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年齡層次、認知水平低決定決定了幼兒園教學的特殊性。作者認為幼兒10以內算術教學過程中,提出教師應當重視幼兒活動的趣味性游戲性、操作探索能力的培養、方法求異性的啟發以及語言在算術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 游戲性探索引導算術教學
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是大班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在學前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目標除了讓幼兒了解數于數之間互補、互換和等量的關系外,更重要的是通過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促進幼兒抽象思維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的初步發展,那么幼兒教師如何根據幼兒期的思維發展趨勢:進行成功的算術教學呢?
一、根據幼兒發展特點,注重幼兒趣味游戲性的培養
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游戲一直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如果把理性的數學知識結合到游戲中,就能夠有效的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在新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活動中,各學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在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時也可以嘗試體育游戲、走迷宮等形式,來引發幼兒對10以內數的加減的興趣。例如:設計一個體育游戲《地球計算》。教學一開始,先向幼兒介紹游戲的玩法:用空易拉罐當作被擊的立柱,將立柱按地滾球的游戲的方法擺放,立柱的數量按需要而定(10以內)。在立柱的前方定一個起點,游戲開始,滾球人用一個小皮球,將皮球從起點處向立柱滾過去,無論擊倒或未擊倒立柱,都要進行減法運算。若擊倒了,就用立柱總數與未擊倒的立柱數進行減法運算;若擊倒立柱,就用立柱總數與零進行減法運算。算題的方法有:(1)口編應用題計算。如:原來有7個立柱,擊倒了3個,還剩幾個立柱?(2)從算式卡中找出相應的算式的7-3=?并說出該算式的得數。(3)幼兒自己寫出相應的算式與得數。
二、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培養幼兒操作探索能力
知識來源于實踐,人的知識規律是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所以,培養幼兒操作探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注重操作探索能力的培養
皮亞杰認為:認知的發展不是由內部成熟或外部教學支配的,它是一個積極的主動建構過程中,幼兒通過他們自己的活動(外顯的物體操作活動和內隱的智力活動),逐步建立分化的和和解的認知結構。對幼兒來說,探索的過程要比探索所得結果更為重要。操作探索為幼兒學習尋求答案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為幼兒獲得知識、建構概念和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為幼兒獲得成功創造條件。例如,利用實物塑料雪花片、小石子、蠶豆、鈕扣等,讓幼兒分分合合,加加減減,從操作中感知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關系,從動手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真正含義。讓幼兒從操作中理解加減法的交換律的概念,既能培養幼兒主動操作探索的能力,也培養他們的機構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2、注重指導方法激發幼兒主動探索
皮亞杰說過:“數學開始于對物體的動作。”即兒童學寫數學最初是通過操作物體來完成的。幼兒只有通過經常動手操作材料,在擺弄的過程中進行探索,才能積累較多豐富的反映數量關系的理性認識。也可以這樣說,操作材料是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在操作的活動中,教師要重視為幼兒提供豐富,蘊含多種教育價值的材料。同時材料的提供方面還要特別組中充足、品種多樣、層次不同、選擇性強、符合目標、易于操作等問題。通過豐富的材料引起幼兒操作的興趣,從而產生問題,引發探索的欲望。除此之外,還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操作前,要求要交待清楚;(2)操作中,注意巡回觀察個別指導;(3)操作后,注意正確評價,保留操作結果。
三、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注重方法的啟發求異性
在數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引發幼兒的興趣,給予正確的概念外,還要注重培養幼兒善于改變思維方面的習慣和能力,用一題多解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同中求異”、“一中求同”。
1、要注意引導幼兒發現規律,學習類推
數學知識有嚴密的邏輯性,表現在它的概念、法規、定律等非常嚴謹,有規律,彼此緊密聯系,成為一個科學的體系。例如,自然數列的等差關系、加法交換律、數組中的互換關系,互補關系,數的守恒、量的守恒等各種守恒關系。教師不必把這些知識直接灌輸到幼兒的頭腦中,而要引導幼兒對這些數量關系、空間的關系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推理,自己發現其中的規律,再學會舉一反三,進行類推知識的遷移。如學習加法交換規律時出示題:3+2=5和2+3=5,指導幼兒觀察算式中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不同,使幼兒從觀察中領悟數學的規律。幼兒細致觀察事物的能力得到訓練和強化。
2、要注意引導幼兒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培養創新能力
發散性思維強調從不同方向,不同角色考慮問題,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對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至關重要。在數學教育中不能滿足于幼兒只有一種回答,要運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求新、求異。如:“用多種方法改錯題”的討論,我出示了一道錯題:“4+2=8”,要求幼兒進行改錯,條件只能改變題中一個數字,馬上就有許多幼兒表示這道題答案應該為乘,這種回答又表示不滿足于這種得回答,并啟發幼兒曰:“看看還有沒有別的改錯方法”?促進幼兒多解的發散性思維,經過一番思索有幼兒提出:“該第一個數變成6+2=8,這個幼兒勇于突破思維的定勢,改變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是非常可貴的。這個突破啟發個別的幼兒,于是又有幼兒提出第二個解決問題方法:4+4=8,就這樣一個接一個改錯題的新方法提出來了,思維十分的活躍。讓幼兒從多角度靈活變通地解題,有利于提高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四、根據育秧能力的提高,注重語言在幼兒算術教學中的作用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對幼兒,活動中的語言伴隨尤其重要,它可以作為幼兒活動主動程度的一個標志。因此,教師要重視為幼兒提供同伴之間語言交往的機會,這種交往和師生的交往性質的不同,它是一種沒有權威的平等關系,它有助于幼兒通過思考而不是通過接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加減教學中,無論是交換規律的學習,還是應用題的學習,總伴隨著用語言來表達數與數之間的邏輯關系。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與結果,能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并獲得相應的數學語言:如算式:6-4=2,要求幼兒說出:其中6代數總數,4表示去掉4個,2表示還剩下2個。這樣,幼兒不僅提高了表達能力,同時也領會了減去的實際意義。
2、重視幼兒之間的討論與交流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幼兒在之間經常會出現不同的意見,例如,要求幼兒看圖列算式,可以根據圖中的物體的什么特征列出哪些算式呢?這時教師不要急于發表看法或作出結論,而應鼓勵他們通過討論,自己得出結論。這不僅是因為同伴間的交流能促使幼兒學會了解別人的觀點,發展幼兒互相協商、互為補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減少對教師的依賴,使自己成為一個自主、自動和自信的學習者。
幼兒其正處于感知運動水平和具體運算水平之間的重要時期,學數學獎是幫助幼兒由前運算水平向具體運算水平過渡、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教師只要掌握好幼兒年齡發展階段的特點以及正確指導幼兒數學學習的方法,幼兒數概念的學習與掌握是會卓有成效的。這是本人在幼兒算術教學中的一點心得,希望能給同行一點幫助與啟示。
【淺談幼兒園算術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算術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