園的學習階段就讓孩子學習小學的知識,這可能在一時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讓老師和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但更多的是讓孩子對以后的學習喪失了興趣。很多孩子由于在幼兒園接觸到了小學的課程,等到了小學時就每課程沒有絲毫的興趣了。幼兒園教授小學的課程肯定也沒有達到小學教育的要求,這樣本來一次就可以很好掌握的小學課程卻重復了一次,而且兩次授課的效果都大打折扣。
愛的核心就是尊重孩子。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幼兒園教育肯定得不到好的發展。小學課程的介入更多的是使得幼兒教育雜亂無章,不倫不類,加重了幼兒教師的負擔,更為不利的是摧殘了孩子的天性。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對小學教育也造成不少的負面影響。由于幼兒教師缺乏小學專業知識的素養,在教授小學課程時難免有失偏頗。幼兒接受到了錯誤的信息后就很難改過來,同時到了小學階段更容易憑借在幼兒園學到的錯誤信息先入為主,嚴重影響了對小學課程的學習。這樣的幼兒教育只能是誤人子弟。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一個注重人的創新能力的時代。新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幼兒教育是人才培養中最基礎的一環,幼兒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人以后的成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做法是為而了應付升學考試而做出的揠苗助長式的錯誤選擇。可想而知在這樣一個以考試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孩子怎么會有創新能力呢。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更多的成為了我們嚴重的“乖孩子”“書呆子”,沒有了朝氣,心靈脆弱,內心自卑。這樣的孩子以后很難在激烈的社會發展中有所建樹。
尹建莉老師曾經說過,理想的幼兒園應該不上課,沒有作業,幼兒園有許多玩耍的東西,有一個大大的沙池,淺淺的小水池,許多書和玩具,孩子在這個自然、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開心快樂地玩耍,自由自在地成長,書桌前的成長遠遠比不上在玩耍中的成長。
教育孩子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孩子現有的基礎上尋找和培養生長點,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在成熟的力量與文化適應之間求得合理的平衡。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讓孩子回歸自然,遠離催長素、膨大劑而自然成長吧。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
•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
•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