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常規教育是幫助幼兒從家庭生活順利邁入集體生活,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卻存在著“為了常規”“為了集體生活”等異化了的常規教育現象。正當的幼兒常規教育應該指向幼兒參與集體生活的能力的生長,應該保證幼兒交往的真實展開。教師的指導策略應該實現從“應該這樣做”到“可以這樣做”的轉換。幼兒園的正常運轉,一定是在所有管理層都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之后產生的成果。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教育
幼兒常規是指幼兒園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規則。幼兒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規則,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動中對幼兒的基本要求規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讓幼兒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借以形成幼兒一系列神經聯系,提高動作的自動化程度,減輕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緊張。
1 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學習能力
通過教師的努力,學生對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充滿了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喜歡參與操作性較強的活動,如美工活動,
音樂活動等,并能學習用普通話進行簡單的表達和交流,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對自己動手操作進行的探索活動和表演活動充滿了興趣和熱情,樂于勇敢地在集體面前發言和表演。幼兒在興趣愛好的驅動下,積極參與各項娛樂表演活動。
2 讓幼兒學會簡單的的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你早、你好、再見、謝謝等,遇到熟悉的人會問好。
2.1 能與其它小朋友和睦相處,不爭搶玩具,懂得愛護玩具和日用品,不摘花,不把玩具帶回家。愛護園內的公共設施。
2.2 學習洗手、漱口的方法,懂得水的寶貴,會節約用水,在洗手的時候,不玩水,不把別人和自己的衣服弄濕。會識別自己的物品,會用自己的毛巾、杯子,學會獨立入廁,不隨地大小便。
3 賞識教育在常規教育中的重要性
有句話叫做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句話足以說明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時候老師的一句夸贊,比媽媽給孩子買了一件新衣服還讓幼兒開心。因此,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不妨多說幾句夸贊幼兒的語言,認真隨時隨地觀察幼兒,發現幼兒有進步時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增強幼兒自信心。
4 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常規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兒教育學指出:“模仿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幼兒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高大的,是學習的典范,教師的舉手投足,常常引起幼兒不自覺的模仿。你常常會聽到幼兒說‘這是我們老師說的。’”我們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可見,幼兒會毫不懷疑地接受教師的一言一行,幼兒的身上常會反映出教師的某些個性品質,可以說,幼兒教師勞動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其自身的發展水平,所以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提高修養,完善自我,才能成為幼兒的表率。
5 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鞏固幼兒的良好常規
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認識是通過實現鍛煉獲得的。兒童自身具有發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通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區活動,能引導幼兒在自由與尊重中獲得發展,形成良好的常規。在幼兒操作中,教師首先要學會尊重兒童、相信兒童、深入地了解兒童,要做一名幼兒學習的觀察者,細心觀察每個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即使發現幼兒做錯也不急于干預,而是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自我教育。當然,由于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經驗缺乏,正處于獲得感知印象的階段中,因此在幼兒的常規培養過程中,還需要我們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持之以恒地進行鞏固。
5.1 教師良好的榜樣作用。教師在幼兒園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得體。因為在你不經意間,你的一言一行就會影響到幼兒。為孩子們樹立一個積極良好的正面榜樣,孩子們也能習得相應的積極的行為方式。在生活中,我與幼兒就是朋友、伙伴,什么事都是一起探討,我把他們作為一個成熟的個體,進行平等、友愛的交流,比如我讓小朋友幫忙的時候,我會對他說:“請你幫我個忙,好嗎?”小朋友在排隊接水的時候,我也是其中一員,和他們一樣安靜、有序地接水。
5.2 語言提示。這個方法因簡捷、方便具有時效性而經常被采用。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指導語的藝術性。有時可以是直觀的,即用正向語匯代替負向言語,如告訴孩子“不要浪費水”,不如告訴孩子:“請節約用水!”這樣在小朋友意識中就只有“節約用水”這個概念。在小朋友爭吵的時候,不要告訴他們:“不能吵架!”,而要說:“我們都是好朋友,如果有問題可以小聲交談,自行解決,不要影響其他小朋友。”有時可采取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如數學區的幼兒因為某一個工作材料而發生爭搶時,教師可以啟發他們進行協商,引導幼兒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
幼兒階段是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生活常規教育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要巧妙的運用已有的常規教學來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兒童的規則意識,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的情境中習得課堂規則,有效地為兒童的后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常規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老師要有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和恒心,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賞識孩子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從小就養成好的常規。
參考文獻:
[1] 鄒瓊瑤. 對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研究和思考[J]. 教育科研論壇2007年08期.
[2] 田冰. 關于“促進兒童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探索[J]. 教育研究 1994年03期.
[3] 張書琴.新剛要對幼兒園教學管理的啟示[J].新課程:小學,2010(11).
【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相關文章:
• 幼兒園區域活動策略淺析
• 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反思
• 淺析幼兒園教學管理提升的方法變革
• 淺析幼兒園師生間的溝通
• 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的研究
• 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室建設效果
• 幼兒園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分析
• 關于做好幼兒園道德教育的思考
• 幼兒防觸風扇控制系統設計
• 讓幼兒在集體中學會合作
• 幼兒園管理機制的探討
• 教育質量是幼兒園教育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