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小熊沒有家》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開展音樂活動,培養團結協作,互相謙讓,不要只顧自己,多為別人著想的良好品質,學會唱《小熊沒有家》這首歌,感受音樂之美,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小熊沒有家》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會唱《小熊沒有家》這首歌,感受音樂之美。
2、通過開展音樂活動,培養幼兒團結協作,互相謙讓,不要只顧自己,多為別人著想的良好品質。
3、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重點難點
唱好《小熊沒有家》這首歌,有秩序地做游戲。
活動準備
在活動場上畫一個大圓圈,圓圈邊上往外畫各座距離相等的房子。
活動過程
1、上課了,我走進教室向幼兒宣布這節課是開展室外音樂游戲活動。小朋友,你們喜歡嗎?(激起興趣)然后讓幼兒拿自己的椅子一個跟著一個走出教室到活動場去,找到自己的家,坐下來,不許搶要房子。可是到了場地,他們亂轟轟地搶要房子。老師說哪個先走到房子,這房子就是誰的。
2、學唱歌。老師先這首歌。問:小朋友,你愛唱這首歌嗎?幼兒齊聲說:愛。老師先領教幾遍,接著讓幼兒跟老師一起唱兩三遍。一個娃娃一個家,小熊小熊沒有家,小熊是誰呀?我們要找到它。喲,小熊是誰呀?小熊就是它。)哪個小朋友會唱了,能給大家聽嗎?指名唱。一齊唱。
3、做游戲。請小朋友站起來,反椅子背靠靠里面。然后一邊唱歌一邊圍著圓圈快速走,唱歌唱到“喲”時,每個人找到椅子坐下來,哪個先坐下,這個房子就是他家了。注意一個人,一座房子,不許搶房子。老師和你們一起做游戲,房子比我們人數少一座,哪個找不到房子,小熊就是誰了。開始做游戲了,老師和幼兒邊唱邊朝圓圈快速走。唱到最后“小熊是它”時,那個找不到房子的小朋友哭了。邊哭邊說:“我不是小熊。”其他小朋友笑了。老師走過去說:“沒關系,你是聰明的孩子,怎么會是小熊呢?我們再做一次游戲,好嗎?”老師再和他們做游戲。老師故意找不到房子,幼兒大聲喊“小熊就是老師。大伴都笑了,那哭著的小朋友也笑了。最后做一次,大家開心地做游戲。
教學反思
1、 組織幼兒活動,讓他們有秩序,排好隊去,不爭不搶。可他們不聽。
2、做游戲時,小孩子總是搶坐在椅子上,認為有了家是好孩子,沒有家是小熊,是壞蛋。接著老師轉換角色,當了小熊,改變了學生的看法。隨后,順其自然,唱起歌,做游戲,走開心,不再你爭我搶了。
小百科:家是兒童社會化,供養老人,是滿足經濟合作的人類親密關系的基本單位。從關系來說,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緣和收養關系的人們長期居住的共同群體。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熊沒有家》含反思】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中班教案《送我一支玫瑰花》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