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能大膽想象,并能較完整地表現想象中物體的結構或簡單情節。
2.嘗試運用圓形和橢圓形組合創造多種變化的畫面。
3.體驗繪畫和創造“不一樣的小雛菊”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繪本《不一樣的小雛菊》、記號筆、暈染背景紙、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切入主題
師:秋天到了,山坡上開滿了美麗的雛菊,潔白的花瓣,金黃色的花蕊,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星星點點的光芒,它們都很滿意現在的樣子。只有一朵小花夢想著做一朵不一樣的小雛菊。
二、圖片欣賞,增加感性經驗
(一)減少花瓣數量,初步引導幼兒進行形象遷移。
師:雛菊散發的陣陣清香引來了幾只翩翩飛舞的蝴蝶,小雛菊心想:“如果我有一對翅膀,該有多好,那就和別人不一樣了。”它感覺自己的身體漸漸變得輕盈,抖動的花瓣變成了一對晶瑩的翅膀,它成了一朵“蝴蝶小雛菊”。
師:“蝴蝶小雛菊”聞著果香飛到了一片葡萄園,一串串紫色的小葡萄好看極了。小雛菊想:“如果我的身上也能長出圓圓的葡萄,那肯定就和別人不一樣。”想著想著,它的花瓣上真的長出一粒粒的紫葡萄,變成了“葡萄小雛菊”。
反思:雛菊身體變得輕盈為后面的“夢”埋下伏筆。抖落花瓣,變成“蝴蝶小雛菊”,從簡單地改變花瓣呈現的形態到在花瓣上添加其他植物的典型性特征,為幼兒后面的創作打開思路。
(二)加入動物典型性特征,引導幼兒想象并進行形象整合。
師:這時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跑來了,長長的耳朵,雪白的絨毛,多么可愛,“如果我能變成一朵‘兔子雛菊’該多好。”你們說它該怎樣做才能變成可愛的“兔子雛菊”呢?
師:“兔子雛菊”歡快地在草地上跑來跑去,一只孔雀飛落在對面的樹梢上,小雛菊從來沒見過這么美麗的生物,“如果我擁有這么美麗的尾巴,那肯定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小雛菊會變成什么?它的花瓣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反思:這一環節從幼兒熟悉的兔子的典型形象入手,逐步引導幼兒對動物的特征和雛菊的圓形和橢圓形特征進行想象和整合,為后來的創作搭建支架,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進行有意聯想。
三、展開想象,幼兒創造與表達
師:變成孔雀雛菊后,它很滿意不一樣的自己,高興地笑了起來。小雛菊被一陣笑聲驚醒,原來是自己的個夢。如果夢沒有醒,它還會遇到誰,會變成什么不一樣的小雛菊呢?小朋友們把你對不一樣的小雛菊的猜想畫出來,看看你們的小雛菊和別人的小雛菊有什么不一樣。
反思:以“夢”為媒介,建構虛與實、動與靜相結合的優美意境。開放式提問,發散性思維,給幼兒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
四、欣賞與交流
師:你覺得哪一朵小雛菊最獨特,為什么?
小結: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個孩子也都有著不一樣的夢,希望所有的夢都能被他人溫柔相待,每一個人都能夢想成真。
【中班藝術活動:不一樣的小雛菊】相關文章:
上一篇:大班藝術教案《手形彩繪》4篇
下一篇:大班集體舞教案《卡加布列島》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