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級是幼兒學習生活的一個小集體,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不僅包含了科學的生活常規,還包含了交往和實踐規范活動中的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對幼兒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此外,良好的常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維護正常的保教秩序,是教師開展活動的前提條件。因此,幼兒園常規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在長期擔任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工作中,我認為要使幼兒園班級管理卓有成效,則必須要有一些基本方法的準確運用。
【關鍵詞】班級管理;常規教育;方法
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教師主要是通過指令性的口頭語言、誘導、訓斥、批評等方式去強化紀律,同時結合教師的親身體驗、鼓勵、說理等方式去完善常規教育的管理方式,以達到預定的目標。這就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指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不能滿足幼兒需要的常規。幼兒的很多違規行為實際上是由于常規的不合理導致的。最明顯的是一些活動不允許有聲音和打鬧,吃飯、上廁所、甚至排隊走路都不能有聲音,除此之外,對于上課的紀律要求也很嚴格的,“眼睛看老師、小手放腿上、兩腳并攏、不舉手不能發言”,這對處于好動時期的幼兒來說,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作為教育者來說,當常規由一種互惠的規則變成了一種束縛,那它就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我們需要通過以下三點方法去改變和完善班級管理。
一、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
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的創設,對孩子優良習慣的常規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這種氛圍里,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學習的環境。尤其小班幼兒,這點對他們十分重要。我們知道,小班時期是養成各種常規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情感依戀強烈,特別渴望得到教師感情上的關愛與呵護,這就要求我們更要營造好與家庭相似的寬松、溫馨的環境,以便讓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教師應該每天主動熱情地接待孩子,和他們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溝通與交流。
在中大班時期,我們除了繼續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外,還注重對幼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環境的創設、物品的擺放方面,都充分尊重幼兒,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共同商量、共同創設。這樣既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喜悅和責任感,也能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使教育深入到他們的情感中。
二、轉換角色觀念是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級管理者必須由權威觀念向服務觀念轉換。傳統意義上的班級管理者是管理整個班集體的權威,所有班級的一切活動計劃活動安排、活動規則都是班級管理者一個人制訂,配班老師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長都聽從安排,被動地配合開展活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在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安排時,班級管理者要大膽放權,由權威的前臺走向服務的后臺,讓孩子、家長、配班老師和阿姨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大家都能保持齊心合力的合作,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每學年都要召開家長會,以往都是由班主任一人包辦,唱獨角戲。本期,我進行了改革嘗試,讓家長先討論家長會應該怎樣開,希望了解什么內容,需要老師做哪些工作,對家長的意見進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據家長意見,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同時讓家長和配班老師參與班級規則的制定和討論,這樣的家長會,讓家長也成為育人的主體,樂在其中。在以后的班級常規中,我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討論制訂各種活動常規規則,孩子們不僅表現積極,而且對常規的遵守也特別好。
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班級管理
家長參與學校育人中來,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一項經驗。從此可以看到,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于是,我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幼兒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它的特有地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園合作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有些活動我們或征求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參與互動。根據以上情況,我們確定了在班級管理中家園結合的目的: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行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得更好 為了使家長進一步明確配合的內容,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組活動等。家園間要建立經常性的雙向溝通,家園雙方要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這樣我們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成共識,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總之,幼兒園班級管理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需要長期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線教師和管理者在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理念指導下,不斷地探索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新思路,反思幼兒教育的管理模式與方法,明確常規教育的長期目標和方向,促進幼兒各方面和諧發展,共同努力,讓幼兒健康成長,讓幼兒園教育管理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酈妍,建構主義視野下教師能力構成與師資培養[J],安徽教育,2003,(10):21-24
[2]侯莉敏,論幼兒的規則教育[J],教育導刊,1999,(3):13-14
[3]張其龍,幼兒園小班常規探析[J],學前教育研究,1991,(4)
[4]劉晶波,社會學視野下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社,2006,75
[5]鄭三元,幼兒園班級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的有效運用】相關文章:
• 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初探
• 幼兒園中國傳統節日課程研究記錄
• 也談幼兒園新教師的培養策略
• 幼兒園游戲教學實踐的個案研究
• 學前教育節奏訓練方法探討
• 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的調查與研究
• 衛生保健工作對幼兒園的重要性
•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綜合素質訓練探究
•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語言教學 “五法”
• 淺談幼兒園團隊文化建設
• “以人為本”的幼兒園教育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