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成為高校的熱門行業,學前教育課程的設置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部分高校在學前教育課程設置方面普遍存在課程形式單一、實踐活動少等現象,高校應該深化學前教育課程活動和改革理念,轉變學前教育發展模式,有針對性根據幼兒所需發展理念進行創新,并在此基礎上實行課程模式上的改革,以此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更好發展。
關鍵詞:
學前教育課程;存在問題;改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幼兒園打破傳統單一的課程形式,開始實行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對幼兒來說,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開端決定上層建筑的建設,能夠適應自身性格特點的教育模式對幼兒來說十分重要,由此可見,課程結構是課程的核心部分,也是其具有可掌控性的因素。
一、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分析
一般來講,學前教育課程結構分為三部分:分別是課程的類別、構成課程的學科、構成課程的因素,我國學前教育課程正處于不斷發展之中,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阻礙,導致課程設置方面嚴重同化,理論知識取代實踐活動屢見不鮮。目前,業界普遍將幼兒園課程設置分成基礎課程、游戲課程、特色課程三種,基礎課程即幼兒園當中的理論課程,在我國大多數教育機構開展的課程當中,大都是以主題教學活動為主,分科教學為輔,少數的機構以領域性教學為基礎課程。游戲課程是指幼兒園根據不同孩子性格、語言、動作等行為設立游戲項目,不同類型的游戲玩法開發不同區域的智力,但游戲課程不包括戶外活動和環境區域活動。特色課程開設即為了彰顯孩子自身特色,可由孩子自主選擇課程,多以藝術教育課程為主,還有一些閱讀和英語相關的內容。
二、課程設置上學前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結構單一
一直以來,高校在學前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側重理論講解,忽視特色技能培養,這是教職人員特有的教育觀念。目前幼兒園課程設置傾向于外在成果的表現,家長可以直觀看到孩子學會了何種技能,迎合了社會和家長的培育要求,如閱讀即可看出漢字詞匯量,英語單詞可以考察背誦情況,藝術課可以看到作品展示。幼兒園對于這些相同課程結構模式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不論孩子先天條件是否符合,都去開展同類型的課程,并且授課完全依賴教材、教具,缺乏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教育實質即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師范類學前教育實踐課程僅占總課時的6%,即使理論知識儲備量充足,缺少實際講授經驗依然后會出現問題,高校應該增加課程結構多樣性,鼓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走出學校,通過實踐總結經驗。
2、課程理念偏差
學前教育存在之初即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需要人才也越來越迫切,教研人員壓力逐漸累加,因此高校對幼兒教師培養逐步嚴格,在掌握基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藝術才藝技能。但是我國高校對藝術門類課程不管夠重視,部分高校只開設了基本的繪畫、舞蹈、音樂,缺少像戲劇、鋼琴、綜合才藝這類高層次的課程。由于幼兒園開展的課程門類較多,缺乏系統課程體系,導致幼兒面臨多種紛雜的課程迷惘厭學,這種缺乏實踐聯系的課程不符合幼兒整體認知方式,從而增加多余的課業負擔,如今,幼兒園的課程理念提前進入小學教育,課程所占比例明顯加大,造成很多孩子戶外游戲和活動時間少之又少。
三、面對學前教育課程弊端的改革措施
1、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理念
從我國學前教育機構課程結構現狀分析,不難看出,多元的教育趨勢已經慢慢顯現出來,但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面臨這些問題,首先要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理念,理念是發展教育的靈魂,只有創建一個合理的理念,才能夠引導學前教育機構開展合理具有創新意義的課程結構。我國的學前教育課程理念逐漸轉步入整體化和綜合化進程,但實際情況卻與理論大相徑庭,幼兒教師很難將所學到的理念轉化為實踐操作,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不僅是理念研究者,還要成為指引者,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穿插教學實踐操作,如建立學前教育中心、幼兒實踐室、兒童行為觀察室,從實踐教學的角度開展課程理念,注重強調模擬場景的真實性,建立課堂表現教學環節,從而促進學前教育課程科學發展。另外,還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2、優化學前教育課程結構
我國對于學前教育逐漸重視,新近頒布的《教育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到2020年普及學前教育發展目標,社會累計需要220萬幼兒教師,平均年培養量達到24萬左右,高校主要培養素質高尚、專業知識深厚、有持續發展潛力并且有自主創新精神的教師,因此,各大高校積極規劃全新的課程結構,新增了專業技能課程、藝術類課程及實踐運用課程。首先,對于基礎課程、游戲課程、特色課程進行優化,強調主題覆蓋領域性知識,拋開對各式各樣教材的依賴,結合幼兒自身選擇本園課程結構,其次,充分利用區域活動帶來的價值,開展自主整體的課堂組織形式,追求整體特色理論課程進而融合到幼兒園的整體設計和實踐中。
3、實現與企業的有機結合
只有教育理念和社會實際相結合,教師的專業素質才會顯現出來,部分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只在最后一學期才允許學生到社會上實習,準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在教學實際情景中的以構建。因此,高校應該在課堂中設計教學實踐環節,從始而終的貫徹實踐教學理念,尋找與企業合作的機會,爭取利用高校優勢將有潛力的學生推薦到實習單位中去,讓學生有計劃的感受到各個領域真實狀況。
四、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學前教育課程處于摸索階段,教師應該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尋求一條適合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道路,站在幼兒的角度實施學前教育活動課程和教育理念,追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者:薛莉 單位:泊頭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范書婷.關于我國前教育課程結構現學狀分析[J].亞太教育,2016,(05):14-17
[2]董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雙語幼教方向)課程設置研究綜述[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5):18-21
[3]李敏.焦點與轉向:我國學前教育質量研究述評[J].教育研究,2016,(04):13-19
【學前教育課程結構分析】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 學前教育學生人文素養培養
• 檔案袋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 學前教育中武術課程的重要性
•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綜合能力培養
• 高職學前教育手工制作課程分析
• 幼兒學前教育分析(3篇)
• 隱性分層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 學前教育教學效果改進方法探究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研究(4篇)
•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研究
• 學前教育標準差異教學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