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大腦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的身體健康、智力開發、思維發展、道德養成、勞動鍛煉等一刻也不能脫離自然,特別是在兒童時代。由此可知,大自然這所“藍天下的學校”是幼兒學習、增長知識得天獨厚的地方。
山東省肥城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幼兒園(以下簡稱附小幼兒園)內植被繁茂、綠地充足,整個園所布局新穎、環境優美。走進幼兒園,總能看到“不務正業”的幼兒們,可是他們沾滿泥巴的笑臉是那么燦爛,他們充滿好奇的雙眸是那么明亮……
一、“沾花惹草”,伴花草樹木共成長
附小幼兒園以“幼兒園里的花草樹木”為主題,由淺入深地組織了“叫叫我的名字―畫畫我的樣子―說說我的不同―夸夸我的本領―找找我的朋友”系列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認識了園內的楊樹等二十余種樹,芍藥等三十多種花,桃樹等十二種果樹,蒲公英等十九種野草。此外,還了解到蒲公英等十多種野草的藥用功能,感受到“神奇的中草藥就在身邊”。
自此,幼兒們深深地愛上了園內的花草樹木,他們舍不得拔掉一棵草、摘下一朵花。園里的各種花草樹木一下子有了主人,高高的槐樹、小小的木瓜等都有寶寶認領,就連一棵棵蒲公英也“名花有主”……
一腔熱情的幼兒們還給園內的花草樹木劃分區域,并起了動聽的名字:長發柳樹林、甜甜小桃園、美麗芍藥園、綠綠冬青帶……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述了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三味書屋是禁錮兒童的牢籠,而百草園則是兒童的樂園。附小幼兒園的幼兒們已經遁出“三味書屋”,融入了生趣盎然的“百草園”。
二、“種瓜收菜”,和蔬果莊稼喜結緣
春光明媚時,幼兒們荷把鋤頭在肩上,刨地、松土、撒種、澆水。他們在勞動、觀察、記錄中發現:有的蔬菜剛長出來時是兩片很小很小的葉子,有的則細得就像頭發絲;有的蔬菜會爬樹,有的割過還能再長;有的蔬果掛在枝頭,有的藏在地下……更奇妙的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春種秋收――小麥秋種夏收,玉米夏種秋收,大蒜冬種夏收。
幼兒們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和見證著生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神奇過程,現在,戶外種植園已不能滿足他們種植的欲望,他們還把種子撒在瓶子里、罐子里、小桶里,甚至鞋子里、輪胎里,將這些地方打造成了微型農場。
秋收時,幼兒們摘茄子、挖土豆、割麥子、掰玉米、自創農貿市場、主動到食堂幫廚……無需闡述高深的教育理論,無需鋪陳先進的教育理念,幼兒們參與種植、觀察成長、見證變化、收獲果實,哪一個過程不是學習?目睹發芽時的驚奇、松土澆水時的勞累、摘瓜收菜時的喜悅,哪一種體驗不是成長?畫我所見、說我所想、演我所知,哪一種表征不是發展?
