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幼教論文 > 其他論文

幼兒園“分享”活動之我見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居我心
【www.888bfw.com - 幼兒園其他論文】
摘要:現(xiàn)代教育中要求孩子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未來社會在強調個性張揚自我表現(xiàn)的同時,更注重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分享活動有益于孩子的情感健康發(fā)展,對他們良好品質的形成、社會性的發(fā)展起著強有力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分享;合作;社會性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263-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中指出:教育孩子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的教學建議中多次提出“分享”一詞。
  所謂“分享”,是指將自己喜愛的物品,美好的情感體驗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共享的過程。分享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健全人格,在分享過程中,幼兒的情感、品德、口語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會得到發(fā)展。分享行為是一種綜合性行為,也是社會性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國際上流行的蒙臺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都把“分享”專門作為一種兒童活動的內容之一。未來社會在強調個性張揚自我表現(xiàn)的同時,更注重團隊合作及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我們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分享意識和交往能力,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獨占精神成為了形成良好社會性發(fā)展的很大障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幼兒的年齡特點。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心理發(fā)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認識和適應外部世界時總是不自覺地指向自己、站在自己立場上,在行為處世時只想到自己而很難再想到別人,也就是沒有自我概念的意識及你、我、他關系的建立,而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年齡特點,造成了不會與人互動的主觀因素。
  2.我國國情。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四二一”家庭,被成人捧著護著,家中沒有兄弟姐妹,缺乏互愛互讓的品質,屬于他的東西從不需要分給別人,不屬于他的東西父母長輩會千方百計為他弄來。加之經濟迅速發(fā)展,家庭居室獨門獨戶化,也為幼兒“獨占”、“獨享”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溫床。因此,一些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逐漸的養(yǎng)成了“凡事都要圍著我轉”的壞習慣,導致了一些孩子獨占心強等不良性格的形成。
  3.成人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大方或者自私,成人的榜樣、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一個斤斤計較的父母很難培養(yǎng)出熱于分享和與人合作的孩子,這也是促使孩子不會與人交往的外部因素之一。正是這些因素,讓很多孩子存在著自私、任性,獨占心強、以自我為中心、不合群、合作意識差等性格問題,影響了其心智的成長。我想利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幫助幼兒學會“與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的心態(tài),促進每個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很有必要,況且分享活動也和《綱要》精神相吻合。
  我園的分享活動是這樣開展的:
  1.開學初,開新生家長會時告知家長:我園有“分享日”活動,每周一孩子們可以帶一些自己喜歡的食品、玩具來園與他人分享。并講明“分享”的目的、要求。開始,家長們只是被動接受,帶的食品多是膨化食品,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變化后,帶的食品品種多了起來,老師再加以引導,跟課程結合起來,家長們積極性很高,周五主動問:“老師,下周一分享什么?”通過幾個月分享,小班孩子們不僅認知了許多種水果及開啟食品包裝袋的方法等,社會交往能力也逐漸提高,自私、獨占行為少了許多。
  2.分享生日蛋糕。經過一年的分享活動,家長認可了我們的理念和做法,有家長提出要讓孩子在幼兒園過生日,讓班上孩子一起分享“快樂”。我們于是就嘗試讓老師組織班上孩子為過生日的孩子唱生日歌、送一句祝福的話、制作生日賀卡,配班老師還當起了攝影師,為孩子拍照、攝像。還把照片錄像制成光碟送給孩子做留念,家長非常高興,孩子也很開心!孩子們不僅嘗到了分享食品的樂趣,更學會了分享愛和快樂!
  3.學習過程中的分享。到了中班孩子們分享的內容漸漸多了,大家從家里帶了自己喜歡的圖書,還有各種玩具汽車、故事光碟,女孩子帶來各種芭比娃娃,老師帶孩子一起認知、分類,孩子們分享“我喜歡的故事”、“我喜歡的芭比娃娃”、“我喜歡的汽車”……,分享時孩子們興高采烈,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視野隨之開闊了。大班孩子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還一起分享自己的方法。“我是如何發(fā)現(xiàn)物體沉浮的”、“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在游戲活動中,一起探討游戲玩法、一起討論誰的方法更好,孩子們在交流、分享活動中情緒高漲,體驗了探究的快樂。
  4.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分享行為,讓分享成為習慣。孩子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交往的需求日漸凸顯。情感發(fā)展也豐富起來。有時會因為身邊發(fā)生的事或者因故事情節(jié)而產生興奮或悲傷情緒。于是,我們組織孩子在主題活動和晨間談話時把自己高興的事兒說出來讓大家分享,成功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經驗,充分體驗給予及被給予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擔心或困難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彬彬小朋友的媽媽生病住院了,彬彬因擔心媽媽,早上哭鬧不想上幼兒園,金老師耐心詢問,才知道彬彬是擔心媽媽。于是號召班上小朋友一起說安慰的話給彬彬,告訴彬彬醫(yī)生阿姨會好好給媽媽治病的,生病不可怕,只要按時吃藥、聽醫(yī)生的話會好起來的。吃飯時,班上孩子還主動搬小椅子給彬彬,讓彬彬先吃飯,彬彬終于情緒好起來。通過日常生活的小事,孩子們知道朋友之間不僅分享快樂,還要一起分憂,分享漸漸成為習慣。
  自分享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成長變化,通過與別人分享好吃好玩的東西,對別人說一些關心體貼的話,同情并幫助有困難的人,對別人能夠寬容和謙讓,孩子的愛心就是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行為模仿和強化而逐漸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分享活動使我們每個孩子的身上處處透出了大度、寬容、友愛的良好品質,孩子們對一些小事不是那么計較了,孩子們身上的良好表現(xiàn)不正是我們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嗎?可以說,我們進行的分享活動是成功的,是有益與孩子情感健康發(fā)展的,對他們良好品質的形成、社會性的發(fā)展起著強有力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分享行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分享是社會性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內容,從知、情、意、性幾個方面入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物質至精神,幼兒園與家庭密切配合,培養(yǎng)幼兒自發(fā)的利他分享行為。這樣做,不僅是對幼兒的社會性教育變得更為生動而有效,而且對于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促進幼兒的德育發(fā)展,將來做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都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幼兒園“分享”活動之我見】相關文章:

• 從幼兒園到初中的生活碎片

• 幼兒園律動教學的探索

• 幼兒園大班年級組區(qū)域觀摩感悟

• 幼兒園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分析

• 寶寶要上幼兒園了

• 幼兒園活動區(qū)域的性質及其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

• 在幼兒園實施德育教育的幾點做法

• 如何看待幼兒園的觀摩活動

• 示范性幼兒園的建設與管理

• 幼兒園設計中思考的問題

• 農村幼兒園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初探

• 幼兒園教師工作投入狀況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