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人們用
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但在現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流于形式,只是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用聲音和動作表現歌曲內容,而忽視了歌曲本身所富含的情感因素,在這樣的活動中音樂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發揮,孩子在音樂活動中只是被動的參與者,使音樂既缺乏生機活力,又失去音樂本身所應有的情感藝術價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我們是啟蒙教育,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音樂教學活動,要通過音樂作品和以情動人的方式,力圖使幼兒通過體驗獲得情感的陶冶,學會正確地表達情感,讓每一顆美的種子發芽開花,結出豐碩的碩果,為幼兒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精選教材,挖掘情感教育的價值。
《綱要》中規定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要避免僅僅重視表達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但現實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教師缺乏對幼兒情感發展的認知能力,在幼兒園教學中普遍地存在著只重視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播,忽視音樂教學的情感教育價值和幼兒個性情感的發展,二是社會和家庭對幼兒情感教育的忽視,幼兒演唱成人歌曲比比皆是,并以參加各種技能競賽活動而作為幼兒的成長標尺,所以作為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做好社會的宣傳和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外,我們在幼兒園選擇音樂教學內容時要做到以下兩點:
1、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貼進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感受,如中班歌曲《講衛生》,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歌詞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又有生活經驗的再現表演,幼兒演唱時就富有激情,并在音樂中教育幼兒要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教育孩子尊敬長輩也毋需訓誡說教,當幼兒唱著《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這首歌時,他們會懂得尊敬長輩才是好孩子;歌曲《拔蘿卜》告訴幼兒團結起來力量大。這些教材童趣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性、藝術性。
2、音樂要有鮮明的情感主題,所表達的情感是幼兒在生活經驗中可以捕捉得到的,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有助于幼兒情感發展的教學內容。如《小格桑》得意、自豪的情緒,《搖籃曲》的安靜,《小白菜》的悲傷,《看花燈》的歡快民歌,《小小猴,真淘氣》的后悔,《羞答答》的害羞,《顛倒歌》《胡說歌》的詼諧等。讓幼兒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或喜、或悲、或怒、或郁等不同的藝術美,再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補充、來聯想,從而識別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與丑、悲與喜、提高他們對真善美的識別能力,培養豐富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靈。
二、以情促動,豐富幼兒情感的體驗。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同時也是情感的傳遞者。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激情四射才能感染幼兒。教會幼兒唱會一首歌并不難,重要的是如何能讓歌詞中所蘊含的美妙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使幼兒的心靈在聲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滋潤,教師要以自己的情帶動幼兒的情,因此,在教唱之前,教師要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懂得怎樣引導幼兒分析歌曲的感情特征、情感處理和表現手段等。教學中我們用怎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歌曲?用怎樣的語氣或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教師就要以豐富的語言,動人的演唱,精彩的
課件等方式生動豐滿地塑造作品形象,努力培養幼兒聆聽音樂、表現音樂的興趣。如歌曲《小樹葉》,第一段歌詞表達了小樹葉離開媽媽后傷心、害怕的情感色彩,演唱中充滿傷感、恐懼。而第二段歌詞則表現了小樹葉勇敢的面對現實,憧憬美好的春天,感情的處理也是樂觀、向上的,演唱中要體現愉快、興奮的情緒。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教師配上生動的故事,聲情并茂地講述秋天和春天小樹葉的變化,通過這樣生動有效的誘導,牽動幼兒的情感,使幼兒在心靈情感上有所觸發,發現了身邊原本平凡的事物是多么的美好,撩動了幼兒的心弦。
三、優化活動,促進幼兒情感的表達
幼兒情感的發展需要通過幼兒不斷感受、體驗、理解才能逐步深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情感表達,既是情感教育的目的,也是強化幼兒情感體驗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音樂教學中應當是幫助幼兒借助恰當的聲音、動作、表情、姿態等表現出音樂的情感變化,所以應改進音樂教學的方法,全方位地精心組織、安排、優化每一個音樂活動。讓幼兒根據自身的感受來表達歌曲的情感。
1、創設情景,情隨音至。
日常教學中我們常讓幼兒有表情的表演,但總會出現毫無表情生硬的演唱,表演的激情提不上來,也就是內心感受體會不到,只要有了內在的感覺,動作才有韻味,面部的表情才能自然地表現出來。因此,在教學中,不論是哪種形式的音樂,只有設置一定的情節讓幼兒去體會,去感覺,從心到身,從身到心,才能進入角色,進入音樂。如歌曲《小海軍》,我們創設一個戰場殺敵的情景,幼兒身臨其境,孩子們在音樂中猶如真的上了戰場,個個義憤填膺,握緊小拳,一會蹲下來,一會躲到掩體后面,一會沖出去,對著“敵人”開炮、打槍,他們把憎恨敵人的情感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激發了孩子強烈的愛憎情感。幼兒在歌唱時由于相互感染,不但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健康的情感體驗也如汩汩清泉在孩子的心頭流淌。
2、唱動結合,潤物無聲。
音樂本身是一門表演藝術,它能為幼兒提供情感表現的機會。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好動不好靜,再加上音樂刺激幼兒聽覺,因此,在聽音樂、唱歌時,孩子對聲音產生想象,并與其知識、經驗產生共鳴時,便隨即會“動”起來,會隨音樂踏腳、拍手、做各種即興動作等。這種動是一種對音樂的表現,是孩子內心感受音樂的一種外部反應,也是感受音樂的深化。所以我們就應該讓幼兒在唱歌時,身體的各部位自由地活動。可以與歌詞匹配,也可以不匹配,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身體動作,就可以大膽表現,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音樂,這時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思維的催發作用在幼兒身上會得到了神奇的體現。如歌曲《小雨點》就是讓幼兒在了解歌詞內容,聯想小雨點落在花池里、花兒樂得張嘴巴。落在漁池里,魚兒樂得搖尾巴。落在田地里,苗兒樂得向上拔的景象,用動作表達歌曲內容的歡快的情緒。幼兒通過自身藝術動作的參與,滿足了好動的心理需要,感受到了音樂與動作的直接體驗,在足夠時間與空間中,使幼兒充分享受到了參與音樂和動作表現的“樂趣”,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就在幼兒唱動中,悄然地萌發出來。
樂由情而發,情由樂而動,音樂與情感有著密切聯系。一次成功的音樂活動、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對幼兒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強調以情感人,以樂動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情感,讓幼兒在濃厚的情感教學氛圍里,探索音樂之美,感受音樂之情,讓其身心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磐石市幼兒園)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情感教育】相關文章:
• 中日差距從幼兒園開始
• 幼兒園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 幼兒園信息化管理系統
• 走訪阿爾德朗斯村幼兒園
• 幼兒園區域活動概念辨析
• 幼兒園創意美勞探索研究
• 幼兒園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三個有效途徑
• 別讓農村幼兒園“帶病生存”等
• 淺談幼兒園歌唱活動的有效開展
• 淺談幼兒園中的“小幫手”現象
• 幼兒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