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教案《兩只老虎》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嘗試創編歌曲,愿意在教師的示范和鼓勵下大膽地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歌曲,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音樂《兩只老虎》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愿意在教師的示范和鼓勵下大膽地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歌曲。
2、嘗試創編歌曲。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進場音樂《母鴨帶小鴨》,兩只老虎圖片(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尾巴),各部位可靈動的大象兩只,小貓、小兔、小狗圖片各兩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母鴨帶小鴨》
二、復習歌曲《兩只老虎》
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們,瞧,這兒有兩只老虎,《兩只老虎》的歌都會唱吧?快,唱給大家聽聽!”
師生共同練習第一遍
師:“剛才小朋友唱得真好,我發現有的小朋友還做出了好看的動作呢,讓我們一起加上好看的動作來唱一唱,跳一跳吧。你們可以和老師做不一樣的動作哦!”
三、創編歌曲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大象
師:“剛才兩只老虎哪里奇怪?”
幼:“沒有耳朵和尾巴。”
師:“對了,真棒,我們這兒還來了兩只大象呢!跟大象打個招呼。”
幼:“大象你好。”
師:“如果要把它們變成奇怪的大象,可以把什么地方變沒了?”
幼:“(1)、(2)”
師:“現在,它們變成了兩只奇怪的大象。一只沒有(幼:)一只沒有(幼:)真奇怪,真奇怪!”
師:“真棒,唐老師忍不住想把它唱出來呢,我們來聽聽。”
師唱
師幼一起唱。
師:“還可以把大象的什么地方變沒了,讓它們變成奇怪的大象呢?”
幼:“(3)(4)”
師:“一只沒有(幼:),一只沒有(幼:),真奇怪,真奇怪。”
師:“小朋友你們也來唱唱吧?看誰最能干!”
幼兒大聲唱,教師可小聲引導幼兒唱。
師:“真棒!小朋友們真聰明。瞧,我們班還來了一些小動物呢。看看都是誰啊?
教師一一出示小動物給幼兒觀看,幼兒分別認識并說出小動物名稱。
師:這些小動物也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想想看它們如果沒有了什么,就會變奇怪了,然后再與好朋友試試,怎么把它唱出來。”
2.幼兒操作,談一談、說一說
師:“好,小朋友們有沒有想好?”(幼:)那哪組的小朋友想先來唱給我們聽聽的?(幼唱,一起唱)
師:“你們是把什么地方變沒有的?”(幼:)
師:“那我們來唱唱看。”(邊唱邊做動作,一起進行表演)
師:“我們再來看看,你們是把什么地方變沒有的?”(猜謎形式,該幼兒做動作,讓其他小朋友先猜)
師:“我們來唱唱吧。”
四、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把這么多的小動物變奇怪了,真棒。外面還有好多小動物呢,我們去瞧瞧,也把他們變奇怪吧!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較高也比較投入,能夠真正融入到我為他們創設的氛圍之中。活動開始以復習《兩只老虎》歌曲中,兩只老虎哪里奇怪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出話題,激起幼兒興趣。到了之后有小動物出來和我們認識,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十分開心,與小動物的互動較好,接著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其它小動物,從唱歌曲,到幼兒分組進行仿編歌曲,都圍繞情境展開活動。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他們肯定坐不住,所以我采用這種情境的設計,讓幼兒在走走、唱唱、跳跳中學習很適合幼兒也便于進行音樂教學,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的學習。活動中的分組創編,培養幼兒的小組競爭意識,效果也不錯。總的來說,幼兒對該活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如果在活動中能夠運用PPT教學,創造出森林的背景,小動物制作成動畫,小朋友一定會更感興趣,效果一定會更好的。但也由于缺乏教學經驗,整個活動中,沒有太大情緒的起伏變化,在之后的各個環節中對幼兒的情緒也沒有很好的調節。例如:小兔的聲音,應該用比較歡快的、跳跳的聲音來演示;在幼兒創編后表演歌曲這一環節中,與幼兒互動也不好,沒有很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小百科:《兩只老虎》是根據一首在法國叫做《雅克兄弟》(另譯《雅克教士》、在德國叫做《馬克兄弟》、在英國叫做《約翰兄弟》)的歌曲重新填詞改編成的兒歌。在中國,將第一二句的“雅克弟兄”改為“兩只老虎”,歌詞大意也改為這只老虎沒有眼睛(或沒有耳朵),又或沒有尾巴而驚嘆其“奇怪”。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兩只老虎》含反思】相關文章:
• 大班音樂《鐘表店》教案
• 大班音樂活動:動物猜謎歌
•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問候舞》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藍天白云》
• 幼兒園大班教案《請你和我跳個舞》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小青蛙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熊和蜜蜂》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老鼠和貓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機器人》含反思
• 大班音樂教案《小老鼠和啤酒桶》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我是快樂的小蝸牛》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泥娃娃》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