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的五點體會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vigilia°寶瓜
1.保護幼兒的天性,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變簣@應是孩子的家園、樂園、花園,在物質環境的創建過程中,我們從孩子的觀察視角入手,本著“樹精品意識、創精品工程,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的原則,為幼兒創建處處皆精品、充滿童趣、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與自然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自然的東西深感興趣!绊槍渲救,調理其性情”為幼兒建造精美的充滿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觀,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在戶外我們為幼兒設計的嬉水池、建造的多功能土坡、沙池、陶土樂園等自然景觀,孩子們非常喜歡。他們在嬉水池里玩水、嬉戲,或蹲下來玩沙,或進行藏物尋寶的游戲,可以進行多種探索活動;只要氣候允許,孩子們赤著腳丫玩沙、玩水、走平衡木,會感到樂此不疲。自然風貌的活動場地和器械順應孩子們玩的天性,在其樂融融的活動中,他們的身體動作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內在的歡樂得到了盡情的展現。
豐富有趣的活動器材是幼兒戶外自由活動最好的伙伴。隨著幼兒游戲的需要,教師們積極地創新,為幼兒提供走、跑、跳、鉆爬、投擲、平衡等多元化的活動器械。讓幼兒憑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由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自約活動伙伴,身心輕松、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充足、安全、衛生的多元化活動器材不但使幼兒動與靜的運動有機結合,大與小的活動相得益彰,還為幼兒提供了自由創造的機會和條件。有了喜愛的玩具,幼兒在教師的啟發下,主動探討一物多玩的方法。在這種主動探索活動中,幼兒得到的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重要的是可以體驗到探索、創新、成功的快樂,有利于促進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
2.就地取材,提供鍛煉機會。
在活動器材的選擇上盡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豐富活動內容。如用報紙進行頂報紙、跳報紙、搓成紙球、卷成紙棒玩擊劍、搭山洞、拼成房子跳格子、跳單數雙數的游戲。氣球以它那輕巧而美麗吸引著孩子們,在氣球內放置一粒黃豆,將它打扮成氣球娃娃,向上拋接,這時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的氣球娃娃,會不斷地在空中飛舞著,再加上羽毛球、筷子等輔助材料的投放,孩子們和氣球頓時融為一體。一次性桌布也是孩子們的活動材料,四個幼兒分別抓住四個角,1、2、3一起掀起來,頓時成了一個個“蘑菇傘”,煞是好看。易拉罐、竹筒孩子們可用來進行走“梅花樁”、壘高練習,以提高動作的協調和平衡能力。輪胎、飲料瓶、紙盒、風車、毽子等都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就連爸爸用的竹梯子,孩子們也爬上爬下,儼然像個“雜技小演員”。教師還將其設計成深受孩子喜愛的游戲《小小消防員》。利用紙盒設計了立交橋、公園、發射臺等,利用廢舊輪胎設計了《輪胎小機靈》等游戲活動,使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不僅鍛煉了體能,還形成了勇敢、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3.搜集整理民間傳統游戲。
農村流傳著富有濃郁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游戲,對這類游戲,教師要注意搜集整理。如鍛煉身體、娛樂身心的民間游戲“追影子”、“剁白菜”、“收漁網”、“跳皮筋”等,只要有場地,幼兒隨時都能玩起來。這類游戲中有些游戲不安全,如“斗雞”,有時還有賭博性質,如“大紙板”,教師要注意區分和取舍,不可兼收并蓄。再如,增長知識發展智力的民間游戲。這類游戲對幼兒的語言表述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計數能力的發展都有好處。比如“接龍”游戲——《什么歌》,要求幼兒順口說詞:“我有一朵花”/“什么花”/“菊花”/“什么菊”/“京。ň眨/“什么京”/“北京”……幼兒接龍時,需要反應靈敏,知識豐富。像這一類型的還有“拍手歌”、“跳繩歌”等,而像走“對角棋”、“金木水火土”棋和猜拳游戲,對幼兒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也是極好的鍛煉。
4.家園合作,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幼兒園教育外,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還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人物,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另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他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梢姡睦斫】到逃粌H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任務,還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也就是說,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重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因此,我們提出,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各種活動與宣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建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5.喚起感恩的意識,激發孩子感恩的情感。
在平日的生活中,往往正是由于父母對自己孩子采取了關愛備至的“養育”態度,孩子不知道父母養育的艱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導致其自私個性的形成。感恩,就這樣夭折在父母的溺愛中。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就要讓他們體悟來自父母慷慨無私的愛的背后,原來隱藏著那么多的辛苦;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就是要他們樹立責任意識,對別人的幫助常懷感激之心。
同時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又如走在干凈的馬路上,可將清潔工人無論嚴寒酷暑,天不亮就要推著清潔車掃地的事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對清潔工人心存感激;當孩子捧著白花花的米飯時,要告訴孩子農民伯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勞作,讓孩子對農民心存感激;當鄰居幫了自家一個小忙,一定要領著孩子上門道謝。在學校里、班級中還可以評選感恩之星,設立感恩臺,把關心幫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及時告訴大家,樹立典型,號召大家共同學習。當某個孩子覺得學習有進步時,引導他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感謝同學、伙伴的互相幫助……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要讓孩子知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可學習之處,都有需要感恩的言行,從而激發起他們的感恩之心,使孩子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理解并感謝父母,學著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幼兒園教學的五點體會】相關文章:
• 小班班主任如何“蓄勢待發”迎接幼兒園新生
• 幼兒園教研問題及發展策略
• 試論幼兒園新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 淺談幼兒園體驗式教學
•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素養探析
• 淺談幼兒園民間游戲的社會性價值
• 幼兒園到底有什么用
• 請保存好你的幼兒園文憑
• 城南幼兒園與新疆一幼兒園開展“手拉手”活動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一所令人印象深刻的幼兒園
• 堅持以人為本的幼兒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