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活動的合理設置 1. 空間的合理布局。在園舍面積小、幼兒人數多的情況下,需要教師對區域合理安排、巧妙設計。區域活動改變了以往幼兒園像小學教室似的整齊擺放桌椅的形式,用玩具柜把教室分隔成若干個小區,形成相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并在每個區用文字或圖示標注活動區名稱。在各區域設置時,要盡量做到科學合理,對需要安靜的閱讀區、操作區、美工區擺放在一起,并且要離吵鬧的
音樂區、表演區、建筑區遠一些。社會區中的“娃娃家”、“醫院”、“超市”可設置在相對靠近的地方,便于幼兒在活動中的互相交往。此外,還可充分利用走廊、洗手間等空間,并且通過選擇幼兒喜愛的卡通動漫形象加以裝飾,力求創設一個溫馨、舒適而又充滿教育內容的環境。
2. 區域內容的選擇。區域活動的設置要以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為依據,尋找最接近幼兒現有水平的活動,設置要有一定難度但又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遞進式活動內容。也就是我們平時在活動設置中常提到的要讓幼兒蹺起腳來摘桃子。既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又提出下一步發展高度,這樣才能實現區域活動的實際意義。在內容選擇上一般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集中教學的活動內容。如,小班開設穿珠、喂小動物吃圖形餅干,中班開設套數字戒指、拼圖游戲,大班開設益智棋類游戲等;如,在“美麗的秋天”這個主題中可以設置樹葉粘貼畫、小樹葉找媽媽、拓印樹葉等一系列活動。
二、材料的有效投放
1. 材料的安全性。安全是幼兒活動中的重中之重,在區域活動中也是我們考慮的重點。為幼兒準備的成品、半成品均要安全、無毒;為幼兒準備的剪刀要使用安全剪刀;盡量少用含鉛的紙張及物品;小班為幼兒提供的材料不能太小,以防幼兒將材料放入口鼻;及時增減活動材料,清理損壞的材料,對不適合幼兒活動的材料及時調整。
2. 材料的豐富性在注意安全的基礎上,材料要符合幼兒的能力水平,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使幼兒產生參與活動的愿望。這就需要教師準備的材料要豐富,這當中包括成品、半成品,如折紙、畫紙、益智玩具、橡皮泥、娃娃、筆帽、小盒子、螺絲等等。這是教師比較辛苦的一個環節。成品投入較大,而半成品準備起來不容易,做的東西持久性不強,但是只有教師準備的材料豐富,孩子才有東西可活動,才能使區域活動的開展有意思。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沒有這一步,談區域活動就是空的,就沒有意義。只有材料豐富,孩子才能有更多的選擇進行活動,只有幼兒活動經驗多,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所以,我們不但自己收集各種活動材料,還號召幼兒、家長、社區共同收集。正是因為全園的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才使區域活動順利開展實行。不但促進了幼兒能力的培養,還使家園、社區之間的活動相互配合,進而有效地為幼兒教育服務。
3. 材料投放時要關注幼兒已有經驗。在開展區域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幼兒已有經驗,準備與幼兒年齡特點相符的材料。幼兒會玩的,教師可以適當放手,也可以讓熟悉材料的幼兒帶不常玩的幼兒活動。幼兒都不熟悉的新材料,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進行適當講解,達到精心準備材料、按目的投放材料、關注材料使用,才能使材料在區域活動中產生最大的價值。
三、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適時指導
1. 建立寬松愉悅的師幼關系。建立寬松愉悅、和詣平等的人文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就像在家一樣輕松自如,教師是他們可親可信的活動伙伴,這樣的幼兒園才能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
2. 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幼兒的活動。賞識與鼓勵不是簡單地說“好,你真棒!”,而是要善于發現幼兒的優點所在,具體指出他好在哪里,這樣才會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表揚是真誠的,同時也知道了自己的優點,有利于幼兒發揚和樹立自信心。賞識是教育的良方,它能讓幼兒健康自信地成長,值得在區域活動中提倡。
3. 既要給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又要進行適時指導。活動時,教師不應過多的干預,只有當幼兒遇到困難和問題需要教師幫助時,教師才適當介入,適時適度地提供幫助。開展區域活動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指導技巧,細致、準確地觀察和了解幼兒。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巧妙地引導活動過程,促進活動深入開展。
總之,開展區域活動讓幼兒在園生活文明有序,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空間,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提高了教育的時效性。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相關文章:
• 淺論幼兒園后勤管理
• 淺論對幼兒園教師的管理策略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
• 幼兒園的peer pressure
• 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聲樂課程改革
• 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 上幼兒園 孩子這樣更“吃香”
• 探究新辦幼兒園幼教隊伍建立的重要性
• 試析農村幼兒園本土文化打造之我見
• 幼兒園教師課堂教學活動評價淺析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初探
• 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約”與“談”