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征友啟事》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模仿小牛征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兩個征友啟事的不同,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語言《征友啟事》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兩個征友啟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征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兩個"征友啟事"的范例
2、錄有故事內容及"征友啟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征友啟事"一段故事內容的磁帶。
3、與幼兒人數相符的《快樂閱讀》圖書。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朋友"
1、教師和幼兒隨音樂玩"找朋友"的游戲。
提問:剛才我們玩的是什么游戲?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歡交朋友,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互相幫助等詞語)可是有一只小牛犢一個朋友也沒有,它會怎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孤單、寂寞、悶悶不樂等,豐富幼兒詞匯)比較兩個征友啟事的不理解第一個征友啟事1教師出示第一個征友啟事,請幼兒自由閱讀。
2、請幼兒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即不認識的字,教師幫助幼兒認讀。
3、教師和幼兒共同
4、閱讀。提問:征友啟事中的"征友"是什么意思?小牛犢想要找什么樣的朋友?
5、聽錄音(征友啟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征友啟事)提問:第一張征友啟事貼出后,都有誰來了?為什么他們興奮的走來又失望的離開?
(二)理解
第二張征友啟事教師出示第二張征友啟事,請幼兒閱讀。提問:兩張征友啟事有什么不同?這回能找到朋友嗎?為什么?
1、教師請幼兒將《快樂閱讀》書翻到"征友啟事"這一故事并跟隨錄音機輕聲閱讀。
2、教師巡回指導
3、幫助個別幼兒指
4、讀。提問:第幾張征友啟事幫助小牛犢找到朋友?都有誰愿意做它的朋友?誰能陪它做什么?
(三)討論:通過這兩次征友
1、小牛犢懂得了一個道理,
2、相信小朋友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3、是什么呢?你們來說說?
(四)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活動反思:
一、抓住主線,貫穿課堂
全文有11個自然段,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后上成“流水帳”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兩份征友啟事作為主線,然后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
二、語言訓練,隨手拈來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征友啟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征友啟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征友啟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
當故事發展到貼出第一則征友啟事后,我對文本進行了升華,讓學生想象:“假如我是___(山羊、馬駒、獵狗、花貓),當我搖著頭離開時,我會對小牛說___”。此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到第一則征友啟事貼出后,小牛沒有交到朋友,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交朋友時不能對朋友的要求太高。當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征友啟事的結果部分,通過反復分角色朗讀動物們對小牛說的話,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征友啟事的成功, “好”與“不好”的兩則征友啟事造成不同后果的難點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在邊學習語言,邊享受著語言帶給我們的美妙和幸福感。
三、個性閱讀,不拘一格
小牛沒有找到朋友,心情會怎樣呢?文中寫到小牛去找老牛訴苦,“訴苦“!兩個字對于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以理解,怎樣使這里的“訴”能“苦”出味道來呢?我讓學生看插圖,體會小牛的心情。學生加上了“小牛難過地說”“傷心地說”“垂頭喪氣地說”……等描寫心情的詞語,然后我請學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著小牛訴訴苦吧!學生將這句話讀得有了滋味。
本課以“朋友”開始,以“朋友”結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后,我趁機讓學生說說自己想找一個什么樣的朋友。學生學會了用上“或者…或者…或者…其中一點…”
小百科:啟事是機關,團體,單位個人有事情需要向公眾說明,或者請求有關單位,廣大群眾幫助時所寫的一種說明事項的使用文體。
【大班語言教案《征友啟事》含反思】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