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意美勞指的是美術和手工的結合,強調幼兒的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內心體驗、鼓勵與眾不同的創造表現。內容豐富:包括紙工藝術、立體造型、生活藝術創作、立體彩繪、創意撕貼、排水畫、玻璃畫、蓋印畫等,材料多樣:包括彩色卡紙、牛皮紙、繩子、扣子、毛球、羽毛、各類廢舊物品等。因此創意美勞更加符合3至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關鍵詞】創意;探索;研究
一、設計豐富的主題活動,為實施創意美勞教學提供必要條件
主題活動是以一個話題為中心,進行延伸擴展,進而形成更多的話題和活動,在活動中貫穿各領域的培養目標。主題活動貼近日常生活,幼兒興趣高,具備系統性、靈活性的特點。同時主題活動更注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為孩子設計了貼近幼兒生活的、豐富的主題活動,每個大主題包含許多活動,有繪畫、手工制作、創意繪畫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創作熱情。
(一)創作來源于生活,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是主題活動生成的重要來源。我園位于美麗的小區內,小區景色宜人,一年四季繁花交替,春季迎春、玉蘭、串紅、桃花、杏花、梨花、梔子競相開放;夏季河邊鼠尾蘭草繁花似錦;秋季瓜果飄香、桂花雨點般隨風飄落;即使冬天也有月季、杜鵑迎風開放。一年來幼兒園結合幼兒周邊生活設計了季節性主題活動,如:《春天的景色》《夏季服裝秀》《水邊的鼠尾蘭草》《涼鞋城》《多彩的秋天》《雪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二)以幼兒身邊熟悉的親人為創作基礎的親情主題活動。幼兒的社會交往基礎是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因此,我們設計了《我就是我》《我愛媽媽》、《帥氣爸爸》、《我的爺爺奶奶》等體現親情的主題活動。
(三)以身邊好朋友為主題的友情主題活動。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是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能夠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是幼兒社會性交往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為幼兒設計了體現友情的主題活動《我長大了》、《我的好朋友》。
(四)開展節日主題活動,豐富幼兒生活經驗。開展幼兒園節日活動的目的在于豐富和拓展幼兒活動的機會,提升、整理幼兒個體、零散的經驗。并且在幼兒參與的過程中,教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能力強弱分配不同難度的任務,使每個孩子都能夠體驗成功的快樂。我們開展的節日主題主要有《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美麗的老師》《中秋節》《快樂新年》等等。
二、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是創意美勞教學活動實施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教育和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都發揮出來,使其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時,為了保障尊重幼兒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我們主要采取了分組教學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帕夫雷什中學的阿 ?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薩克兩位教師根據學生的智能將學生分組進行分層教學,效果極為明顯。這對我們啟發很大。幼兒園教育更應該將情感教育放在首位,接下來才是能力、知識、技能的學習。我們將孩子按照兩種方法進行分組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一)按能力分組,實現個體差異的因材施教。我們按照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進行分組。第一組里的孩子對美術活動充滿了興趣,喜歡挑戰,具有創新精神。對這些孩子來說,除了完成教學目標外還要另外制定超出目標要求的更高的目標。比如在《我愛媽媽》主題活動中,我們對這部分孩子提的要求是除了能夠表現出媽媽的樣子外,還能夠根據媽媽的職業給媽媽穿上合適的衣服,并表現出相應的背景。
第二組里是一些創造性一般,但是對美術活動感興趣又很認真、用心的孩子。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老師的既定目標很好的完成作品,但是思路不夠開闊,成品很完美但是缺乏創意。針對這類孩子的指導我們更傾向于給孩子更多的經驗,讓他們在充分觀察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比如在《春天的景色》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帶領孩子觀察小區春天的變化并拍攝照片,請這組孩子觀察多幅作品及圖片而不僅僅模仿用來欣賞的教師作品。孩子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夠創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
第三組里的孩子動手能力一般,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獨立完成作品。這類孩子需要教師給予信心,在指導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始終保持正面引導,并且不斷肯定孩子的作品成果。在創做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適時的幫助。比如在《我的媽媽》這一主題中,孩子會出現不確定自己表現的媽媽是否符合教學要求,有的孩子會在八開的紙上畫很小的媽媽的樣子,而有些孩子會超越紙張畫出大大的媽媽。老師在指導過程中要肯定孩子的構圖,并且能夠在孩子完成作品后幫助孩子運用剪貼的方式將過大、過小的作品粘貼在大小適宜的卡紙上,滿足孩子對成品的要求。
