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已成為當代人類文化的重要特征。當前,多媒體已成為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的現代資源。隨著幼兒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對多媒體教學認識的提高,多媒體技術逐漸發揮出它在教育活動中的優勢。事實上,很多教師早已意識到聲像結合可以為幼兒營造直觀的教學情境,常常采用圖片、木偶、人物等形象配以旁白或音樂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教學內容。隨著廣大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以其直觀生動和多樣化的互動技術開辟了幼兒教育活動的新天地。這里著重探討如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運用來指導幼兒閱讀,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豐富幼兒閱讀的內容,幫助幼兒積累閱讀的經驗。
一、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點
本著幼兒自主活動、全面發展的思想,教師要根據教育需要制作多媒體課件,使課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優勢。課件是教育理念的體現,成功的課件依賴于教師的課件制作技術與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巧妙滲透。因此,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形象生動鮮明,有美感
制作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求教師善于選擇、運用素材。其次,要求教師有基本的計算機繪圖能力,力求圖像生動鮮明。可將幼兒讀物中的圖像繪制或掃描成計算機中的圖像,也可利用現成的素材庫資料將現有圖像加以組合形成畫面。前者風格統一,時耗較長;后者簡便迅速,但整體感較弱。
2.動畫簡明扼要,有趣味
精彩的動畫固然可以激發幼兒濃厚的欣賞興趣,但過于繁復,需要大量的制作時間。因此,多媒體課件中所需動畫應主次分明,能表達關鍵含義。
3.內容豐富全面,有教益
多媒體課件內容的選擇涉及教師對早期閱讀指導的認識。作為幼兒閱讀的新媒體,課件中應包含豐富的教育元素,使早期閱讀成為早期教育的有效途徑。
4.結構清晰嚴謹,有互動
多媒體課件的互動性可大大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聲像合一營造出一個個生動具體的閱讀情境,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畫面,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但課件的互動性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在互動的設計上要多花工夫,巧妙構思。
在制作課件前,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教學課件有多種運用的情況,如課件是教具,課件是學具,或課件既是教具又是學具。教師在制作前一定要明確課件使用人的特點及其使用目的,這樣才能使所制作的課件符合教學活動的需要。
二、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策略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必須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共同發揮作用。因此,教師不僅要設計好課件,更要在實踐中掌握應用的方法。
1.以“感知一體驗”模式或“感知一探索”模式這兩種早期閱讀指導模式開展教學
小班年齡段多使用“感知一體驗”模式,即引導幼兒學習觀察畫面,指認對應內容,理解書面語言。中、大班年齡段多使用“感知一探索”模式,即引導幼兒在操作查詢、指認討論、理解質疑等過程中形成早期閱讀經驗,發展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良好個性品質。
2.以課件的形象性、互動性促進幼兒閱讀經驗的積累
幼兒早期的閱讀經驗主要是指閱讀圖書的經驗,還包括早期識字經驗和早期書寫經驗。對幼兒來說,閱讀圖書的經驗主要有:按順序翻頁,觀察、理解畫面中圖像和符號的含義,觀察、理解畫面與畫面之間的變化,理解較規范的書面語言,以及理解文字與圖像、符號、聲音的對應關系……了解了幼兒閱讀需要的基本經驗后,教師可以將幼兒需要的閱讀經驗融于多媒體課件之中,使幼兒在生動的、富有趣味的閱讀與操作過程中逐步獲得與其年齡特點相適合的閱讀經驗。如課件中“頁碼按鈕”的出現,可以讓幼兒了解讀物的基本結構。又如“云記號”與問號等符號的閃動出現,使幼兒關注到圖像以外的符號,在閱讀中理解符號的含義。此外,課件中圖像、文字以及讀音對應出現,可以幫助幼兒建立并理解圖像、符號、文字與聲音的對應關系。
3.課件內容的閱讀只是幼兒閱讀的對象之一
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幼兒閱讀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找到早期閱讀的基本方法,并非否定或用課件代替圖書閱讀。教師要在課件制作中架起兩者溝通的橋梁,即同時組織多彩的圖書閱讀,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建構起全面的閱讀經驗。
【運用多媒體課件優化幼兒早期語言閱讀教學】相關文章:
• 《論幼兒語言學習的雙重性與語言教育的多領域滲透》讀書體會
• 注重幼兒的語言表述,及時給予合理回應
• 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經驗
• 快樂識字
• 小班幼兒語言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
• 關于幼兒看圖講述的新看法
• 創設良好的氛圍,提高幼兒古詩學習興趣的研究
• 在故事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 輕輕松松幫寶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也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 在故事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能力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