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強調幼兒教育要立足本地、本園實際的特色,強調從幼兒身邊的生活出發,挖掘本土可利用的資源,開展教育教?W活動,即深入現場和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與環境材料直接互動,自由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識。
【關鍵詞】 本土化;課程建設;加強;實施途徑;策略;拓寬
【中圖分類號】 G62.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3-0-01
幼兒園本土化是指幼兒園發展具有濃郁本地文化特征,具有獨特的育人方法和鮮明的辦園特色。它是幼兒園在發展過程中對本地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幼兒教育方式、評價方式等問題的研究。幼兒園本土化能引導幼兒從小接受本土優秀的文化熏陶,培養幼兒愛家、愛鄉、愛國之民族情感,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聯系,真正形成大教育合力,逐步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意識和態度,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幼兒園整體發展。
我園在幼兒園本土化發展的研究中不斷思考。反復修正,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為理論基礎,依照“開發優化本土資源,探索有效實施途徑,提高幼兒整體素質”這一思路,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實踐研究。
一、發掘資源,建立幼兒園本土化教育資源庫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鮮艷、豐富多彩,而且還要符合本地實際,利于收集和利用。然而,由于有的教師對操作材料在教學中所起作用的認識不夠,加上怕麻煩等原因,教學中老是幾套操作材料反復使用。當教師給幼兒發材料時,幼兒就會馬上產生出“還是這個”的抱怨。陳舊單調的操作材料,極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操作活動的效果。當然,由于幼兒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所以要求我們的操作材料不能過于花哨,分散幼兒學習的注意力。操作材料的提供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教師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哪一年齡段的幼兒喜歡用什么樣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動該采用什么樣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多下功夫,巧選材料,為幼兒制作出適合其特點的操作材料。還要充分調動家長及幼兒的積極性,親子共同制作。教育本土化的關鍵在于尋找擁有地域色彩的本土文化資源,考察并研究這些本土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從而為幼兒園本土化教育提供后援。
本土文化受時間、空間等問題的影響給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為此。我們用多媒體捕捉了許多讓孩子們驚訝且興奮的本土文化:中國風、臉譜、旗袍等。在對教育資源進行篩選的基礎上,我們改建了幼兒專用功能室,讓孩子們在玩弄鵝卵石、礦石等過程中進行藝術想象和創作,體驗創造的快樂。將上述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打包。建立了“幼兒園本土化教育資源庫”。
二、從課程建設入手,探索本土化實施途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幼兒園本土化發展研究應盡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對本土資源運用方式進行深入探索,讓幼兒以整體性的心智參與其中,從而獲得整體的經驗。我們吸納瑞吉歐方案教學的先進理念,對其進行園本化改造,采用整合式主題活動來探索本土化課程實施途徑。
首先,課程內容要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把文利鎮最典型的,適宜于幼兒學習探究的內容列入課程體系。我們查閱了《廣西特色》,依據文利鎮的飲食、娛樂、科技、語言、風景名勝等方面的風土人情,從幼兒生活實際出發,選擇了具有時代特點、適合幼兒學習、突出本土特征的內容,將其分為三大類,即科技類、民俗類、風景名勝類。
其次,課程實施的途徑以整合式主題活動為主,將所發掘的本土資源整合為4大教育主題。即“中國風”“美麗的舞臺”“神奇的種子”“家鄉風情”,每個主題含有一系列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等,強調領域間整合、內容整合、區域間整合。
再次,課程評價采用即時評價、階段評價、終期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性評價。我們為幼兒建起了成長檔案。主要包括個人簡介、美術作品、創編的故事和
兒歌、活動照片、活動觀察記錄、家長回饋等多項內容,為教師準確把握幼兒的發展水平、調整和制定有效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三、加強園本文化建設,拓寬本土化實施途徑
幼兒園本土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發掘、組織、運用本土資源進行正規教學活動外,幼兒園文化建設陣地同樣是一塊重要的領域。為此我們投入了更大的熱情、更多的精力、更多彩的形式,激活了本土文化在幼兒園的運用。
1.富有本土特征的環境建設。幼兒園的環境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沃土。因此,我們一方面致力于營造濃厚的本土文化環境,將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的環境建設中讓幼兒感受自己生活中的人文景觀,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和優秀。設計并裝飾了具有風俗氣息的走廊、過道、樓梯、門窗等,既體現了本土文化的底蘊,又富有現代氣息。另一方面,我們還重視營造可供幼兒學習與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蘊含的本土文化轉化為可讓幼兒操作的內容,如根據主題創設區域活動“農貿市場”“快樂舞臺”“旗袍”等微縮本土的名勝特征,在這些區域中提供半成品原料供幼兒操作。
2.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每周兩次的版畫、泥塑、剪紙等興趣活動是孩子們喜愛的。在他們手中,本土文化被演繹得更適合孩子的審美心理,其作品極具親和力。也似乎變得十分簡單,如版畫《孫悟空》畫面顯得很有童趣、有意蘊、有變化,真是讓人感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注入本土氣息的大型活動。我們已舉辦了親子活動游戲、文化藝術節、金秋體育節。在這些活動中,我們開展了本土名人大介紹、本土優秀產品展、文藝大匯演等主題周活動。進行了童謠比賽、版畫展、臉譜表演、講故事等。這些活動吸收了本土優秀的文化藝術。展示了幼兒園本土文化藝術教育的豐碩成果,為幼兒園創設了更加濃厚的人文環境和素質教育氛圍,幼兒愛家鄉、愛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等情感得到了深化。
幼兒園本土化發展正在為幼兒園教育帶來積極變化,為教師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的轉變提供實踐的舞臺。它促使教師不斷探索,為幼兒提供和創設更適宜、更豐富的教育和環境。相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下,本土化教育之花會開得更艷。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2、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陳曉芳的專題講座《本土化幼兒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
3、江蘇連云港市---宋建敏《幼兒園本土化發展的實施策略》
【探究幼兒園本土化發展的實施策略】相關文章:
•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雙語教學現狀
• 家門口的幼兒園
• 快樂動手,打造幼兒園特色環境
• 淺談幼兒園晨間活動的組織
• 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探究
• 芻議幼兒園剪紙教學活動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對策探索
• 幼兒園常規培養的樂于滲透
• 幼兒園種植活動與教育價值分析
•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探究
• 淺談幼兒園的保育工作
• 幼兒園教學改革存在的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