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所比喻的,幼兒園的課程就像幼兒的手指,只能長在幼兒的手掌上,不能長在成人的手掌上。附小幼兒園的菜園課程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幼兒的興趣,它在幼兒雙手的勞動中生根發芽、蓬勃成長。
三、“捉蟲逗鳥”,與蛐雀蛙蟬齊吟唱
驚蟄過后,師幼開始在園里尋找“小精靈”,最先找到的常常是螞蟻,而后是蝸牛、蝴蝶、蜜蜂。隨著天氣轉暖,越來越多的小動物出現在幼兒們的視野里。
仲夏的午后,??幼一起和面、洗面筋,把黏黏的面筋纏在竹竿的一端,然后浩浩蕩蕩地去柳樹林里粘知了。太陽落山后,家長、幼兒、教師一起在柳樹林里貓著腰低頭尋找知了幼蟲的洞穴……幼兒們像尋寶一樣在園里探究著生命的秘密。
教室里有各種透明的玻璃瓶和塑料瓶,里面有一些小昆蟲,是幼兒的寶貝。在畫畫小動物、說說小動物、演演小動物的系列動物主題活動中,幼兒對什么是昆蟲、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軟體動物以及它們的習性有了大概的認識和了解。
行動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行動就是做事,在行動中學習就是“做中學”。幼兒們一直行動著,《誰松的土》《葉片上的毛毛蟲》等教材中的主題活動在幼兒們的行動中開展得扎實有效,課程由靜態變成了動態,由平面引向了縱深。
四、“捕風捉影”,同自然現象妙對話
在附小幼兒園,常常會看到一些布條、塑料袋或紙條掛在枝頭,不要奇怪,那是幼兒們在尋找風。“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國旗飄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這是幼兒們尋找風之后仿照葉圣陶先生的《風》自己創作的小詩。
下雨時,只要雨不大,又沒有雷電,幼兒們會穿上雨衣、撐開雨傘到院子里聽雨,并朗誦《小雨點》,一次次越過小水洼做游戲;艷陽高照時,他們找影子、藏影子,做影子游戲;下雪時,他們堆起一個個“雪孩子”,講一講《雪孩子》的故事,還一次次試驗怎樣在雪地上滑不倒和滑得遠……
露珠、冰霜、彩虹、雷電也都是幼兒們觀察探究的對象,在他們眼里,大自然就是科學萬花筒,《空氣的秘密》《水的秘密》……一切秘密都藏身其中。幼兒們在“捕風捉影”中打開了與大自然溝通的大門,實現了與大自然的真誠對話。
五、“摸爬滾打”,借天然屏障強體魄
依托幼兒園良好的自然環境,結合幼兒對解放軍的崇敬,附小幼兒園開展了“士兵突擊”幼兒自主戶外游戲。借助幼兒園的天然植物和屏障,師幼共同把整個幼兒園分為野戰指揮部(紫藤架下)、障礙奔跑區(百樹林)、平衡行進區(輪胎堆)、穿越紅外線(密竹林)、花樣爬行區(柳樹林)、戰壕射擊區、戰地小食堂、戰地醫院等區域。在“士兵突擊”中,幼兒們變成了訓練有素的小戰士,在“密密的叢林”中到處都是他們的宿營地,他們用磚頭瓦塊搭灶臺、建營房,用自己種的糧食蔬菜生火做飯,用自己造的“紙彈”消滅敵人;他們爬樹、攀巖、滾輪胎、走梅花樁、匍匐穿越“敵占區”;還自發組建了騎行先鋒隊負責獲取情報、傳遞消息、勘探地形……
當游戲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幼兒們主動探索、反復實踐……玩什么、和誰玩、怎么玩,這些都由他們自己決定。他們的知、情、意、行同步協作,獨立自主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習品質得以培養,意志得到鍛煉……“士兵突擊”自主游戲促進了幼兒的整體和諧發展。
一花一草皆教育,一人一物皆有情。附小幼兒園踐行著發展適宜本園的學前課程理念,把“好看的幼兒園”變為“好玩兒的幼兒園”,讓幼兒們在自然的懷抱中探索、發現、成長。充足的活動鍛煉了幼兒們的體魄,拓展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情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已扎根于他們心中。如此,大自然與幼兒、家長、教師能更好地達到“天人合一、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
(責任編輯 張慧籽)
【幼兒園戶外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討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
• 幼兒園男教師管理策略初探
• 淺談農村幼兒園集體舞教學的策略
• 幼兒園活動區設計的實踐分析
• 探究幼兒園游戲環境的構建
• “臺賬式管理”:讓幼兒園管理看得見
• 幼兒園游戲指導教學分析
• 創意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 淺談幼兒園的班級管理
• 幼兒園數學教育
• 幼兒園管理的思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