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是幼兒園保教業務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直接針對保教工作實際問題與困難確定的,組織好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對于提高全園保教質量和教師業務素質是十分有益的。在我園教研活動中存在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教研形式單一、教研效果不顯著等問題。如何讓我園立足于幼兒園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改善教師自身的教育行為,達到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目的,并通過園本教研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做了新的嘗試:
一、使教師成為教研活動的主體
1、教研活動內容來自教師的需要
以前幼兒園總是在學期初根據自己的觀察找出教師們應該彌補的不足,加以總結作為教研活動的內容,再去組織教師們一起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許多教師對安排的教研內容并不感興趣,參加教研活動總是心不在焉。通過反思和與教師的談話,發現原來制定的教研內容并不是教師需要和感興趣的,參加這樣的教研活動雖然說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離幫助教師們真正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還有很大的差距,要調動教師們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就應該從實際出發,努力去尋找他們的需求,把他們的需求作為教研活動研究的對象,以解決教師工作中的難點為重點,激發教師的內驅力,使他們成為研究的主人。現在,我們在制定教研內容的時候總是先找教師們聊聊,聽聽他們的意見,找出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和薄弱環節,然后再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研內容。這樣一來,教師們通過參加教研活動解決了問題、彌補了不足,自然很樂意參加,而且興趣很高。
2、根據教研內容的不同選擇參與對象
(1)全體參與:一些共性的研討內容需要全體教師參與,這也是比較普遍的。如:同時培訓、課改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的研討等。全員參與教研的優勢是省時、信息傳遞快、見效快。
(2)分年齡段參與:某一些教研內容是比較適合某一年齡段的,那么就沒有必要全員參與,如:《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適合小班段的教師參加研討;《如何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適合大班段的教師參加研討。分年齡段參與教研的優勢是針對性強、避免浪費其它無關人員的時間。
(3)課題組參與:各課題組都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課題研討活動。這類研討適合承擔課題研究任務的教師參與,因為它有很強的階段性與連續性,是比較專項的一種研究。課題組參與教研的優勢是能夠使課題研究持續深入地進行。
(4)學科組參與:課改以來,在提倡學科整合的同時仍應注重學科領域的縱向深入研究。開展某一學科領域的研討可請目前擔任此學科的教師參與研討。這樣,她們所提的問題有針對性、所想的辦法可行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類的問題。
(5)新教師參與:每個幼兒園都有新教師和老教師,新教師經驗不足,對課改精神的領會不如老教師,因此,就要經常性地組織學習、培訓、研討。如:《幼兒常規的管理》、《各種文字資料的書寫》、《教材的合理安排與使用》等,新教師要進行不止一次的培訓,老教師若參加這類的培訓會覺得是學一些“老掉牙”的東西,浪費她們的時間,不僅沒有效果反而產生厭煩情緒。
(6)園內外參與:我園是青海省農牧區教師培訓基地,承擔了指導培訓農牧地區的教師的任務,為了發揮基地的引領作用,我們認為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可推廣的教研活動都邀請跟崗教師參與。如:課題的階段成果匯報展示、專題的教研活動等均可邀請跟崗教師參加。這樣,可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同時,在研討過程中也可聽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聲音,對提高我園的教科研水平、辦園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7)自由組合:教師們在一起常常會就當天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拿來與同伴交流,并展開討論,這是一種自發的、比較自由的研討,愿者參與。教師們在這種隨機的、輕松的、愉快的談話中解決了一個個的小問題。
二、改變教研活動形式
教研形式的靈活多變,可吸引著教師,激發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我們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教研形式:
1、學習培訓:一般有文章學習、網上信息收集、外出培訓學習、業務培訓、通識培訓等。這類學習,要求教師要做筆記、寫體會,交流自己的收獲與感受。
2、交流學習:一般有獲取信息的交流、經驗做法的交流、想法看法的交流。
(1)獲取信息的交流: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我們發動全體教師都參與到信息的收集工作中。如:課改后,幼兒園的區域改革較大,為了了解各地的改革情況,吸取別人的精華,我們布置全體教師來個“關于《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信息收集大行動”。教師們通過各種渠道去學習并收集相關的信息,經過自己的過慮、篩選、整理后,教研活動時拿出來與同伴交流。這樣教師獲取的信息是立體的、全方位的,有利于她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一個問題、認識一個問題。況且,教師個體在學習、過慮、篩選、整理信息時就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
(2)經驗做法的交流:幼兒園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老教師有老經驗,新教師有新舉措。因此,交流各自的經驗做法有利于教師們互相借鑒、共同提高。如:我們組織教師開展《科學管理班級》、《主題活動的實施》、《親子活動的開展》等活動的經驗交流,效果頗佳。
(3)想法看法的交流:一般就圍繞一個問題以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如:《談談對課改的理解、想法》、《班級區域活動的規劃》等,教師們沒有主配角之分,她們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種氣氛比較寬松、融洽,但不能散散結束,必須提煉出一些主要觀點,形成共識。
3、研討:研討是最主要的教研形式。它的類型很多,有觀摩研討、案例研討、三題研討(問題、課題、專題)、參與式研討、對外公開研討(教研活動對外開放,讓外人參與)、診斷式研討、辯論式研討、網上爭鳴與討論等。
通過對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內容、形式、方法的不斷探索與改進,有效激發了我園教師參與園本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使教師在參加教研活動中真正成為一個教育者,并使教育者的素質得到提升,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群體的專業成長,推進了我園幼教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
【淺談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新嘗試】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策略
• 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討
• 如何在大自然中實施幼兒園教育
• “幼兒園美術教學法”實踐性研究
• 淺談農村幼兒園的課程實施
• 在幼兒園門前
• 幼兒園開展親子閱讀的實施策略
• 淺談幼兒園的分區活動
• 幼師生頂崗實習幼兒園論文
• 淺談幼兒園的保育工作
• 幼兒園主題墻創設的幾點思考
• 幼兒園區域活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