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 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早在1927年,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見,幼兒園應積極主動地搞好家園共建,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協調發展,實現家園共育的真正雙贏。 一、明晰幼兒園工作中的不足 過去,囿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形式化比較嚴重,成效也不大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家長工作的目的性不強,只是將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點綴,滿足于開家長會、設宣傳欄等家長活動,表面上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收效不大。 (2)家長工作以幼兒園為中心,家長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教師只是一味要求家長配合教師完成幼兒園的工作任務。而家長從事著各種行業,并不了解幼兒園工作的教育目標,幼兒在園的實際情況,因此很難發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讓家長主動地與幼兒園配合。 (3)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面教師要么視自己為絕對權威,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家長,忽視家長自身的教育經驗與想法;要么對于家長錯誤的教育觀念聽之任之而不去加以糾正。 二、明確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目的和任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家長工作的目的與任務是: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教育的目標、要求,普及科學育兒和家庭教育的知識,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指導家長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以便家園配合,形成合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這與傳統觀念相比有兩個明顯的變化: 首先,教師開展家長工作的出發點發生了變化。 過去的家長工作往往是從“為了使我們的工作順利開展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長應該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這一角度出發,讓家長來配合幼兒園的工作。而現在開展家長工作轉變為“為了使兒童獲得全面發展,教師和家長應該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這一角度出發,與家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共同努力。 其次,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地位與關系發生了變化。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教育孩子上教師已不再是權威、說教者;家長也不再是受教育者、幼兒園命令的執行者。家長與教師之間為著共同的教育目標――教育好孩子,結成平等的合作伙伴 。 三、開創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新思路 在明確了家長工作的目的與任務,并認識到家長工作角色與觀念的轉變后,幼兒園應改變工作策略,不斷創新 ,使家長工作具有實效性,具體做法是: (一) 做好家園聯系工作,平等溝通,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1、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實現同步教育 開學初期的家長會上,教師應將本學期的幼兒培養目標告知家長,并在“家長園地”中公布每周的教育目標及活動內容。當各班開展新的主題活動時,教師應將主題活動的網絡圖及各領域的發展目標,詳細地寫在“家長園地”中,并將本活動需要家長配合的事宜寫在“請您配合”的欄目中。這樣能使家長明確自己在家的教育目標及內容,以便達成家園一致的教育。 2、平等對話,真誠溝通 教師與家長在平等的對話中才能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在對每一個幼兒進行家訪的基礎上,可以增加隨訪的工作。隨訪的形式不拘,可以通過電話、上網、個別交談等方式進行。目的在于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對幼兒進行適時適當的教育。 3、創新溝通方式,擴展家園溝通的渠道 為了達到有效的溝通,在方式方法上應不斷地推陳出新。如:可以為孩子制作“幼兒成長檔案”,將孩子在園參加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生活趣事、及手工作品等,幼兒各方面成長的一些記錄,以圖文的方式記錄在檔案中,反饋給家長,家長也將幼兒在家的一些表現以圖文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不僅使家長、教師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園、在家的情況,而且把幼兒園教育延伸到家中,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二) 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新局面 在開展教育活動中,可以很好地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協助完成教育任務。如:為了發揮幼兒想象力及動手能力,可以請全園幼兒與家長參與收集廢舊光碟、紙盒等廢舊物品,供幼兒操作探索。又如:幼兒升入大班后經常會為自己掉牙齒感到恐慌,此時老師可以請當牙醫的家長來給幼兒講解一些相關的知識和保護牙齒的方法,這樣可以消除幼兒的恐慌,還能按正確的方法保護牙齒。 幼兒園應成立家長委員會, 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這樣能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以家委會為依托,幼兒園從教育教學、衛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項工作全方位地讓家長參與、監督。 (三) 指導家長科學育兒、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園應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對家長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不僅可以改進和優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園取得共識,達成教育上的協調一致。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 一是定期舉辦家長學校講座。每學期,幼兒園都可以向家長發放家長問卷,這樣能搜集家長想通過家長學校講座獲得的育兒知識。每學期從中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請有經驗的教師及有關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 二是幫助家長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入戶指導。教師要使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從本質上將是一種環境教育,要重視為幼兒 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為幼兒購買一些適宜的活動材料,并在家中為幼兒開辟自主活動的空間。 總之,幼兒園家長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而應該落到實處。教師應真正把家長當作合作伙伴,當作教育資源,本著平等、互助的原則,共同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淺談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管理】相關文章:
• 廣東強力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
• 創意美術活動在幼兒園大班教學的實施
• 農村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淺談
• 幼兒園區域環境與材料的有機融合
• 淺談幼兒園線描畫教學
• 幼兒園教學要注重“雙行道”
• 返璞歸真,讓民間游戲重返農村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班主任的基本素質
• 長大一起去幼兒園等
• 給幼兒園多些游戲空間
• 農村小學化幼兒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