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是否適宜直接影響幼兒在區域中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本文從區域材料的豐富性和層次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情境性、目標性和低結構性幾個方面闡述了材料投放的適宜性,以期為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提供相應的參考,增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關鍵詞】區域活動 材料投放 適宜性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9-0106-01
區域活動中合理的材料投放能提升幼兒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判斷材料的價值標準是看它是否能為幼兒提供經驗。本文主要從材料特點的角度提出實現材料投放適宜性的建議。
一、材料的豐富性和層次性
區域材料投放要盡可能地做到種類豐富,多?N多樣的材料可以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一方面能滿足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豐富的材料可以使得幼兒的區域活動順利開展,不至于由于材料匱乏打消或降低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同時,材料豐富性并不意味著種類越多越好,要做到適度性,過多反而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造成幼兒草草對待對每種材料,不能充分挖掘材料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此外也要注意材料投放的數量,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投放,比如小班的幼兒大多是平行游戲或獨自游戲,因此要盡可能做到材料人守一份,例如積木區:
【案例】
角色扮演區,明明和樂樂興致勃勃地玩起了過家家的游戲,兩人分別演起了爸爸和媽媽,樂樂問下班剛回到家的明明,“要吃些什么”“蛋炒飯”明明說。之后樂樂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雞蛋,對明明說,“要不你換個別的吧,家里沒有雞蛋了”,“那就土豆絲炒飯吧”。樂樂又去找土豆,結果土豆也沒有,失望地對明明說,“我沒有找到土豆,要不你再換個別的吧”“那你看看有蘿卜沒”明明說。最后兩個小朋友只能失望的離開角色區去其它的區域。筆者看到這一現象后便去角色區觀察了一番,結果看到角色區廚房的籃子里只有黃瓜和西紅柿。
此案例可以明顯地看出區域材料的豐富性對幼兒學習主體性的影響,材料匱乏嚴重阻礙了幼兒角色活動進行,無形中也限制了幼兒的發展。
區域材料要體現一定的層次性,這和幼兒間發展的差異性是相適應的,各年齡段幼兒有各自的一般身心發展特點,同時同一年齡段的幼兒由于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的不同使得其在認知水平、動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照顧到所有幼兒的發展,區域材料要體現出層次性,做到材料不一,難度不一。比如,在益智區內,為了培養幼兒的分類能力,所投放的材料要盡可能使得幼兒按照多種標準進行分類,例如材料的顏色和形狀等,那么就可以滿足能力不同的幼兒的需要。
二、材料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對幼兒來講,“生活就是學習”,生活性可以從兩方面談起,一方面,所投放的材料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秉承生活化的原則,建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材料來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材料讓幼兒有一種熟悉感,可以激起幼兒的興趣,被幼兒理解和接受。2另一方面,教師要能夠在生活中挖掘區域活動的素材,美國教育家杜威和我國教育家陶行知都主張幼兒教育的生活化。
此外投放的材料要能夠符合兒童的興趣點,激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看到材料就有一種想要玩想要操作的沖動。通常情況下,過于陌生和簡單的材料都會使幼兒止步不前,那么材料也就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擺設,對幼兒的發展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能夠把握好“度”的問題,在區角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觀察從整體上去把握幼兒的興趣點,以此投放符合幼兒興趣的材料。教師指導過程中啟發性的提問在激起幼兒的興趣上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三、材料的可操作性和情境性
皮亞杰主張幼兒是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操作物品材料以及在與他人的社會性交往中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發展。3與此相適應,區域材料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幼兒對于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以“摸摸碰碰”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喜愛之情,因此材料的擺放位置要能使幼兒觸手可及。筆者通過對區域活動的觀察可以證實這一點,比如,在語言區中,教師在墻上掛了幾幅童真漂亮的圖畫,剛開始,幼兒用手指指點點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不到兩天功夫幼兒便失去了興趣。后來經過反思教師將大幅圖畫做成了精美的小卡片,還可以做成圖書,凡是進入語言區的孩子們都興致勃勃的參與進來,還對卡片愛不釋手。
此外區域活動材料要注意一定的情境性,即對材料進行適度加工后再進行投放,區域活動是指幼兒進入到某一區角后能借助相關材料聯想到相關的活動,從而開展三兩合作的小組活動或者集體活動,并非只是幼兒單獨通過操作材料獲得相關經驗。4因此每一區域活動所投放材料要盡可能避免相互間的孤立性和割裂性,以便幫助幼兒聯想到相關情境,從而順利開展活動。相關案例可以說明這一點,比如在故事角中,教師將故事書中普遍談及的動物角色大象、貓頭鷹等做成了頭飾,并非以卡片的形式投放,所投放的材料符合故事情境,這可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感性認識,同時能幫助幼兒開展相應的故事表演,使幼兒對故事的印象更加深刻,這可以看出帶有一定情境性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兒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
四、材料的目標性和低結構性
區域材料萬不可盲目投放,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能促進幼兒哪些方面的發展;促進其發展的程度如何以及以怎樣的方式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要心中有數,對材料有基本的預設,以便能夠及時變換調整材料,實現對幼兒的目標性發展。此外,部分區域則要求材料的低結構性,這樣才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低結構的材料有操作性強、簡單、可替代性等優點,這種材料能提升幼兒的興趣,使他們不斷地去擺弄和摸索。
因此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區域活動材料投放時,要能從材料的豐富性和層次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可操作性和情境性、目標性和低結構性等幾方面加以考慮,真正做到以幼兒為中心進行材料投放,實現材料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增強幼兒在區域中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沙璐璐.淺談《指南》背景下的區域活動[J].科技信息2013(2)
[2]李季湄、馮曉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6)
[3]李群.淺談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成長[J].中國校外教育2012(6)
作者簡介:
楊洋(1991―),女,山東聊城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適宜性】相關文章:
• 利用鄉土資源 打造農村特色幼兒園
• 日本幼兒園的男教師
• 淺談幼兒園國防啟蒙教育
• 談幼兒園趣味課堂的開展
• 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多元設計
• 從幼兒園管理視角下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
• 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運用
• 新時期幼兒園班主任應具備“六顆心”
• 對幼兒園教育質量觀的認識
• 幼兒園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探索
• 學前教育中舞蹈教學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