第四組的孩子動手能力發育遲緩,雖然已經五歲仍然處于涂鴉期。握筆對他們來說都有些困難,更不用說完成教育目標。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會根據孩子的能力從新制定他能夠達到的目標。比如在《我愛媽媽》這一主題活動中,有個孩子只能夠畫出圓形,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及時調整教育目標,請孩子畫出大大小小的圓形,并在圓形中點點,變成了大大小小的餅干,主題改為《送給媽媽的禮物》,孩子們同樣能夠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按興趣分組實現幼兒自信心發展的因材施教
1.按幼兒對創作材料的興趣分組。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會給孩子提供不同的創作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比如在《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四組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第一組:油畫棒,第二組:水粉,第三組:撕貼,第四組:立體造型。創作材料由簡到繁,最基礎的創作材料是油畫棒,每個孩子都能很熟練的使用;水粉的使用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對顏料特性的熟悉、對軟毛筆特性的感知、以及調和、涮筆的技能等等;撕貼是在對構圖有空間感知能力的基礎上的一種創作活動,也包含了一些技能:小肌肉對紙張的控制能力、粘貼時的構圖能力、對不同材質的運用能力等等;而立體造型對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是一種挑戰,班上有部分孩子恰恰需要這種自我挑戰,在戰勝挑戰中獲得成功感。
2.按幼兒對創作內容興趣進行分組。同樣的創作技法可以運用在不同的畫面中去,孩子們感興趣的對象往往不僅僅是一種,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對相同技法不同內容的課程按照幼兒的興趣供他們自由選擇。比如《春天的景色》這一主題里面有迎春花、桃花、柳樹、梨花,相同的技法是點彩。我們請幼兒自由選擇創作內容,依據幼兒的選擇進行分組:黃色組的點迎春花、粉色組的點桃花、綠色組的點柳樹、白色組的點梨花。一個教育活動中產生了四組不同的作品,孩子們十分感興趣。
三、美工區自主活動是創意美勞個性化表現途徑
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區域活動是一大特色。每次主題活動時,都會相應地組織一些區域活動,區域活動是主題教學的一部分。美工區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創作材料,并且沒有主題限制、沒有材料限制,更加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能夠滿足幼兒創作需要,提升創作空間。比如在節日主題《快樂新年》活動中,美工區的延伸活動就是制作新年禮物送給朋友。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各類紙張:色卡紙、手揉紙、皺紋紙、包裝紙、牛皮紙等等;各類創作材料:水粉、油畫棒、棒棒彩、水彩筆、花布、毛條、絲帶、彩球、麻繩、扣子、寶麗球等等;各類粘合劑:雙面膠、透明膠、白乳膠、漿糊、膠槍、鉆膠等等。孩子們可以在美工區根據自己的需要創作各種各樣的禮物,材料的投放為孩子個性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幼兒園創意美勞探索研究”課題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面向全體幼兒,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特點的孩子的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美術教學活動,不僅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還讓每一位家長感受到了孩子們在美術創作活動中的快樂,使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認可中獲得成就感。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會繼續關注每個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發掘幼兒內在的潛力,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使幼兒體驗到創作的快樂,激發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欲望,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 [蘇]蘇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幼兒園創意美勞探索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實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 2949名幼兒園兒童健康體檢結果分析
• 第三屆中國幼兒園園長大會綜述
•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
• 舞蹈教學幼兒園論文
• 村級幼兒園發展的困境
• 運用有效管理促進幼兒園和諧發展
• 美國幼兒園給家長的備忘錄
• 誰來“供養”幼兒園
• 生病了,還能去幼兒園嗎
• 探微幼兒教育的不足及對策
•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